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和谐发展的社会2教案冀教版
1(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和谐发展的社会学习目标态度:通过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认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体验公民的民主权利,培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以及分析整理资料,增强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知识: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人民代表选举程序,认识人民代表具有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了解公民民主权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初步了解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学习准备1.搜集有关人大代表选举和各级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的新闻报道、图片、资料。2.询问你的家人、亲友、邻居,了解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途径。3.调查了解政府各部门举办各种类型听证会的情况。教学过程1.人民代表为人民(1)设置疑问,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教师提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框内容。教师应提示:从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人员来看,他们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所以在当时行使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从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新中国最高权力机关。(2)调查访问,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情况事先走访家乡的人大代表,课上交流采访记录,了解人大代表在开会期间是怎样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的。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过程的电视录像,让学生了解会议议案的提出、分组讨论、会议表决的具体经过。(3)案例分析,认识人民代表大会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质教师出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分析其具体规定,看看它保障了人民的哪些权利。为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等等。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2.参与社会生活(1)情景迁移,体会民主选举2引导学生回忆班级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情景,结合教材中的图示,想象人大代表选举的过程。与课前搜集的人大代表选举的有关资料对照,说说在选举过程中是如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2)模拟听证会,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公民的民主权利听证会是政府部门政务公开、决策民主化的重要表现,反映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根据学生了解的听证会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开展一次听证会。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群众代表、新闻记者等。“政府官员”先出示一份解决问题的预案,让“群众代表”发表看法,指出不合理的地方,或由“新闻记者”就预案的内容进行咨询,“政府官员”做出解释说明,经过各方充分讨论协商,形成更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政府服务的民主化和全社会民主意识的增强。(3)从我做起,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不单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的义务,每个公民都需要主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自觉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如积极参加民主选举,对政府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民主监督,向有关部门反映老百姓的心声等等。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提高主人翁责任感。3.新世纪的目标(1)明确方向,找到差距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意识到肩上的责任。让学生观察“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与国际差距”和“2002年中国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要做出的努力”两幅示意图,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原因。这里,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国情。如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偏低;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等等。最后指出,在追赶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走漫长而艰难的路程。(2)展望未来,树立信心让学生阅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互讨论,结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有经济发展可测量的目标,又有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就的描述,理论性较强,教师需注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予以说明,并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使抽象的目标具体化。面对新的历史任务,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本文标题: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和谐发展的社会2教案冀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3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