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11.《鲧禹治水》(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翟向辉审核人:雷永辉李小红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4.认识“壤、霆”等词语。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鲧禹父子是如何治水的,感受他们为民造福,征服自然的精神。2、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神话故事提示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介绍《山海经》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理解词语汪洋——哀求—遗志—大发雷霆——泛滥成灾——汗流浃背——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合作——探究1、仔细读课文,并通过小组内交流看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一)(二)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2(文章还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2、尝试赏析并概括以下人物形象:天帝:毫不理会、大发雷霆、杀、夺——()鲧:探听、请、偷——()大禹:走遍、摸清、决定(引洪入海)——()亲自、率领-——()汗流浃背、磨出血泡、三过家门而不入——()三、当堂检测(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土壤.(xiǎngrǎng)汗流浃.背(jiájiā)欢呼雀跃.(yuèyào)秘藏.(zàngcáng)泛滥.成灾(lànnàn)大发雷霆.(tīngtíng)(二)词语练习。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治理——拯救——率领——理会——2.根据意思写词语。(1)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2)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3)形容高兴得像雀鸟一样跳跃。()(4)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出汗很多。()(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鲧()死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2.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帮助人类治理洪水。3.()大禹手都磨出了血泡,()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4.鲧()自己受罚,()要拯救人类。四、拓展延伸讲一讲鲧禹治水的故事,看谁讲的好!五、收获与感悟: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31.《鲧禹治水》(第二课时)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翟向辉审核人:李小红雷永辉学习目标:1、再次体会鲧禹父子的精神品质。2、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学生默读全文,用二十以内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文中有哪些人物?3、文中可以形成几组对比?4、文中是如何进行对比的?5、对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父子俩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他们共同的精神是什么?2、在文章中勾画以下重点语句,通过小组成员进行分析理解:(1)、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理解:首先,“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4其实暗含鲧()的语义;其次,大禹产自鲧腹,暗含大禹()最后,大禹裂鲧腹而出,寄寓()2、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制服了洪水.................。这一句通过方位词体现跨越的区域之广,时间词体现经历时间之长,来表现治理洪水的(),“最终”一词体现成功()。整个句子就是以艰难险阻来反衬大禹和人们的()。五、当堂检测1、读写积累词语。一片汪洋苦苦哀求斥逐洪水毫不理会悲惨遭遇大发雷霆山南海北成千上万挖渠开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不畏艰险汗流浃背毫不在乎冬去春来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天寒地冻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___________到了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神话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拓展延伸1、学生整体朗读全文,感受贯穿全文的那股挑战自然的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2、你还知道哪些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和大家交流交流。六、收获与感悟:学生自由发言,这一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52.《大卫》(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靳艳艳审核人:李小红雷永辉学习目标:1.会认6个字,学会5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赋税、胸脯”等词,积累词语。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2.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通过预习课文和查阅资料知道《大卫》这个民间传说的作者及出处:①作者是()国作家、历史学家()。②出自《》,并加以改写。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义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长途跋涉:气势汹汹:赋税:瑟瑟发抖:万夫不当之勇:大惊失色:仓皇逃窜: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6二、合作探究1.小组内通过讨论交流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2.找出文中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试概括人物特点⑴大卫:⑵歌利亚:⑶扫罗王: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精神品质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三、当堂检测1.划去带横线字的错误读音。跋涉(bōbá)机轴(zhóuchōu)投降(jiàngxiáng)吓唬(huhǚ)赋税(fuhù)盔甲(kuīhuī)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长途()()气势()()精明()()力大()()万夫()()仓皇()()武艺()()大惊()()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四、拓展延伸1.查找资料,认识《圣经的故事》一书。五、收获与感悟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72.《大卫》(第二课时)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靳艳艳审核人:雷永辉李小红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细节,体会大卫的热爱祖国、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2.品析文中的比喻句,想象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效果。学习过程:二、自主学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故事中的三位人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2.熟读和准确书写下列词语:铜盔出嫁胸脯鹅卵石武艺超群气势汹汹毫不畏惧二、合作探究1.自由默读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大卫的相关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以此说明自己喜欢大卫的理由,并组内展开交流。例:⑴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①“脸颊透红”:②“他边弹琴,一边唱歌”:③理解比喻句:“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④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⑤理解比喻句:“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⑵大卫说:“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8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我放羊的时候,经常有狮子和熊来偷袭,想吃我的羊。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让我去吧....,大王..!”①这段话主要写什么?②联系上文,深入理解:大卫请求出去交战,然而这一次,他所面对的对手不是狮子和熊,而是一个怎样的歌利亚呢?a.“大卫走到军营门口,只见一个巨人正在军营门外气势汹汹地大声叫骂。”——这是一个()的歌利亚。(动作描写)b.“那人身材高大,头戴笨重的铜盔,身穿厚厚的铠甲,腿上包着铜护膝,肩上扛着铜制长枪,枪杆有织布机的机轴那么粗。”——这是一个()的歌利亚。(外貌描写)c.“他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是非利士人中一个有名的武士。”——这是一个()的歌利亚。d.“他的声音如同从空中传来的声声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这是一个()的歌利亚。三、当堂检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①“迎”字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②“飞快地拿出”“迅速瞄准”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品质?③“嘭的一声”“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则表现了大卫什么?四、拓展延伸1.小结:武艺超群、狂妄嚣张的巨人歌利亚最终倒在了一位少年的弹弓下,这个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的少年大卫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以色列人的命运。这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智慧与勇气的无穷力量。2.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五、收获与感悟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93、《夸父逐日》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拂晓审核:郑金鸽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2、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子的意义。3、感受夸父勇敢、坚强,敢于牺牲的精神。学习重点: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子的意义,感受夸父勇敢、坚强,敢于牺牲的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意志。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链接-------认识著作《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它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它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2、借助注释,理解课题。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字典解释重点词语,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翻译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逐走:入日:②句意: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①欲:饮:河、渭:②句意: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①大泽:②句意:⑷未至,道渴而死。①未至:道:②句意:⑸弃其杖,化为邓林。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10①弃:邓林:②句意:4、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二、合作交流:1、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⑴“入日”: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⑶“未至,道渴而死”:⑷“弃其杖,化为邓林”4、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三、达标检测1、解释加粗线的词语。逐走()欲得饮()入日()道渴而死()弃其杖()2、翻译句子。河、渭不足,饮于大泽。未至,道渴而死。3、后世人们常用“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3、《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________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________。4、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的精神,反映了四、收获与感悟: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S版)导学案114.《天上偷来的火种》导学案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李小红审核人:靳艳艳学习目标:1、会认“冶、惩”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普罗米个斯人物形象,并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个斯人物形象,并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而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时间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1、注音、填空。()()冶炼惩罚暴跳如()()的火柱()的铁链2、根据
本文标题:六语导学案生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