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1关于学业测试的试卷试卷由试题组成,是测试考生学业的“标尺”,起量具的作用.测试结果的读数是考试成绩(分数).这个读数需对考生的答卷进行评判才能获得.不同目的、不同用途的测试,使用不同的试卷.为了达到预定的测试目的,必须精心设计和编制好相应的试卷.如何做才能产生出高质量的试卷?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主题.我们将从试卷的结构分析人手,讨论影响试卷质量的诸因素;进而探讨试卷设计与编制的原理和技术;最后简单扼要论述试卷难度预测问题.第一节试卷的结构试题组成试卷时,不是机械的凑合堆砌,而是按一定的结构要求整合而成.试卷的结构有两重含义:显见的外观结构与隐藏的内在结构.前者为试卷的框架结构与题型结构;后者为试卷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难度结构.一、框架结构一套完整的试卷,应由哪些材料构成?分成多少个部分?其框架如何?这就是试卷的框架结构问题.试卷的构成,一般应包括下列项目:1.试卷名称2.考试时间(即完成全卷解答的最长时限);全卷满分的分值3.考生标记在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中,考生标记应对判卷人保密,因此试卷必须加以暗藏密封,可置于装订线之内,也可用折角密封.在一般性考试中无需对判卷入保密时,可留空位,让考生填写姓名与身份.4.试卷使用说明(即解答试题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对全卷带有共性的说明,通常置于试题的前头;只与局部的试题有关的说明,一般置于该部分试题的开始之处.5.试题这是试卷中最主要的部分,除包含了显见的题型结构外,所有的隐形内在结构都存在其中.第2页26.解答的用纸或用卡用卡答题的,通常在试卷中不留答题位置.用白纸书写解答的,通常在试卷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位置,采用题卷与答卷共纸并存的做法.7.附件通常是试题答案、评分标准与判卷规定等项文件.这些文件,在考生答案收齐集中之前,必须绝对保密,在正式判卷时才启封.二、题型结构试卷的题型结构是指:试卷中的试题有哪几种题型,各占多大的比例?题型是呈现考试要求的试题格式形态,不同题型的试题,其考查功能往往不同.对此,前面的章节已有讨论.事实上,题型与考查目标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题型的选用与考查目标密切相关,尤其是能力要求的不同往往会引发不同题型的采用.例如,在我国的高考中,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沿用着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并用,但它们在试卷中的比例时有调整,近几年来,随着能力考查要求的提高,解答题的比例明显增加,选择题的比例减少.这是因为:在试卷中选择题的题量偏大时,考生为了快速解题,势必多记公式、法则和模式,用机械强化训练的办法应对考试,不利于思维分析能力的提高.为此应控制这种题型的比例.题型比例的合理配置,为的是发挥试题的整体效应,既可使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得以互补、相辅相承,又可使各种题型的不足得到抑制,达到题型的组合最佳化.关于题型的分类,存在着多种方法.因此,与不同题型分类相适应,可讨论试卷的不同题型结构问题.三、知识结构试卷的知识结构是指:试卷所考查的知识内容是什么?占规定考试范围的百分比(即知识考查的覆盖率)如何?有哪些知识项目?各项知识所占比例如何?每项知识的考查要求是什么认知层次?各个认知层次的考查要求所占的比例如何?描述试卷知识结构的工具可用第二章所介绍的双向细目表.知识结构是试卷内在结构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结构.在数学测试中,试卷的知识结构既取决于测试目标与要求,又与数学的学科特点密不可分.例如,在高考数学学科考试中,试卷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网络化与层次性相兼的复杂结构,集中反映出数学学科结构的特点.至于在学校教育中,只限于个别班级使用的数学试卷,其知识结构一般都较为简单.由于数学试题的综合性和一题多解的情形十分普遍,使得数学试卷的知识结构的分析和第3页3探讨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对一套数学试卷作知识结构分析时,由于考察的角度不同,其结论往往不尽相同.不过,这种差别通常不是本质性的不同,只表现为少数或个别知识点的差异,并不影响总体上的判断.若出现本质性差别,其原因多数是试题质量欠佳所致.例如,卷中有些试题的解答,不同解答方法所用的知识不仅悬殊,而且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别,这类试题往往有偏怪之嫌,质量通常不高.