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六合小学美术特色学校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挖”本地之源“掘”兴趣之泉——六合小学美术特色学校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近年来由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美术教育相对来说还是非常薄弱。据调查不少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较为薄弱,还有大多数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教学设施落后,使得这旧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培养必要的技能,发扬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因此,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农村孩子都能绘童心、露童真,都能画出特色、画出个性、画出真情实感。今年我校的校本课程《快乐绘画》经太原市教育局评审推荐为省级校本课程,为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充分挖掘学校的优势资源,把美术作为我校特色,让他继续在我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二、课题概念的界定校本教学研究明确了研究以本校的教学为根据地,将研究的重心置于教学现场,直接从现场情境中探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选择、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美术素养得到更大的发展;使之更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升;使之更符合学校的独有的美术氛围与特点,形成本校独特的美术教学特色。最终目的是人本与校本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三、课题的研究目标1、探索校本和人本有机融合、和谐发展的途径与方法。2、探索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利用、整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3、构建与其相应的美术学科的评价体系,提高本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四、课题研究过程(一)确立了校本和人本有机融合、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更新理念,促进发展课程校本化,重中之重是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已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教材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认为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教材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因此,美术课程的相对狭窄性决定了我们要用现代的教材观点去看待教材的作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美术的“话题”,我们从众多“话题”中,整合出利于学生美术素养养成和发展的教学话题,结合我们学校的优势,联系我们自身的特长,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生活资源,把课程校本化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思考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既着力于线性的深入探讨,又着力于点上的泛化,让以石击水的涟漪借助校本课题给学生以艺术的滋养,给老师以专业发展的平台。2、立足人本,科学选材A贴近生活,挖掘资源。新课程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油菜、小麦、菜地,各具风韵,他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这时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有趣的草编》、《树叶拼贴》、《种子粘贴》、《玉米根艺造型》等工艺课,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案例1:《石膏像》如图:近年来在公园广场出现一种儿童娱乐消费品种---涂石膏像,令我们农村孩子很是羡慕,因为条件问题,可望而不可及。所以我校及时购买了模具,使用相应的石膏模具作出了石膏像,孩子们经过彩绘上色,上光(喷亮光漆)后,出现的石膏像的彩色效果令孩子们激动万分。案例2:《有趣的丝袜花》如图:材料:水粉颜料、各种形状的叶子、底版纸、剪刀、铅笔。如图:B家乡之变,激发乡情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大道四通八达;一个个蔬菜大棚迅速建起,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的亮丽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3、反思教学,行动探究美术课程标准是一个导向,在每个学段中列出了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这就意味着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是可选择的。“条条道路同罗马”,只要能够实现美术课程的目标,我们可以对课程进行一些艺术处理和独特消化。在课前我们整体规划,反复论证课程校本化的科学性;在课堂中用行动实践来验证课程校本化的可行性;在课后及时调整措施,修改方案,使之更贴近学生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课程校本化更具合理性。经过长期实践,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导向为航线,以学生发展为本为终极目标,找到了整合后的课程特点: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生活性,课程的趣味性、课程的独特性。4、有效管理,和谐发展我们的课程校本化,最终是要服务于课堂。这样的有效管理模式,是实现人本和校本和谐发展的能量输送管道,它能够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两不误,共发展,经常高频率地开展课题研讨,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得失成败,形成共识后,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断线调整,以促进课程校本化的深入发展。我们的主阵地主要是课堂,但是在全面素养提高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美术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版画社团”、“手工社团”、“陶艺社团”、“儿童画社团”等课外社团,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美术创作活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校本驱动了人本,形式服务于内容,课程的新设计不仅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更系统;课程的新组合提升了学生美术素养,还优化了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二)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第一,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第二,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第三,指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从以上所述中,可以发现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都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次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是导向性的内容标准,给学生的美术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因此,在实施美术课程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上述突破,仅仅使用原有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我们所使用的省编版美术教材每册都留有20%左右的空间为不同教师和学生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留出一定的空间,为广大美术教师能把自己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自己的经验投入教学工作留出用武之地,也为今后美术教材的可延续性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首先进行资源的现状调查,然后把这些可资利用的资源进行消化,与现行美术课程有机整合,重组一套更具校本特色的课程。1、校内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内课程资源,除按美术教材进行的教学外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已有条件(或创造条件)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图书资料根据新的美术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自主的开发学习内容,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作为参考,因此应用和建立校内的美术图书馆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充分考虑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教育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进行整理补充,专项管理,以供学生学习美术以及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选用。目前,我们学校已有一个小规模的美术图书馆,教师也会在机动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美术书籍进行阅读。(2)作品展示积极开创展示学生美术作品或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场所或画廊(艺术墙),这样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我们美术教师通过校内开展的各类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收集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在学校美术长廊、教室等场所展示出来,作品展览形式丰富多样,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工艺制作等。令来校参观的领导都赞不绝口。(3)设施设备从宏观上看,美术教学的物质设施包括校园、教室、画室、图书馆、体育馆、操场、食堂、各种绿化设施等;从微观上看,画具、课桌椅、图书资料、电化教学设备、日常用品等,都是美术教学活动必须的基本设施和材料。在陶艺课教学中,坚决贯彻在“做中学、做中研”的思想,让学生在同神奇的泥土的亲密接触中,触摸泥塑文化的根,体验泥塑文化之魂,提高动手能力,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另外,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在不同的专用教室上课,每个教室由各教师负责根据自己教室特点进行布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便于教师用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也能欣赏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和精彩图片,陶冶了艺术情操,也开阔了眼界。2、校外教学资源的运用(1)本土文化资源人的内心深处天生具有一种热爱家乡、渴望了解家乡的天性,因此关于家乡的题材学生会很热衷地对待。在“乡土风光”中领略家乡的美丽可爱。通过上网查询,我们了解到清徐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保留和蕴藏着的丰富的民间工艺、建筑、及山水景观艺术。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美术课程资源。将这些颇具特色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文化资源经过整合完全可以纳入美术教学内容,成为中小学美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家庭教育资源学生家长与学生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我们建立了班级qq群,可以网上上传学生的课堂作品,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且还可以在线交流。当然,不管选择何种资源作为美术机动课的内容,都要注重资源本身的趣味性。只有说选择的题材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被其接受,令其感兴趣。这样内容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三)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美术学科的评价体系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课题中构建的评价模式将着重从学生发展角度来探索和思考。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价值。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整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我们主要从四方面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学美术学科的评价体系。(1)通过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2)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描述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从静态评价学习结果转向动态评价学习过程,并注意两者的统一。(4)评价的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家长和其他人员的评价转移,但突出学生的自评、互评。我们对评价的深入理解,帮助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多的去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评价能转化成一种动力,促使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的不断发展。具体是这样操作的:A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学生是发展的人,这意味着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稚嫩的、不成熟的、正在成长中的人。因此,教师要以非常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错误”,每当学生犯错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他们还是孩子”,并耐心等待教育的时机,而不是违背学生成长的规律,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学生是发展的人,也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潜能和各种各样发展的可能。教师切不可用静止的眼光,凭学生暂时的表现把学生“看死”,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智慧和潜能,坚信只要施以适当的教育,学生会获得成长,得到发展。评价工具:纵向评价学习档案袋。(以教师评价为主
本文标题:六合小学美术特色学校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1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