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走出有常宁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走出有常宁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吕志勇农业产业化成败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走出有地方特色的道路。这几年,常宁努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走出了一条有常宁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一、“中国油茶第一市”——常宁特色产业品牌的必然选择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农业产业化之路,这是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常宁的经历也是痛苦而又漫长的,曾经有过一哄而上的丘岗山地大开发,许多土生土长了数千年的油茶林不见了,山上长出了“泊来”的果树,当常宁一觉醒来,发现这些“泊来品”因为水土不服而惨遭市场淘汰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与他们相依为命的70万亩油茶,才是常宁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常宁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了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走出有常宁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的重大决策。(一)常宁有最适宜的油茶“土壤”全世界的油茶产量中国第一,中国的油茶产量常宁第一,因为我们常宁具备最适宜的油茶“土壤”。一是独特的自然土壤常宁具有最适宜油茶生长的自然条件。常宁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水丰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势低矮,坡度平缓;土质以酸性红壤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最适宜油茶的生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常宁现已成为我国油茶的重点产区。二是厚实的历史“土壤”。第一常宁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关于油茶,常宁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炎帝神农氏在今湖南的嘉禾县培植了稻谷后,炎帝并不感到满足,觉得白花花的稻米饭就着清汤寡水的青菜吃,非常乏味,炎帝想:如果菜里能放些油就好吃了。于是他又踏上了寻找食油的历程,从今嘉禾县出发,顺舂陵江而下,深秋时节,来到了今天常宁这片土地上,他在这里的山岭上,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叶似茶叶,挂满圆溜溜的果子,又开着清香四溢的白花。炎帝摘下果子,用力一咬,里面竟然出现了一些滑溜溜的油汁。炎帝非常高兴,赶紧摘了许多,做起榨油的试验来,经过多次试验,炎帝发明了木榨榨油法,榨出了象金水一样的油来。用这种油炒菜,鲜美无比,尤其是用来炸鱼或炒肉,那味道真是好极了!炎帝寻找食油成功后,就告诉当地百姓榨油的方法。炎帝走后,油茶就在今天常宁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当然,随着炎帝的足迹,油茶也传播到其他的地方。第二,常宁油茶曾创历史辉煌。1978年,常宁出席了全国油茶生产会议,作为两个典型之一介绍了油茶生产经验,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1981年,常宁上交国家茶油2060吨,居全国第一。1990年,常宁获原商业部授予的“金杯奖”殊荣。1984年至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我市实施油茶更新改造工程项目,联合国官员布朗小姐、布里齐斯先生长驻常宁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更新改造油茶面积8万亩。历史上,常宁油茶种植面积长期保持在70万亩以上,是全国油茶种植面积最多的县(市)之一。2001年8月,国家林业局授予常宁市“中国油茶之乡”的称号。三是浓厚的人文“土壤”第一,常宁的群众有发展油茶产业的强烈愿望。常宁人民对油茶有难分难解的情结,他们迫切希望市委、市政府,领导常宁人民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很多老党员老干部(包括老书记老县长),经常向各级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强烈要求发展油茶产业,希望在历史的基础上再创辉煌。第二,常宁的干部有发展油茶产业的坚强决心。常宁的领导层对抓油茶生产上了瘾,干部个个像专家。市委书记胡丘陵一心扑在油茶事业上,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油茶书记”。2008年9月3日,央视记者聚焦常宁油茶,胡书记亲自答记者问,从专业的角度非常准确、流利地回答了与油茶相关的所有技术性问题,令在场的央视记者和权威专家深感吃惊和钦佩。新华社记者称赞说:“不是专家胜似专家,真不愧是‘油茶书记’!”2009年2月9日,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春贤同志来常宁考察油茶产业化时,风趣地说:“‘丘陵’这个名字,最适合抓油茶。”(二)油茶是永不凋谢的朝阳产业1、茶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茶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90%以上,虽然它“养在深闺人未识”,知名度不如橄榄油,但事实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目前,茶油在我国食用植物油中的比例仅占1%,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极受欢迎。在日本,茶油的价格是菜油价格的7.5倍。在内地,茶油主要销往大城市,每公斤售价高达60—100元。《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将非常旺盛。”可以说,油茶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具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永不凋谢的朝阳产业。2、茶油关系国家粮油安全。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低,60%依赖进口。大量进口食用植物油及其原料,容易受制于人,并严重冲击民族产业。面对日益猖獗的国际粮商,茶油被国家赋予真正独立自主、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新使命。油茶种在山上,不占用耕地,是国家解决食用油供给不足的重要渠道。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08年,国家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湖南省被列为油茶中心产区,常宁市被列为重点县(市)。所以说,常宁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是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3、发展油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说到科学发展观,大家都知道,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常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常宁的老百姓有着朴实而又生动的认识和理解。我市西岭镇桐江村支部书记徐三山说:“抓科学发展就是抓油茶”。第一,种油茶大有钱赚,这是发展。现在干栽种的新品种油茶,在第五年就能以每亩20公斤以上,折合人民币1600元以上收回成本,以后每年就可以纯赚1600以上。茶油价格年年上涨,其效益年胜一年。