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关于中山市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山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讯参政议政调研报告专刊汇编1关于中山市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第四小组一、调研活动概况2007年8月-10月期间,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我市的部分农村镇区的学前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二、当前我市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幼儿园、托儿所规模小,布局不尽合理调查所涉镇区都存在幼儿园、托儿所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某镇现有幼儿园12间,但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有三个村未开设幼儿园。其中:规模最小的幼儿园仅有9名幼儿,1名教师。此外,农村困难家庭幼儿入园率低(未入园儿童主要集中在低保户等家庭经济困难户)。(二)办学条件简陋在调查的几个镇区的幼儿园、托儿所中,省一级幼儿园只有1间,市一级幼儿园只有4所,其余幼儿园、托儿所均未达到市级幼儿园标准。这些幼儿园大多依靠农舍民居,面积小,无活动场地,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基本需要,部分幼儿园、托儿所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如:某镇现有25间托儿所,有10所达到2006年工商部门要求,但面积、师资、设施等全部不达标。因此,目前农村幼儿园、托儿所多数只能进行低层次、圈养式办学。(三)师资配置不能满足需要1、师资数量不足。按照目前仍在实施的由原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附件第二条规定,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应为:全日制幼儿园l:6—1:7,寄宿制幼儿园1:4—1:5。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师资存在较大缺口。如:某镇现有在园幼儿2。237人,幼儿教师数量仅为不到200人。除中心幼儿园以外。多数幼儿园每个班级只有一名幼儿教师。2、师资素质不高,配备不合理,中山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讯参政议政调研报告专刊汇编2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缺乏专业化管理者,办学主体及管理者构成比较复杂,以同村经济条件稍好的农民为主,真正懂得专业知识的管理者难以寻觅。就农村学前幼儿教师的状况看,师资匮乏,配备也欠合理,没能达到专业化、年轻化、科学化。根据调查,目前农村幼儿师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幼师毕业生,多数为招聘的外来打工者,这类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但是由于待遇偏低,极不稳定。其次一类本地农户子女,大多是高中毕业后接受了短时间培训即上岗从教,这类保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幼教知识和基本技能,没能充分按幼教的原则、方法进行施教。3、教学方法小学化、成人化。部分儿童家长用心良苦.要求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识字、写字、学习加减运算等。结果那些“门外汉”管理者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把学前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对儿童进行“正规”的“半年级教学”,迫使儿童承担不适于自己年龄的负担。目前农村学前幼儿教师大都采取传统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其教学语言方法、手段等完全“小学化”,没能适应幼儿的心理、个性特点,她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过多地灌输知识、训练技能,没能充分地激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自身发展和学习的主体。从而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比如有的老师本身素质低,自己不懂剪、贴、写、画,舞跳不出,歌也唱不好,于是只能按小学一、二年级的模式方法来上课。而其它幼教教师也普遍存在着这一弊病,以致拔苗助长,脱离了“幼儿化”教学的本质要求。三、当前我市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一)地方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上缺乏统筹规划由于我国的学前教育一直划归妇联主管,直到1988年,划归教育部门主管,托儿所直到2006年底才划归教育部门主管,才真正把学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因而使得农村基层领导也没有学前教育这一观念,更不知道具体如何抓学前教中山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讯参政议政调研报告专刊汇编3育。幼儿园改制以后,学前教育基本是推向市场,由教办负责监管,每个镇区都设置了幼教专干,专门负责幼托教育管理。但教办在此过程中,主要负责新办幼教机构的审批、现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检查、监管,而对于幼儿教育的总体规划、布局等问题则介入不够。据了解,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一直都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也都是近十年才真正有所发展。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山市,尽快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已迫在眉睫,否则,教育强市将面临后劲不足的困境。(二)部分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意义认识有偏差有些家长对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奠基作用及对终身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认为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必需承担的责任,而幼儿太小,学不学无所谓,入小学后自然就会了。此种思想影响了家长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有的家长只是在幼儿入小学前半年才送幼儿到幼儿园,以换取幼儿园毕业证明,获得小学入学资格。而入托儿所的幼儿比率则更低,绝大部分幼儿还是家庭式带养为主。(三)幼教市场无序竞争幼儿教育转制以后,“盈利”成了一些办园者的主要目的。为了争取生源,多数幼儿园压低收费标准,如:某镇幼儿园平均收费仅为每月180元,最低的仅为每月150元,中心幼儿园收费最高,也仅为270元。而托儿所收费更低。这笔费用还包括一餐一点费用。由于收费低廉,为了保证一定的盈利,办园者往往会降低幼托教师的薪酬标准,减少幼儿园、托儿所设施设备投入,从而陷入“规模小-降低收费-规模更小”的恶性循环。(四)部分农户家庭经济困难一些农户虽然也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家庭收入少、生活困难,只能让孩子留在家中或跟在田间地头。小学阶段实行两免一补以后,幼儿教育成了一些农户最大的负担。(五)幼儿教师待遇低、保障差教师待遇差,是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所调查的几个镇区幼儿教师平均工资为850—900元左右,其中按政策购买社保、医中山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讯参政议政调研报告专刊汇编4保人员为20—70%不等。而幼儿园中的保育员平均工资更低,约为650元左右,基本上没有按政策购买“两保”。待遇低导致无法招聘到优质师资,造成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四、对发展我市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议调查显示,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民田镇区情况相对较好,但沙田区等农村学前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为了不让中山市农民子弟输在起跑线上,真正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布线织网,推进中山市学前教育大发展”的建议。(一)布线1、政策线。对愿意到乡镇、农村去从事学前教育的投资者,要放开政策,及时审批,免费办理各项手续;在划拨土地、基建规划、评定等级、表彰先进等方面,无论是公办的还是私立的幼儿园或学前班,都要一视同仁,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环境;对他们在办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主动关心并给予无私的帮助;对办得好的幼儿园或学前班,要及时给予总结、奖励,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努力形成公办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同时,适时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义务。在经费投入、人才培训、师资福利保障、托幼机构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2、经费投入线。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政府不能把它全部包下来,但政府还是应该坚持对幼儿教育的投入。(1)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园、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教师,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在保育、科研和平抑保育费方面的示范作用,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政府投入。(2)把农村学前教育切实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减轻农民负担。调查显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以来,农村小学辍学率大幅下降。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可以考虑对农村户籍人口子女减免一定费用。目前可以考虑在部分镇区进行试点。(3)采取措施帮助解决特殊问题,如:免费提供教材,免费租借各种教具,资助经济困难家庭的学龄前儿童。3、人才线。要加大农村学前教中山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会讯参政议政调研报告专刊汇编5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市广播电视大学和石岐职业中学继续开设并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建议对这两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通过“生均拨款机制”予以扶持(政策依据:国家对师范类学生免收学费)。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二)织网要编织我市农村学前教育的网络,实现我市学前教育机构由竹筛型模式向网络型模式的转变。1、要加强统筹。要改变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各自为政的状态,继续发挥教育局对学前教育的指导、监督作用,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的大框架。或组建市一级的学前教育行业协会,对全市学前教育统筹指导。2、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建立本市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库。开发本地农村校本教材,向全市农村幼儿园或学前班免费提供。
本文标题:关于中山市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