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关于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思考
1镇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关于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思考胡强【前言】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就业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87号)精神,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分析了我市创业促进就业的现状,提出了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的指标体系与目标任务,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六项具体创建举措。一、对创建创业型城市必要性的认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要求,2008年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的要求。国家人力资源社会2保障部下发了《关于推动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的通知》,指导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要创建创业型城市,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充分认识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有利于提升全民创业意识。一个优秀的创业型城市,首先要有浓厚的创业氛围。丹阳市东部的界牌镇、新桥镇农民创业激情四溢,几乎家家办企业、人人在创业,创业普及率达80%以上。全省十大杰出创业明星丹阳市罗伯特车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峰,从一个普通打工者,到踏上创业之路,凭的就是创业的激情、创业的冲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从全市创业氛围上来看,总体上全民自主创业的观念落后,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普遍存在打工者多、创业者少。有些人虽有创业的欲望,但缺乏创业的勇气,创业激情不高,不想、不愿去艰苦创业,这就迫切需要改变我市城乡居民的传统思维,确立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理念,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一切创业主体的创业激情迸发出来,把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挖掘出来,形成人人尊重创业、人人参与创业、人人支持创业、各行各业为创业提供良好服务的生动局面。二是有利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创建创业型城市,不仅有利于将积极的就业政策融入劳动者的创业过程,而且更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新增就业难度加大。2008年底以来,由于一些企业停产、订单减少、效益下滑,新增失业增加,外出打工农民工回3流,致使今年一季度,全市登记失业人员总数已接近历史最高值,保民生改善和保社会稳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千方百计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采取超常措施,多举并重,通过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更多的人走上就业岗位,在我市尽快形成全民创业、充分就业的良好局面。三是有利于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创业是富民之源,寓富于民,藏富于民,放手让每一位公民都有机会成为创业的主体,鼓励百姓的创业,使人民群众更快地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这样可使社会结构更加合理,进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均衡发展,推进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四是有利于保持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具体体现,不仅仅是一项促进就业的对策,从深远意义上讲,更是一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措施,既有利于城市本身创业者队伍扩大,带动就业增加,开拓改善民生的新的增长点;又有4利于促进城市生产力发展,拓展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来保证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我市提出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条件分析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环境较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创业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创业服务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完善,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成效较好,符合国家提出的创建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的基本要求。同时,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始终把创业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为抓手,以落实创业贷款和扶持政策为手段,以优化创业环境和改进服务为保障,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全市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创业促进就业效应倍增。2006-2008年,成功扶持城乡劳动者实现创业3500人、4000人、4500人以上,年均递增达9.5%,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近4万个。今年1-3月份,在创业政策激励效应下,又有1272人实现成功创业,同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带动就业近4000人。我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具备以下几个有利条件:1、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促进创业,政策是刚性手段。劳动保障部门服务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发放小额贷款、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以及协调落实减免税费等方面。早在2002年,我市就率先在全国、全省建立了创业贷款、创业奖励和创业实物补贴等创业扶持创业政策。规定对自主创业人员给予2-5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对大龄失业职工自主创业给予1000至2000元的奖励,对就业困难5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给予1000元的创业实物补贴。2008年8月,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今年4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切实做好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意见》,设立10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在20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基金的基础上,再增加2000万元担保基金,总额达4000万元,创业贷款人数、总额以及人均贷款额度逐年上升。同时在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奖励、创业基地、社保补贴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及配套文件,形成了“横6到边、纵到底”的全民创业政策支撑体系,极大激发了城乡劳动者的创业热情,全市私个经济从业人员数不断增加,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上升,为推动全民创业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在创业培训工作中,以“创业培训品牌”为抓手,狠抓创业培训质量提升工作,全市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05-2008年,我市参7加创业培训(SYB)人数分别为1375人、1769人、2400人和5995人,平均每年增长62%,仅2008年,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就有4543人实现了成功创业,创业成功率达75%。