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长白县纪委副书记李毅腐败,从古代王朝到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近些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某些人来说思想上出现的空前“解放”,使收受贿赂现象已悄然扩大化,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濒出,违纪违法现象也显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当前我县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表现随着长白边陲小城日益的发展,县城周围环境和人的思想的变化及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和人们道德观念出现了多样化,党员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不强,不能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诸如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一结束,又回到老样子;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认为“共产主义是远的,理想信念是空的,政治工作是虚的,经济收入是实的”,大搞实惠主义和庸俗主义,必然沦为金钱美色的俘虏;有的思想不解放,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本领,因循守旧,不适应长白快发展大发展的要求;有的部门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衙门作风盛行,奉行“权力私有化”和“权力商品化”,影响了长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听不进任何批评和反对意见,我行我素、颐指气使、专横跋扈,甚至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以权谋私;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违法乱纪,知法犯法;有的热衷于吃喝玩乐,沉湎于迎来送往,有的管不住自己,没有不敢去的地方,没有不敢拿的。一些基层干部作风不实,侵犯群众权益的案件屡有发生,影响恶劣。凡此种种,既玷污了党的形象,也损害了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二、当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特点据统计,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县纪检监察系统共立案查处了206件违纪违法案件。在这206件案件中,违反财经纪律的76件,占总案件总数的36.9%,违反林业政策的34件,占总案件总数的16.5%,妨害社会秩序的19件,占总案件总数的9.2%,贪污受贿行为14件,占总案件总数的6.7%,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的9件,占总案件总数的4.3%,走私、赌博、偷盗等其它类的54件,占总案件总数的26.2%。其中党内处分开除党籍12人,占处分党员的5.8%,留党察看11人,占5.3%,撤销党内职务2人,占1%,严重警告29人,占14.1%,警告99人,占48%。政纪处分记过、警告、撤职、开除17人,占8.3%。其他处分免职、免予处分36人,占17.5%。在受处分人员中,领导干部占主要部分。经调查分析这些违纪违法案件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党纪处分的档次分析。我县低处分党员的比例大于高处分的比例,说明违纪程度逐渐下降。如图:长白县2005—2009五年内党纪处分按档次分类情况档次人数所占比例(%)党纪处分警告9948严重警告2914.1撤职21留党察看115.3开除党籍155.8政纪处分记过、警告、撤职、开除178.3其它处分免职、免予处分3617.5合计206100(二)按年份分类情况看。我县违纪党员的人数有所下降后,又有上升趋势,忽高忽低。如图:长白县2005—2009五年内党纪政纪处分按年份统计情况年份党纪处分政纪处分其它处分合计警告严重警告撤职、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记过、警告、撤职、开除免职、免予处分20053480210954200612001022172007149142464020081870144124620092151357749平均数19.85.80.42.22.43.47.241.2合计9929211121736206(三)从受处分的党员干部的职务上分析。我县中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违纪现象比较严重,一般干部也占一定比例,有些普通百姓也成了妨碍社会事务不可忽视的违纪群体。党员领导干部仍是案件查处的重点。如图;长白县2005—2009五年内党纪政纪处分按职务分类情况职务类别人数所占比例(%)领导干部(科股级以上)13867一般干部136.3监察对象5526.7合计206100三、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甚至不排除组织因素。从客观方面分析,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腐蚀与反腐蚀斗争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不少不法分子为了拉拢腐蚀领导干部,不惜重金,甚至使出“美人计”,他们或直截了当、或迂回包抄,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拉拢腐蚀掌握公共权力的党员干部为他们所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陷阱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党员干部稍有不慎,就可能钻进别人为自己布好的圈套,滑入他人为自己挖好的陷阱,不知不觉在别有用心的人设置的“温柔乡”里迷失了自己,渐行渐远。从主观方面分析,主要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自身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改造,背弃了共产主义信念,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而使世界观蜕变、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失衡、免疫力下降,没有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亲情关”和“离退关”,在市场经济的“阴沟里”翻了船。还有的党员干部,是因为不正确的心理在作祟:一是享乐心理。一些党员干部认为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地位和权力,如果不享受对不起自己,于是开始“寻租权力”,追求刺激;二是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热衷于吃喝玩乐,流连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最终跌入腐败的深渊。三是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手段高明,所做的事人鬼不知,于是铤而走险,最终毁了自己;四是补偿心理。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一生,到头来什么都没有留下,很是“不值”,于是在离退休前开始抓紧时间疯狂弥补,“一失足成千古恨”;四是盲动心理。总认为其他领导干部都在“贪污受贿”,都在搞不正当行为,自己如果清廉自守,吃亏的只有自己。同时传统贪渎文化的和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影响直接对领导干部自身进行腐蚀。我国封建社会时间长,传统行政文化中诸如官本位、人身依附、贿赂风行等积习源远流长,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等观念深入人心,其价值追求和判断标准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一些人的贪污腐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心理依据。而近年来,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个人利益的文化理念渗入我国,与我国传统小农经济的褊狭自私意识相混合,变异出现代版的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为一己私利不惜放弃、破坏乃至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走上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腐败歧途。