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填空(10*2)名解(4*5)简答(4*)论述(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官报2、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3、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过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定本进行发报。宋代的定本制度,起始于真宗咸平二年,一直沿用到宋末。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创刊于1815年8月5日地点为马来半岛的马六甲。报道内容——1带宗教性质,以传教为宗旨,主要介绍《圣经》;2宣讲伦理道德,如《论仁》;3介绍天文学等科学文学知识,如《论日食》;4后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5体裁:有论说,短论,杂句,书信,编者按,插图,也有故事,寓言等。2、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除《香港华字日报》、《香港中外新报》外,还有其他中文报纸。3、在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1968年9月5日创刊,由传教士林乐知主编。4、《上海新报》是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其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重信息的商业化阶段;重教化的综合化阶段;重经营的娱乐化阶段。《上海新报》是国内最先使用白纸印刷的报纸。其所刊登的新闻大多译载或转载自沪、穗、港等地出版的中外文报纸,有时也摘录一些《京报》上的消息。5、《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是上海的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为提高新闻的实效性,《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了电报。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6、《申报》的新闻改革与创新:A,发表政论文章,创刊时头版就刊载“论说”B,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C,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D,善于经营副业1)创办文艺期刊《瀛寰琐记》,《四溟琐记》和《环宇琐记》2)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3月,《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3)编印画报《瀛寰画报》实为中国画报之祖。1884年5月又出版了《点石斋画报》4)印书7、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外报对中国人的影响:·外报从其言论到实践,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理念引入中国。·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我国近代报刊格局,最早是外报形成的。·报刊经营管理方面,外报报馆是独立机构,且内部分工明细。·铅字、印刷机等近代报刊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是通过外人的办报活动引进中国的。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8、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洪仁玕,广东花县人,洪秀全的族弟。在《资政新篇》中,他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纸等主张。洪仁玕的新闻观点:1、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2、报纸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的桥梁作用,沟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公议3、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4、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9、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2月4日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王韬的新闻观点: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请于内”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放宽言禁;民间办报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词达而已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10、《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香港主办人:王韬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办报宗旨: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是一份商业经营性报纸。11、康有为与《中外纪闻》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万国公报》双日刊,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务,内容主要是宣传维新变法。这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强学会成立后,遂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自己的机关报。12、梁启超与《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时务报》的特点:1、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了维新变法主张(《变法通议》),是维新派政治纲领。2、梁的新闻思想的代表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提出了“去塞求通”的观点和报纸的“喉舌论”3、梁以及以梁的作品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4、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3、严复与《国闻报》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1877年到英国学习,1879年学成回国,严复参加了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1897年受《时务报》影响筹办《国闻报》。《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天津创办者:严复戊戍变法期间维新派办第一份日报14、《湘报》1898长沙日报主编:唐才常主要撰稿人:谭嗣同15、“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首先是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的,但当时没形成气候。后来,梁启超早《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6、《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日本横滨主编梁启超办报宗旨:“主持清议,开发民智”受革命党人影响,曾宣传过民权、自由、革命。17、《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横滨主编:梁启超梁启超致力于把该报办成“中国报界前此未有”、“足与东西各报相颉颃”的报刊。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18、《民报》1905年11月26日日本东京同盟会机关报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万份,主编先后有:张继、章太炎、陶成章、汪精卫撰述有: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陈天华等。19、《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第二,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20、《苏报》及苏报案1896.6.26上海;创办人:胡璋;1899转售陈范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苏报》连续发表《读〈革命军〉》、《序〈革命军〉》、《介绍〈革命军〉》等文章,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苏报案”的影响:“苏报案”的发生和章、邹就逮,也导致了革命运动的展开。“苏报案”发生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比过去积极了。1904年,湖南、广东的绅商要求收回粤汉铁路,改归民办。从此,展开了收回利权运动。同年,“中美华工条约”期满,各地报刊揭发美帝虐待华工的实况,人们对美帝的仇恨渐渐增加,终于汇为抵制美货运动。21、于右任与“竖三民”于右任,陕西人,因发表“爱自由如发妻,换太平以颈血”等诗句被官府通缉。1906年东渡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翌年四月回上海从事革命办报活动。《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办的第一家报纸,19074月2日年在上海创刊。离开《神州》后,1909年5月15日,又在上海公共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后被诬陷入狱。于右任出狱后,1909年10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创办起《民吁日报》,出版48天后被查封。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又创办起《民立报》1911年7月,成为了同盟会总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由于以上三份报纸都是于右任创办,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相互衔接。史称“竖三民”。2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简答)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论报馆有益于国是》)第二,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作用。第三,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而当”。4,“报事确而速”。第四,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道;四曰公心;五曰节制。第五,提出了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浸润法和煽动法。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23、“癸丑报灾”(名解)“宋教仁案后,为了推翻袁世凯的统治,再造共和,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发起“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二次革命”因敌我力量悬殊失败,之后,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指责国民党为“乱党”,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大肆摧残,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也大批被铺被害,因而在中国新闻史上把“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24、鸳鸯蝴蝶派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一部分原革命派的知识分子革命理想破灭,转而大写鸳鸯蝴蝶式的小说,使不少报纸成为“鸳鸯蝴蝶派”的园地。担任《申报》“自由谈”主编的周瘦鹃担任《新闻报》“快活林“主编的严独鹤等是其领军人物。25、新闻通讯在袁世凯政府的言论高压下,报纸开始了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的转变。由于电报技术的普及,报纸上电讯增多,甚至一些重要电讯用大字号排印。一批名记者精心钻研采访技术,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经验,同时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新闻通讯。不少新闻通讯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文字生动,写作上很有特色。26、黄远生(1885-1915)江西九江人黄远生的记者生涯是从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的。以后,他又编辑过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的撰述,还经常为《国民公报》、《论衡》和《东方杂志》撰稿。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称为“报界之奇才”。新闻业务上,黄远生的通讯最为精彩,是我国第一位以采写新闻通讯而闻名的记者,也是我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他还创造了一种日记体通讯,被称为“远生通讯”。他的通讯有三大特点:一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二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三是细致详尽,幽隐毕达。新闻思想方面,黄远生的新闻思想论著不多,但观点却非常有价值:他提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即: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对于新闻写作,他不仅强调“客观的态度”,要求“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求绅士之态度”,还提出“吾人所综合之事实,当一面求其精确,一面求其系统”。他死后,其友人将其文章编为《远生遗著》行世。27、邵飘萍(1886-1926)浙江金华人。辛亥革命后,他萌发了“新闻救国”的思想。邵飘萍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当过通讯员、编辑、
本文标题:关于报纸的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