目前我们已将免费创业培训范围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等群体,通过开展创业意识、创业实务、创业技能等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创业能力。同时规定:凡是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都可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并专门成立创业培训专家咨询团,强化创业培训后续服务,对培训后创业人员,在创业项目、创业方案上给予指导。3、创业孵化基地不断拓展。近年来,为缓解就业压力,给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各辖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充分利用区域和产业优势,积极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载体,市劳动保障部门还对各地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安排创业人员进场创业实验的,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贴。京口区以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为抓手,分别建立了“第一楼街”创业园和“滨江创业示范街”和35个创业帮扶安置点,三个创业载体成功吸引了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进驻创业,已成为创业者走向成功的“摇篮”。8润州区七里甸街道投资1050万元,建立了占地3亩的创业一条街,吸纳了100多名城乡劳动者进场创业;镇江新区丁卯街道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并为创业者提供了5.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和近3000平方米的中心菜市场,作为自主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市区有创业园、街道有创业街、社区有创业基地的创业孵化新格局。2008年,全市基层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已帮扶2112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成功。4、创业服务不断健全。几年来,我市围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税费减免等,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服务工作。通过积极推进创业服务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三进计划”,将创业服务重心下沉到底,提高了创业服务的针对性。通过规范创业服务标准,落实创业指导、信息服务、培训组织、创业实习、资金扶持、开业指导、政策落实和跟踪服务全方位服务制度,有效拓展和延伸了创业服务功能。通过创业专家指导志愿团、成立创业者协会和创业者联谊会,加强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创业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定期沟通,为创业者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指导和帮助。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前移服务平台,对有投资意向的创业者,及时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辅导,并实行“一站式”、“零距离、全天候”的服务,使创业者的服务保障得到加强,从而大幅提高劳动者的创业成功率。三、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和工作任务91、创建目标。全国创业型城市的标准是:一是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反映辖区内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镇劳动者的比例。二是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反映辖区内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数之和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比例。三是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主要反映通过创业活动促进的创业企业增长率、创业企业1-3年存活率。四是创业环境满意度,反映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度,反映创业工作成效。主要指标包括小企业平均创业成本、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创业服务满意率、创业带动就业率,以及创业政策和制度完善和落实程度。结合我市实际,我们提出我市的具体创建指标为:全市每年创业培训3000人以上,培训合格率95%以上,培训后创业率70%以上;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数之和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25%以上,并逐年提高;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建立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开发征集一批创业项目,每年至少培育30名以上创业典型;全市每个街道(乡镇)至少建立1个创业者联谊会,增加信息交流,开展创业互助。树立一批创业型街道(镇)、社区(村)典型,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分别达30%、20%和10%以上,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市80%的街道、60%以上乡镇创业型街道(乡镇),辖区内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超过50%,并逐年提高。2、工作任务。10一是构建创业服务平台。2009年6月底前,尽快在市和辖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年底前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创业服务所(站),建立四级创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免费为城乡创业人员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完善创业统计分析。各辖市区要强化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调查摸清辖区内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家庭经济状况、享受优惠政策等情况,健全台帐,实行微机化管理,明确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三是强化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在进一步加强现有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基础上,重点认定一批辖市区、街道(镇)创业培训基地,每个辖市区都要建立1家以上创业培训基地,有条件的街道(镇)也要建立创业培训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的创业培训体系。四是建立创建联动机制。各辖市区要确立一批基础较好的街道(镇)、社区(村),先行试点,推进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创新机制、狠抓落实,从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五是强化创业工作考核。把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把每年新增创业企业户数,新增个体工商户户数;创业带动就业11率、创业活动指数、创业环境满意度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政绩的主要内容,工作任务逐级量化,责任到人,实行目标责任制,以此确保创建工作协调推进。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设创业型城市,是城市的活力所在,是城市的人气所在。人民群众有致富的愿望,有勤劳的品德,有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创业的激情,拓宽创业的渠道,强化创业的服务,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潜能释放出来,以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我市创业促就业工作,对于稳定当前就业形势,特别是实现镇江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建立组织领
本文标题:关于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