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屈辱与抗争”,共三课。着重介绍百年屈辱和先辈对救国之路的艰难探求。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近代史的初步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激发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对投降卖国行为的憎恨和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仇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体会“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二、课时数:12课时第1课血泪国耻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搜集鸦片战争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清政府禁烟的原因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3.了解英法联军、人闲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取辱的原囚。4、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2难点: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清政府禁烟的原因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四、课时数:4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社会是万花筒,赤橙黄绿,五彩缤纷。社会是大舞台,形形色色,包罗万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认识它,了解它,为它添砖加瓦,为它增光添彩,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研究社会、认识社会呢?请跟我来,走进《品德与社会》。首先请同学们打开目录,浏览一下本学期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其实这三个单元合起来就是我们中国的近、当代史,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不可忘却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单元《屈辱与抗争》。请同学们打开第1页,看一下这一单元又讲了哪些内容?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血泪国耻。(教师板书:血泪国耻)2、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3、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一: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3、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活动二: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鸦片有什么危害等资料2.学生朗读炮子谣,思考:炮子谣告诉我们什么?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想想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3片的国内消耗’“‘鸦片贸易比奴隶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还折磨着他们的肉体”)4.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5.研讨:鸦片输人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灾难。6.学生交流研讨结果(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中国受毒品的危害并非近几年的事,早在150多年前,鸦片这一毒品已深深地危害到中国社会,并且爆发了以鸦片命名的中外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鸦片翻开了中国近代历史。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是怎样开始的。(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抑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毒品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它是人类犯罪的根源之一。它不但危害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使许多家庭因它而家破人亡,同时它对国家、社会的危害了极大。禁绝毒品已成为国际性的大事。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也下大力查禁毒品。实4际上,中国受毒品的危害并非近几年的事,早在150多年前,鸦片这一毒品已深深地危害到中国社会,并且爆发了以鸦片命名的中外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鸦片翻开了中国近代历史。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是怎样开始的。(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一: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活动二: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鸦片有什么危害等资料2.学生朗读炮子谣,思考:炮子谣告诉我们什么?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想想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鸦片贸易比奴隶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还折磨着他们的肉体”)4.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5.研讨:鸦片输人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灾难。6.学生交流研讨结果(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抑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5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鸭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严格限制国内消耗,但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非法的鸦片贸易靠摧残人命来赚取白银从而充实英国国库。(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协有志之士和清政府做法方面的资料2.学生班级交流3.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视视频资料,了解虎销烟的经过、结果等4.学生研讨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列强都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加快发展其资本,西方各国加紧对资源、原材料的掠夺,进行殖民扩张。贩卖黑奴就是典型的例证,为了更好的扩大其资本,西方列强把矛头指向了地大物博的中国,而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朝政腐败,发展落后,为其侵略创造了条件。英国一直寻找机会打开中国的大门,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成为烟片战争6的导火索。一系列的事件最终触发了鸦片战争的发生。第四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雨果诗句。师: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2.教师播放《火烧圆明园》中圆明园被焚烧场景视频资料。(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一:圆明园今昔对比1.学生交流收集的圆明园今昔的图片文字资料2.学生小组交流3、课件出示“圆明园40景”‘学生欣赏4.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活动二:观看录像、感受历史1.学生观看2.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3.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呢?活动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故事会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故事资料2.分析思考:这此故事说明了什么?3.学生班级交流(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在第二次鸦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将圆明园由一个人间奇迹变成了-片废墟。英国是侵略战争的主角和先锋,法国是积极参与者,美国是积极的追随者,沙俄更是帮内和趁火打劫的强盗!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圆明园的残恒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7(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圆明园被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耻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几千年丽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爱国不等于爱政行,爱国是一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文明如果这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推翻它,改变它!(五)教学反思第2课悲壮的抗争一、教学目标1、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2、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是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学生收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图片以及多媒体资料等。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导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难点: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是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四、课时数:4课时8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曾是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味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黄海大战1、教师谈话:那些同学去过刘公岛,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霍克钱查阅的资料,谈自己的所闻与感想。3、教师谈话:通过交流资料及参观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管等地,不禁将我们再一次拉近了硝烟纷飞的战火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4、教师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战争的时间、战争的双方、为何称此次战争为“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个是什么战役?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你最钦佩战争中的那些人物?5、学生交流。6、教师小结甲午战争故事会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甲午战争故事资料。2、班级交流: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旅顺战役等。3、研讨:这些果实告诉了我们什么?黄海大战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我们应该向邓世昌学习什么?4、学生交流。95、教师小结。(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战败原因分析:教师谈话: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狠狠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黄海一战中,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这是为什么?(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交流中国在这一战争中又惨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供: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协,一个是为了“保船避战”,另一个是为了要过“万寿大典”等资料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2.教师谈话:面对这样的政府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3.学生交流。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黄海海战后,日军封锁威海卫军港出口,躲在港内的北海舰队腹背受敌。在极其不利的处境下,北海舰队的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抗敌,但已无力扭转战局,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新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吧。(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马关条约》的签订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签订方面的资料。2、学生
本文标题:六上品德检查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1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