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4教案教科版
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宇宙4.日食和月食一、教材简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本单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太阳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教材上是以一副简单的日食发生过程图来告诉学生日食发生的特点,不过这样的导入似乎对学生情感的体验不够,因此将其改为以古代战争故事和日食的故事为教学起点,引领学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地认识日食的特点,加上根据学生课前已对月食和日食有相关的资料收集或学生原有的对天体运动的了解,所以便展开有效的推测,在此过程中产生知识面上的冲突,经过严谨的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开展实验,最终得出科学的概念,学生在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教学背景: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它们所熟悉的校园中生活着的植物种类。过去他们也知道校园中有许多植物,但是,调查后的发现依然会让他们感到吃惊,校园中植物的种类,大大超过了他们所知道的范围。那我们的家乡、国家、整个地球上会有多少种植物呢?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引发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极大兴趣。如果我们能将学生由调查校园植物引向调查家乡、全国乃至全球的植物种类,学生会更好地认识到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然而生物种类的庞杂、生活环境的多样,使得我们无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查。那么如何将学生对多种多样植物的认识由校园扩展到校外,真正建立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呢?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科学词汇:月食、日食、运行轨道(二)过程与方法:2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科学方法:观察比较、查找资料、分析推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核心价值观:模拟推测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教学重难点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课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大小圆纸片科学记录单大小圆片可以用滤纸代替教学流程收集资料,推测分析→推测日食发生的原因→模拟实验设计→实验→成因分析→深入探讨3课件讨论实验、分析讨论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引入1.讲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同时播放日食录象资料。(设计意图:选择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是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能让学生及时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有意识的去关注日食这一奇怪的天文现象)2.你们见过这一天文现象吗?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起来看一下日食发生的过程。(设计意图:学生带着情境时的浓厚兴趣进入了回忆和思考阶段,有效的情境带来了有价值的参与度。)(二)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1.出示日食发生的课件,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什么原因能导致这些原因产生?把你们的推测记录在表格中。(课件出示)我的推测(设计意图:猜想和推测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并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猜测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2.小组汇报,教师整理记录。(三)日食模拟实验1.在小组讨论中,有人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如何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通常科学家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设计意图:在认识的冲突上引出实验方法,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科学的方法出现,显得和谐、顺畅,并且是以科学家的名义来执行模拟实验的方法,有益于学生接受和对实验的尊重。)2.分小组指定模拟实验计划①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实验?(老师给每个桌的同学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片。)分别用什么材料来代替什么?②如何做模拟实验?(材料怎么摆?距离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动?)我们要尊重模拟实验,怎样做才是尊重模拟4实验?(设计意图:灌输尊重模拟实验的意识,认识到模拟与客观有差距,但不能让差距拉大,做到合理、符合客观的操作,使实验体现得更有价值。)③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设计意图:实验前的方案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评价实验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是实验前的一个思路整理,避免实验开展地盲目、无章,同时也是为了操作后的表达更加清晰;通过对如何实验的讨论,使学生对月球的公转、材料的放置、小组的合作有了一个更为科学的操作意识,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础。)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课件出示要求)1.将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准确地画下来。日食成因示意图2.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写下你们的研究结论。我的研究结论发材料,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实验要求的设计充分考虑到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开展实验,形成边操作边记录的习惯,有利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作为保留证据去做科学的发言。)3.交流: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1)你们刚才是怎么操作的?(生示范模拟实验)(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3)日食在发生的过程中有怎样的特点?(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设计意图:示范操作有利于形成全体学生的正确操作和纠正部分学生操作上的错误;解释日食现象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为解释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四)日食的成因(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5(2)这时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现象?(3)从示意图上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看来关于日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课外去继续研究研究。(五)了解月食1.那么发生月食的时候,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生说)2.出示示意图:(1)根据示意图你能解释一下月食的成因吗?(2)这时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3.研究日食和月食看到的机会(1)出示资料:一年中日、月食最少有两次,而且这两次都是日食;一年中可能一次月食都不会发生(如1980年);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例如1935年),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例如1917年和1982年)。但是我们通常为什么说看到月食的机会比看到日食的机会大呢?可以根据示意图分析一下。(2)小组讨论。(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黑板上显示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3)交流汇报。6板书设计日食月食太阳月球地球太阳地球月球课外活动收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资料,回忆我们地区发生的日食情况。生成预见1.对日食和月食的了解不充分导致本课学习较为困难。2.学生对地球的运行轨道的理解没有深度,导致一知半解。课堂评估1.看学生是否充分了解日食及月食的过程和成因2.看学生能否完成模拟实验。(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将日食和月食进行整合联系,也是这堂课的一个对比思考,通过对日食和月食发生机率的分析,使对日食和月食理解地更深刻,获得的知识也更多,对“一般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要比日食多。”这句话做一个更科学的理解;也有益于学生更清晰的认识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六)总结收获,课外延伸对于日食和月食现象还想知道些什么?你知道农历什么时候容易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吗?(安排学生课外继续研究。)7
本文标题: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4教案教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3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