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职务与级别第一节职位分类概述第二节职位分类与职务序列第三节级别的设置一、职位分类的内涵与依据(一)职位分类的内涵与特点——分类的出发点:以工作内容为对象——分类的依据: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任职的资格条件——特点:以事为中心——主要内容:对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地位、工作程序都详细界定—根据该界定将职位分为若干类别和等次—每个具体职位都有饱和工作量—每个职位的升迁途径相对确定—上述所有内容均在职位说明书中有阐述—对公务员的管理以是否旅行职位说明书中的职责为据——基本构成元素(关系见图2.2)职位、职系、职组、职级(二)品位制的历史演变起源欧洲早期的公、侯、伯、爵、男的品秩;中国古代的官位制度近代英国品位制的实践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报告》,主张公务员分高级与低级两类;1870年颁布了公务员制度的第二枢密令,将公务员划分为执行政策的上层和办理日常事务的下层;1890年增加了中间级20世纪英国品位制的发展1920年将公务员设为四级:行政级、执行级、事务级、助理级,每级中又分若干级;二战后,将公务员分为实业人员(内含10种)和非实业人员(分为专业人员和一般行政人员,一般行政人员分为行政级、执行级、事务级、助理级,专业人员如法律、统计、科学、医务、邮政等);1971年建立新的分类结构,逐渐将品位制向职位分类制转化职等图2.2职门职组1职组2职系1A职系1C职系2A职系2C职位1A1职系1B职位2A1职位2A2职系2B职位2A3职位2B1职位2B2职位2B3职系2C1职系2C2职系2C3职位1C1职位1C2职位1C3职位1B1职位1B2职位1B3职位1A2职位1A3(三)职位分类制的历史演变起源美国工商业界推行泰勒的“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制度(1895),获得巨大成功,政府借鉴此做法美国的实践1896年联邦文官事务委员会明确提出,以公职人员的职务和职责作为职位分类的依据,1923年美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联邦政府职位分类法案》,并经国会通过实行20世纪末职位分类制在美国的发展1978年美国对高级公务员实行“级随人走”的办法,将品位制的某些因素融合进职位分类,以克服职位分类程序繁杂的缺点;1993年克林顿政府的《联邦政府工作考察报告》,对新的“高级行政官系列”采用品位分类法。预示着两种分类方法的进一步融合(四)西方国家公务员的类别分类标准类别特点适用公务员法的差异(德、日)一般职公务员适用公务员法,通过考试录用特别职公务员不适用公务员法,通过选举或者政治任命产生人事制度层面的差异政务官主要指通过选举或者政治任命产生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行政首长,实行任期制事务官通过考试录用的,执行政务官的政治决策,并负责具体工作,实行常任制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的差异司法官——行使职权时地位的独立性不同——身份保障不同——知识要求不同——适用法律不同行政官二、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比较(一)品位制的涵义——分类的出发点:以人为对象——分类的依据(人的三大外在因素)学历(教育程度)、资历(经验)、职位(任职)——特点:以人为中心(二)品位制的历史演变起源欧洲早期的公、侯、伯、爵、男的品秩;中国古代的官位制度近代英国品位制的实践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报告》,主张公务员分高级与低级两类;1870年颁布了公务员制度的第二枢密令,将公务员划分为执行政策的上层和办理日常事务的下层;1890年增加了中间级20世纪英国品位制的发展1920年将公务员设为四级:行政级、执行级、事务级、助理级,每级中又分若干级;二战后,将公务员分为实业人员(内含10种)和非实业人员(分为专业人员和一般行政人员,一般行政人员分为行政级、执行级、事务级、助理级,专业人员如法律、统计、科学、医务、邮政等);1971年建立新的分类结构,逐渐将品位制向职位分类制转化(三)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优劣对比品位分类职位分类特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优点——有利于选拔“通才”——级随人走,有利于调配和交流,富有弹性——稳定性,职务变动不影响级别——有利于选拔“专才”——职务决定级别——责、权、利结合,有利于激励绩效缺点从分类依据看——过分强调学历、资力、出身,容易诱发因人设岗、同工不同酬——级随人走,可能演变为终身制,缺乏激励性——对职位的严格界定,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职位的专业性可能限制人的全面发展从分类程序看——按学历、出身、资历选拔,过于简单——分类粗糙,缺乏标准化——程序繁杂,调查、分析成本高——相对静态的划分不利于职位的动态变化三、我国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为公务员的考试与任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务员的考核提供参照系——为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的确定提供依据——为公务员培训提出明确要求——为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环境第二节职位类别与职务序列一、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改革1993《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只是职务分类制度,而非职位分类制度,弊端在于:——缺乏多样化职务序列而导致公务员晋升渠道单一横向分类不明确,纵向只有级别差异,体现官本位——缺乏专业技术类职位设置而导致公务员队伍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2005《公务员法》设计了新的职位分类制度——科学、合理划分了公务员职位类别——呈现多样化——授权各机关设置本机构公务员具体职位二、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法官、检察官类指机关中履行综合管理以及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数量最大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等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主要集中在公安、税务、工商、质检、环保、药检等机关中法官、检察官必须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担任法官、司法官都要经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横向分类是在职位设置与制定职务说明书的过程中确定的三、中国公务员的职位序列——纵向的分类职务级别领导职务(10)非领导职务(8)国家级正职1级国家级副职2-4级省部级正职4-8级省部级副职6-10级厅局级正职巡视员8-13级厅局级副职副巡视员10-15级县处级正职调研员12-18级县处级副职副调研员14-20级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17-22级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17-24级科员18-26级办事员22-27级第三节级别设置一、级别的功能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重要依据平衡比较给类职务序列的标尺(同一级别,不同类别——领导与非领导职务,其基本待遇一致,淡化官本位二、级别与职务的对应关系——一职数级、上下交叉——向基层倾斜,职务越低,其级别越多三、确定级别的依据中国——职务——德才——工作实绩——资历美国考虑学历等品位因素,比如高中毕业1-2级;大学毕业5-7级,研究生为11级四、公务员的其他级别制度(一)衔级制度(在警察、海关、驻外机构设置)驻外机构驻其他国家:大使馆——总领事——领事馆——驻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代表处——上述机构人员衔级由具体制度规定警察5等13级;总警监、副总警监、警监共三级——警督3级——警司3级——警远2级海关5等13级;一等,海关总监、副总监——二等,关务监督共3级——三等,关务督察共3级——四等,关务督办共3级——五等,关务员共2级(二)法官、检察官等级制度法官四等12级(1)首席大法官1人,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2)大法官,2极(3)高级法官,4级(4)法官,5级检察官四等12级(1)首席检察官1人,即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2)大检察官,2极(3)高级检察官,4级(4)检察官,5级
本文标题:公务员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69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