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关于人文地理学在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探讨
关于人文地理学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探讨曲阜师范大学张强第一章人文地理学概述•一.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的界定•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选取了比较典型的几个观点。•1.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二.人文地理学的任务•1.科学认知及学科建设•人文地理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主题,其理论与方法在众多的学科前沿,如在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重视与应用。•人文地理学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广泛涉及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致力于科学间的综合研究,与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紧密结合。•2.积极参加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利用价值•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是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的总结,并应用于解决社会生产的各种问题。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文地理学参与与解决实际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课题,都与人文地理学密切相关。例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地域城镇体•系的研究、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等等。•3.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通过人文地理学的学习,应该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掌握当今世界和中国人文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发展演化规律,使他们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引导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文地理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青年一代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尤其在中学阶段,开设富有特色人文地理知识。第二章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发展历程清末至民国初期的地理教材1958年至1966年上世纪20年代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至1957年1978年1991年1992年至今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一.清末至民国初期的地理教材•这一时期,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是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和外国地理。这个时期的地理教材基本上传承了我国封建时代的记述地理学,主要记述我国和外国的疆域、山川、气候、物产、道路、城市、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等,还涉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点评: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中学地理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材料繁琐。但主要是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现象描述,很少讲述原理,主要是以自然地理为主。二.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57年的中学地理教材这一时期,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主要是才用了前苏联的模式,初中讲述自然地理知识为主,高中讲授中国和外国的经济地理为主。•点评: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中学地理教育内容是不合理的,它将区域的自然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认为的区分开来,没有科学辩证的揭示不同区域的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地位仍然不是很重要,只是在介绍广义上的人文地理学的分支经济地理学。三.1978年至1991年的中学地理教材•特点:这一时期,地理教材开始注意阐述不同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讲述地理事务与现象的同时加强了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点评:这一时期,中学的地理教育仍然保持以自然地理的讲述为主,没有鲜明的指出不同区域中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全国统一使用的高中地理教材问世。这本高中地理教材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是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地和谐的方向发展,有了一个就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地理在我国中学,尤其是高中地理教育中地位正一步步凸显。四.现在阶段高中地理新课程•一.从课程编排上看现阶段,高中地理新课程将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课程有共同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必修课主导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主要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它涉及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实用价值。•二.从课程目标来看,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高中地理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科学人文性,就是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来规范、统领科学,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关照、相互包容,最终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而自然地理正是培养科学性,因此我认为它最终要服务并服从于人文地理。•点评:新时期高中地理新课程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大胆创新,过去我国基础地理教育存在重自然地理,轻人文地理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地理课程以系统地理为核心,偏重于自然地理内容的禁锢,突出以培养公民基本地理素养、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的比重明显提高,成为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都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发展等问题,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课题。•思考:为什么人文地理学在中学地理教育的地位逐渐的凸显呢?第三章人文地理学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地位作用探讨•一.人文地理学本身的重要性•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行为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扩大和强度的不断提高,人对地的干扰和影响越来越大,人地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表现为随着人口数量加速增长,环境质量恶化、污染扩大、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严重、城市问题突出等。当前,地理学更趋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因此,人文地理学日益成为地理学的发展重点。•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模块中人文地理方面选择了四方面内容:一是人口,二是城市,三是生产活动,四是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例如:城市化进程对农业地域布局的影响;工业局部与城市位置之间的关系;城市内部的商业网点和交通局部的学习等。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他三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二.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当今世界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可是我们不能忽略其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正一步步转化为危机。如:人口增长、粮食与饥饿、城市化、社会经济差异、移民、动植物灭绝、砍伐森林、土壤侵蚀、荒漠化、自然灾害、核废料、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被破坏、资源短缺,以及文盲、贫穷、失业、战争等一系列关系到人类和地球的未来的重大问题。这些都是人地之间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通过人文地理学的教育,青年一代了解了我们国家及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列人地不协调的表现,增强了他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下一代的精神世界已经亮起了价值危机、信仰危机的“红灯”。通过人文地理学的教育,能够正确地引导他们关注并对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作出评判,自觉形成一种对己、对人、对社会、对未来的责任感。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我们曾经提倡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相比,它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这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在学科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在向下一代传授适应21世纪要求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地理教育在人文意义方面熏陶——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人文地理学责无旁贷的肩负着这样一种责任。总评:•人文地理学以其自身的独特性正越来越受到中学地理教育的青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通过中学阶段人文地理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课题结束,谢谢!!
本文标题:关于人文地理学在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中地位和作用的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4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