对于数学试卷的知识结构,其知识项目可参照教学大纲所列的要目加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求在试卷中的分量及其分布状况.四、能力结构试卷的能力结构是指:试卷考查了哪些能力成分?各项成分分别各占多大的比例?每项能力成分的要求层次有多高?各种要求层次所占比例如何?就高考的数学试卷而言,所考查的主要能力成分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些能力考查要求的层次划分,目前尚未有公认的统一界定方法.因此,对同一试卷,不同的人分析其能力结构时,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例如,以运算能力为例,有指定方向的运算与探索性运算之分,有数值运算与字符运算之分,还有简单运算与复杂运算之分,精确计算与近似估算之分,等等.因而,如何将运算能力的考查要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内涵如何界定,确实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现在,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大体上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以试题为单位,综合考量其计算量的多少,复杂的程度、运算的对象与性质之深浅加以界定.这样做,当然是缺乏定量化的标准,因而是一种十分粗糙的层次划分.此外,探讨数学试卷的能力结构时,对能力成分的区分,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在解题过程中,时常遇到逻辑推理与计算交融的情形,这时孰轻孰重,孰多孰少,有时确实难以权衡与区分.这种情形,给能力结构的定量分析又增添了新的困难.一道试题,考查什么知识比较容易判别,而考查什么能力的确认,则需对解案作深层次分析,细加推敲才可办到.有时由于多种因素相互纠缠在一起,不容易做出确切的判断.总之,就目前的认识水平,对试卷的能力结构的分析,较之知识结构的分析,远未成熟.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践上的操作,还存在着大量的课题尚待去进行深人的探讨.五、难度结构试卷的难度结构,有时也叫做难度分布,是指试卷的整体难度如何,各题的难度是怎样安排的,各个难度档次的试题分别占有多大的比例.有些教师,对于试卷难度只注重总难度(即只注重总平均分),轻视试题的难度安排(即轻第4页4视试卷内在的难度结构),这是一种不良的倾向.事实上,试卷的总难度只是试题难度的总体反映,总体难度相同的试卷,可以有不同的难度结构,其考试效果可以相差悬殊.为了实现考试目标,合理的难度结构十分重要.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假设一套试卷由10道试题组成,为了把试卷的总难度系数控制在0.7左右,一种极端的做法是:选用7道十分容易的试题,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能圆满解答,即该7道试题的难度系数都接近于1.0;另外的3道试题则选用难度很大试题,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无从人手解答,即这3道试题的难度系数都接近于0.其结果是实现了试卷难度分数为0.7的预期,但考生的成绩却出奇地接近,几乎无法区分各个考生成绩的高低.显然,这样的难度结构十分不合理.试卷的难度结构的安排与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必须能有效地服务于考试的性质和目标.要达此目的,一般应注意下列几点:(1)对考生群体的实际应有切实的估计,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解题水平,以及在试场上临场的心理状态,都有必要做一番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分辨试题难度高低的基础,也是设计好试卷难度结构的基础.(2)试题难度的判断与设置,应与平时的教学要求的实际相适应,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测试,试卷难度结构的设计更应贯彻好这个原则,切忌盲目把高考试卷作为样板去设计平时考试的试卷.一般说,如果平时教学中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时的难度水平为中等,那么相关测试的试卷难度结构也应以难度中等的试题占据试卷的主体.若是教学要求的难度水平偏高(或偏低),则试卷中也应以偏难(或偏易)的试题作为主体进行编制.这样做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试卷难度结构应绝对服务于测试目标和性质的要求.