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研报告2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题目:关于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研报告指导老师:孙百亮专业: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组长:周喜喜小组成员:毛新亚黎阳许园武李博文于杨金斐张莎莎苏赟马亚雄关于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研报告•前言:•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2005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万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大学生的消费生活也日渐丰富,相应的,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消费不仅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把握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于了解我国的社会现状以及经济发展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字:消费支出影响•鉴于大学生生活消费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影响之大,为了对我国大学生群体消费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本校同学以及外地好友广大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相关调研。通过对本次调研结果的分析,小组成员从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及心理成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下是小组成员对本次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调研问卷表见附录)一:有关大学生消费的方式、行为、心理成因、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2.学习消费:•1专业教材外,教学参考书;•2考证消费;•3电脑消费。3.休闲及娱乐消费;4.人际交往消费:•1人情消费;•2恋爱消费。(一)大学生消费的方式(二)大学生消费的行为1: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其次,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逐渐增强,依附和从众心理不断减低。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情感和直觉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情感和理智相撞击时,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某种商品只要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会形成对商品的偏爱和追求之心;反之,就会产生一种否定和抵触的情感,对商品厌恶、拒绝。(二)大学生消费的行为2: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费•今天的莘莘学子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消费却不免冲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他们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原因之一。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年龄歧视”和“相貌歧视”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有的连身高和长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为了延缓衰老、掩盖形象缺点、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三)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在青年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与这些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因而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虽然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但他们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上,就是:•追求新奇•强调“美感”•追逐时尚(四)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2.集体影响:•读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宿舍,这样,个人的消费方式不得不受到集体的影响,比如我以前不太喜欢喝牛奶,但同宿舍其他人都有喝奶的习惯,我也就慢慢跟着喝了。3.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女大学生为例,虽然他们和社会有一段距离,但社会上的潮流也能影响到她们,追求时尚,高档服装,化装品,减肥品等,都要花很多钱。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1)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概况:•统计结果表明: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500以下。其中有54.07%的同学月消费总额集中在500-800元,23.98%集中在500元以下,而伙食费又占总消费的74.80%。由此看来,我们身边的大学生消费还算合理。•(2)通讯及网络费用:•根据统计结果,在拥有手机的同学当中,每月通讯及网络费用为50-150元的同学约占20%,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同学占到78%。也就是说,有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是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3)恋爱支出:•调查中还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4)储蓄方面:•数据表明,33.04%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同学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我校大学生的储蓄观念并不强。•(5)生活资金来源:•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在意料之中。有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去做兼职,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的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6)兼职方面:•在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做兼职或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了增加社会阅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7)我评价自:•结果显示,53.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同时不合理和非常糟糕的也占到了28.86%,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数字。•总体看来,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三、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特点•1.讲究实用性:•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对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较高,而对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较低。•2.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当代新青年表现出的时尚化和风格化,表明青年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反映出当前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手机、银行卡、电脑、MP3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之物。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学生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价值,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同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如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买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要查阅价格、性能等有关资料后再决定是否购买。•3.差异性:•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社会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四,大学生消费对家庭、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对社会及家庭而言: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2:对个人而言: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总体来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五、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还不足。•3.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
本文标题:关于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研报告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5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