从组织方面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原因。一是疏于教育管理。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只抓效益、只抓业务,或者只管自己的升迁,而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放松了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去教育、武装党员干部,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作风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党纪观念淡薄,不思进取、贪图享受、骄奢淫逸,以至于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二是组织对一般干部和无职党员监督不力。近年来干部贪污、侵占、挪用公款、损害群众利益、参与赌博的现象屡禁不止,农民妨碍社会秩序等违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与基层组织监督不力直接相关。在内部监督上,内部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行的内部监督体制,各乡镇、基层单位纪委、纪检组、监察室均由单位“一把手”领导,下级监督上级有顾虑。监督权、监督地位和监督力量得不到保证,这样的监督必然乏力,难以到位。另外,部分单位和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只是走过场,不注重实效。在外部监督上,如权力机关监督、社会监督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同时,缺乏对监督者的权利保护,导致监督者往往会为监督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较差,甚至逃避监督,拒绝监督,我行我素,不以为然。有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一团和气,息事宁人,回避和掩盖矛盾,缺少正常的相互监督和帮助;即使出现问题,为了遮丑急于捂盖子。事前事中监督流于形式,事后监督为时已晚,达不到监督的目的。由于监督失之于软,使一些本来可以防患于未然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制止,最终酿成大祸,进而毁掉了一批党员干部。三是执纪执法不严,宽容干部纵使之走上毁灭之路。有些基层党组织对一些打着解放思想和创新旗号违纪违法的人员不及时查处,不及时纠正错误,总认为这是些小毛病,无所谓,可是正是这些小毛病的日积月累,量变达成了质变,使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胆子更大,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犯罪道路,再想拯救为时已晚。三、制止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措施及对策高楼靠一个好的地基,如果基础不牢,稍有风吹草动,便成危楼甚至倒塌。遏制党员干部腐败就要从基础抓起,从根本抓起,防止腐败因素从“根”扎起。但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只有从领导干部腐败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彻底铲除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滋生蔓延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腐败,不敢腐败,客观上不能腐败,不让腐败,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这就需要我们党组织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立足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把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寓于各项政务工作之中,不断铲除违法违纪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努力从根本上逐步遏制和减少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一是加强预防腐败廉政教育,从思想上彻底铲除腐败这个“祸根”反腐倡廉教育是抓源治本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预防产生腐败的内因素。如何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倡导廉政教育,将廉政教育做为经常性的必须课,常打招呼,常鸣警钟,防微杜渐,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古人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因此,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党风廉政教育,并对其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务实清廉,无私奉献,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消除导致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内因,永做人民的公仆。二要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为民执政,廉洁从政教育;深入学习“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开展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深入学习和掌握《廉政准则》,将准则内容刻在心里,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学习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开展遵纪守法教育。三是深入普及有关职务犯罪的法律知识,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使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规范,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已的行为,维护法律尊严,切实做到学法、知法、护法、守法,防止领导干部思想上的蜕变,构筑一道法律“高压线”。四是要做到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让犯罪分子现身说法以及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实做到警钟长鸣,促使领导干部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美色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筑牢心理防线,同时开展好“六笔账”教育,确保党员领导干部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亲情账”,明辨是非和利弊得失,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建立和完善预防腐败犯罪的制度体系,从外部铲除腐败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1、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干部选任制度。要以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为重点,遵循公开、民主、竞争、公正原则,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想从源头上解决干部违法违纪问题,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一套科学的选用干部制度,把好“入口关”,真正把那些思想品质好、工作能力强、实际贡献大的干部选拔上来。其次,要加强对干部的管理。要纠
本文标题:关于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