第二,种油茶有利改善民生,这是以人为本。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超过90%,吃了对身体在有好处。第三,种油茶效益多多,这是全面协调发展。油茶树种在丘陵山地,不占用耕地,四季常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第四,种油茶能使几代人受益,这是可持续发展。油茶树栽下去,天旱不死,雪压不断。号称“常寿树”。徐三山是个农民,所受教育不多,当然谈不上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但是,他这番话却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联系本村实际的经验之谈。二、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常宁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有益探索根据调研,笔者认为,这些年常宁油茶产业的发展过程,破解了农业产业化的诸多难题,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特色之一:就是以大产业为目标,建设大基地要把油茶打造成大产业,最重要的是要有大基地。为此,常宁提出了建设100万亩高产优质油茶林基地的目标。如何来打造出这样一个大基地呢?1、靠机制“拓展”大基地。常宁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以政策作保障,做到三个结合,即把油茶建设与集体林权改革相结合,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相结合,与返乡农民工就业相结合,探索出四种模式,有效地“拓展”了大基地。一是公司租赁模式。在人少山多的地方,引进大公司从事油茶规模开发经营。湖南江山生态有限公司在我市荫田镇五个行政村,建设13000亩油茶林基地。公司直接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以租金形式支付土地承包款。二是企业+农户模式。在人多山少的地方,鼓励农户以地入股,与油茶开发企业共同经营。衡阳南天山茶油业公司在我市兰江、大堡等乡镇,与1000多户农民签约,平均每户入股土地近5亩,现已建成5000多亩的高产油茶林基地。三是油茶专业合作社模式。西岭镇桐江村以支部书记徐三山和其他村干部牵头,桐江村318户村民以油茶林作价入股,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统一对全村3000亩油茶林进行垦复、采摘、加工和销售。通过统一经营管理,油茶效益大幅提高。去年每亩油茶林产茶油15公斤以上,入股社员每户纯收入5600多元。四是大户承包模式。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位的地方,在确认林地权属后,促使油茶林向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户主流转,全市现已发展经营2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300余户。2、靠资金“助推”大基地。市财政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安排不少于两千万元,用于新造林良种苗木和肥料补贴,对连片新造高产油茶林50亩以上,无偿供应种苗;验收合格后,前三年每年每亩给予50元肥料补贴。以村为单位,垦复工作验收合格的每亩奖励150元。近三年,全市扶持油茶产业发展,财政投资达六千多万元。3、靠防火“稳定”大基地。油茶树生命力很强,天旱不死,雪压不死,可是怕火。过去每年的清明节总是令人揪着心,很多油茶山一不小心就被烧掉了,对油茶产业伤害很大。为此,常宁市委市政府下了极大决心,喊出了“谁失火,谁坐牢”的口号,对失火、纵火犯罪分子严惩不贷。2009年3月31日,在常宁五中召开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暨宣捕宣判大会,朱金子、杨国清等7名野外失火人被依法予以逮捕。全市市民野外防火意识明显增强。今年的清明节,常宁没有烧掉一株油茶树。4、靠秩序“守护”大基地。油茶有“寒露籽”和“霜降籽”之分,寒露籽必须10月8日以后才能收摘,早摘一天,出油率和经济效益都将大打折扣。市政府每年都要颁布《维护全市油茶收摘秩序公告》,市长公开宣言:“维护不好油茶收摘秩序,我就不当这个市长!”由于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单位的高度重视,我市近几年,油茶收摘非常有序,过去提前开山的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特色之二:以大央企为龙头,打造大品牌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基地和农户,一头连着大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常宁在龙头企业的打造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思路,常宁人认为,只有大央企才能带动常宁油茶这个大产业,为此不遗余力地引进中粮集团并获得成功。这一思路是如何形成的呢?一个县级市又是如何做到的呢?1、小龙头舞不动大产业。常宁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高屋建瓴地瞄准央企龙头。我们曾经非常努力地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品牌,通过改制市油脂厂,引进南天山茶油业有限公司,培育了一个省级茶油品牌“湘椿子”。可以说,在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上,已经做得很好。但实践证明,其龙头带动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品牌效应和市场份额也不如邻县的“金拓天”响亮,更加谈不上担当“中国油茶第一市”产业龙头的大任。因此,小龙头舞不动大产业,小品牌实现不了产业化。2、大产业需要大龙头。常宁市委市政府认为,只有大龙头才能带动大产业,打造大品牌;只有大央企才能匹配常宁油茶这个大产业。“养在深闺”的常宁油茶,以“好女配好郎”为目标,瞄准中粮集团及其品牌“福临门”,用常宁油茶的美好前景和合作的诚心打动了央企。去年10月,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常宁与中粮集团正式签约,标志着世界500强的央企正式入驻常宁,央企的入驻,过去困扰常宁油茶产业化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品牌等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3、大龙头打造大品牌。中粮集团将成为打造大品牌的龙头。在基地建设上,支持中粮集团自办20万亩高产油茶林基地,联系5万农户、20万农民。在产品加工上,创办全国最大的茶油加工厂,年产精制茶油2万吨,并延长油茶产业链条,开发出油茶系列产品,如护肤品、护发品、营养保健品、洗涤清洁剂、饲料、肥料、生物农药等。在品牌打造上,以“金浩”茶油“超标门”为鉴,(9批420吨茶油致癌物质超标)把好“四关”。一是原料关,收购高质量的油茶籽原料;二是加工关,严格按食用油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加工;三是检测关,“福临门”茶油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质检;四是营销关,强化品牌意识,创新营销理念,扩大产品市场,维护品牌形象。集中打造“福临门”茶油品牌,让常宁茶油香飘全球。特色之三:以大油都为中心,抢滩大市场目前,茶油市场的现状有点混乱。因为真正的冷榨茶油价格越来越高,所以全国各地掺杂做假的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消费者很不放心,我们每次买茶油都得亲自到榨油坊去现榨现买。为了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茶油,也为了让中国茶油能够真正PK西方橄榄油,常宁敢为人先,已经立项建设湖南省茶油批发市场(中国油都),这是全国首家茶油专业批发市场。该市场是一个集油茶产品研制,销售、包装和油茶文化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窗口式市场,
本文标题: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市走出有常宁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