例如,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测试,其目标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因此,试卷难度宜控制在0.75左右,试卷中低难度的试题与中等难度的试题所占比例应不少于80%.使学生只要是正常参加学习,基本上能完成所规定的各项学习任务,便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这样才能使测试有效地检验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把教学引向良性循环、不断发展的方向.若试卷中的难题偏多,或者都是容易题,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或者抱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再如,对于选拔性质的高考,试卷的难度结构则应与录取率挂钩.录取率低,难度可大一些;录取率高,难度可小一点.而且要注意试题的难度梯度的安排合理,使人围的考生成第5页5绩有足够的离散性,以方便各类高校对新生的录取.比如,录取率为40%,难度可控制在0.6左右;若录取率为30%,则难度宜控制在0.55左右.而且试题中应以中档题为主,配以一定比例的难题,为优秀考生能力的发挥提供必要的舞台.当然难题的难度系数也不宜太小,一般应不低于0.2,否则几乎无人能正确解答,这样的试题便会如同虚设.(4)在试卷难度结构的设计时,切记不要把考试时间与试卷长度的制约因素遗忘.这是因为对考生的成绩而言,“会做而来不及做”与“不会做”并无区别.这两种情况所反映的实际水平尽管不同,但其考试成绩却是一样.所以在试卷难度结构的分析或设计时,都应把考试时间与试卷长度列为基本因素,加以考虑.第二节试卷的设计试卷的设计与编制是一个循环操作的复杂流程.为了编制出一套高质量的试卷,首先必须做好试卷的宏观设计(主要是结构设计、题型与难度设计、内容与要求的设计等),描绘出试卷的构建蓝图;进而,根据蓝图,进行拼题组卷,进行试卷的具体编制,并经过反复审校调整,直至产生合格的高质量试卷,付印使用.在整个过程中,应有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良好的设计编制技术,才能圆满完成任务.一、试卷设计编制原理命题有四个原则,即适纲性、适度性、整体性和规范性.这些原则当然也应当是试卷设计编制的指导原则;此外,由于试卷设计的特殊性,还要实行度量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完备性原则.试卷的设计编制原理正是通过这些原则的实行来体现的.为什么要实行这些原则?这些原则的内涵(在试卷设计与编制中的表现)是什么?如何实行这些原则?现分述如下.1.适纲性原则任何数学或教育测试,都有法规性、纲领性的文件加以制约.试卷为测试服务,其设计和编制,都要适合相关的纲领性文件的规定,不得超纲,不得背离.在实行这一适纲性原则进行试卷的设计时,有一点要补充强调的是:一方面既要遵守纲领的规定,另一方面又不要过于拘谨,更不应为适纲而束缚了思想与手脚.重要的是从实质上领会与把握有关的规定,做到“依据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事实上,任何纲领性、法规性的规定或指令,都不可能细致人微,面面俱到.通常给出的只是原则规定,执行起来存在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要执行得好,还得靠执行者创造性的发挥.对许多问题,在具体处理上,应做到既不违背原则,又能灵活变通,绝不应呆板套用规定,把规定变成死教条.这样才能使学业测试富有活力与生命力.第6页6此外,考试纲领的制定,先于考试的组织与实施,属于过去时的行为.尽管它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也会出现“教育实践”与“纲领规定”不尽协调的情形.因而,为了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考试试卷的设计编制中,也不宜墨守成规.2.适度性原则试卷设计中,绝大多数的设计项目不是定量性设计,就是某些定量性设计,也用不着作严格的设计推算,多数是估算性质的.具体的表现是:各项设计的目标都缺乏定量数值,就是有定量数值(如难度、区分度、效度、信度等项指标),也是一种涉及考试结果的数理统计值.在设计的具体过程中,既无从严格推算,也无法加以验证.加之试卷在使用前又是绝对保密的,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也不完全确定和可测,其中既有确定性因素,又有随机性因素和模糊性因素,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试卷设计的过程中,虽有定向性,但却存在着大量的不可知性,几乎处处充满着一定的弹性.每一项任务的达标要求,几乎都可视之为模糊集.这就使得在试卷设计中不必实行
本文标题:关于学业测试的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5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