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的调研
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的调研——以湖南省攸县新市镇为例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赴湖南省攸县新市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调查背景和原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农村社会民众的政治认同状况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状况正相关,正如美国学者李普斯特所说:“任何一种特定民主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而取决于它政治系统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而且,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的现实必然要在观念上反映为对现存政治制度、政治体系的认同,进而构成政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关于他们对新农村政策的感受看法的调查,不仅能从中透视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合法性与稳定性,而且也能折射出广大农村人民对现存政治体系、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的认同度。同时,也能对新农村政策的实施现状做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广大的农民群众,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如何在现有水平上提高质量?那就要先了解到现有水平究竟如何,只有在清楚地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后,知道新农村政策究竟成效如何,才能进一步的提出更高效的政策措施。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调研,目的就是要调查新农村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二、调查目的:1、对社会:主要通过面向农村弱势群体进行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其生活影响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状况、效果和农民对其的反响,从而让人们更关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2、对学校:通过调研可以丰富一些关于农村建设的资料3、对受教育者: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支教活动来加强对其的知识基础的巩固和综合能力的提升;4、对队员本身:提高队员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让队员体会农村生活。三、调查方案及进程:1、调查方案此次我们调查的主题是《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的调研——以湖南省攸县新市镇为例》,属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我们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此次调查,我们从两个角度来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调查范围定为攸县,分析单位和抽样单位均为个人。在选取问卷的样本方面,我们在攸县进行随机抽样,这样既保证了问卷的效率,又保证了样本的科学性。我们这次调查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进行了个别访谈。因为我们的调查范围定为攸县,并且我们有些人本身有农村出身的背景,所以有利于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新农村问题并且去发现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与当地村民的谈话沟通。我们的访谈分为了三类:村民的访谈;村长及村委书记的访谈;社会人士的访谈。这些实地的调查和走访让我们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一手资料。2、调研进程6月——7月份的准备(1)团队内部在6月期间将进行4—5次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讨论,通过了解近年来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政策调整等方面来对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完善和讨论,同时也加强队员对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知识的了解,以便于在调研过程中对村民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解决;(2)6月下旬、7月初由队长带领部分队员对实践调研地进行相关考察,初步了解农村的弱势群体的分布情况,并开始联系相关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委负责人;(3)完成在红网上面的注册,争取获得发稿权利;(4)联系调研地的地方媒体和网络媒体,尽量实现全程跟踪报道。7月4日,我们小组进行了第一次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决定根据“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的调研”这一参考选题,考虑到我们身在湖南师范大学,并且有些同学身在新农村,对农村实际情况较为熟悉,所以我们将调研对象定位为新农村,选择“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的调研——以湖南省攸县新市镇为例”这一课题。随后,我们以合作为主,进行了分工:王蓉负责撰写调查报告;邓丛亮、曾峰、夏志强负责设计调查问卷;柳艳统计并分析调查问卷;彭真负责分配人员,协调工作,安排任务,主管实践部分,负责联系接收处负责人和指导老师;王佳乐负责分配调研部分人员;负责联系队长与指导老师。分工的同时,我们进行多次集体讨论,相互协作。7月8日,我们小组进行了第二次讨论,目的是集思广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讨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共同设计了调查问卷。7月9日—11日,我们一行人前往攸县进行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访谈工作。7月23日—7月25日,柳艳、刘志强、夏志强开始了繁忙的统计工作,我们共同协作,完成了统计。7月26日——7月30日,我们小组进行了第三次讨论,分析了统计数据,同时把分析记录汇总,整理。7月31日——8月8日,大家把所有资料汇总,王蓉开始撰写调查报告。8月9日,我们小组再次聚会,对调查报告的初稿审核,提出修改意见。8月10日,根据大家的意见,王佳乐将调查报告修改完成。8月18日,所有工作全部完成,小组聚会,庆祝第一次调研的顺利进行,大家畅谈了对于此次调研的心得体会。之后,处理了一些后续事情,如调查过程中的费用问题等。四、问卷数据简要分析:我们调查对象包括攸县新市镇和网岭镇的一些农户,共发放200份,有效回收110份,有效回收率55%。下面就问卷中数十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分析。第2题,您的政治面貌是()A、党员B、预备党员C、团员D、群众ABCD2111142第3题,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了解多少?()A、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C、了解D了解很少E、完全不了解3、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了解多少?()ABCDE14311313414311313405101520253035ABCDE3、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了解多少?()系列1第4题,您认为当地政府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政策到位吗?()A、非常到位B、基本到位C、一般D、做得不够E、完全不行ABCDE18291882A28%B1%C15%D56%ABCDA24%B38%C24%D11%E3%ABCDE第5题,2005年以来,您觉得您所在的村庄发展变化大吗?()A、发展非常大B、有较大发展C、发展一般D、发展很小E、没有发展ABCDE14341782ABCDE05101520253035ABCDE系列1第7题,2005年以来,您觉得您的饮食状况改变大吗?()A、有显著提高B、基本改善C、一般D、改变较少E、无改变ABCDE05101520253035ABCDE系列1第10题,2005年以来,您对您的住房状况满意吗?()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住房条件满意度A15%B54%C23%D8%E0%ABCDE第11题,近年以来,您现在出行的主要方式是()A、步行B、自行车C、三轮车D、拖拉机E、其他_______ABCDE(小车)0510152025303540451出行主要方式ABCDE(小车)第12题,2005年以来,您家多添置家用电器有_________(多选)A、电视B、冰箱C、洗衣机D、电风扇E、电话F、其他_________第13题,您觉得您现在的生活比2005年之前幸福吗?()A、幸福很多B、较幸福C、一般D、不幸福E、不如以前0510152025303540ABCDE村民幸福感系列1第14题,2005年以来,用水比以前来说,方便吗?()A、特别方便B、比较方便C、一般D、不方便E、没有得到改善村民用水方便程度0510152025303540系列1系列1283611ABCDE第16题,您认为您现在支出最大的是哪个方面()A、基本生活支出B、盖新房购家具C、娶媳妇送彩礼D、教育支出E、生病住院费用支出F、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支出A23%B54%C3%D11%E8%F1%ABCDEF1、本次调查主要以普通群众为主2、农民对政府的新农村政策有基本的了解,但不是完全了解,说明宣传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3、当地政府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政策是基本到位,但还是存在不让人们满意的地方。4、只从新农村政策实施以来,农村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农民受惠也比较多。5、但由于物价上涨,所以家庭收入有所增加,但生活水平仍然没有较大的提高。6、新农村上的政策实施以来,农民的生活有了基本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没有根本的改变,三农问题仍然存在。7、在出行的方式上、衣食住行上确实有较大的提高,一方面源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新农村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所以农民对现在的生活较为满意,感到较为幸福。8、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家庭的开支也在逐年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医疗,教育养老三方面的支出仍然是主要支出,说明政府虽然在新农村医疗改革,免费义务教育,养老保险方面有了新的举措,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9、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但基层的民主制度没有进一步的完善,农民的自治参与也比较少。再者农村的基本公用设施基本没有很大的改观。农民的新农村思想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富了口袋,穷了脑袋。总之、从新农村政策实施以来,农民确实受到一系列的实惠,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要有关政府部门要深思的。此次我们选择了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的调研进行调查,所以也造成了调查结果的一定偏差。五、存在的问题和分析:问题:存在“豆腐渣”工程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个村庄显得杂乱无序,严重影响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欠美观。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民往往根据合作化以前的土地产权建房,另一方面,土地批租时缺乏规划。清洁饮水严重缺乏,基本没有自来水,有自来水的地方自来水也没有经过科学净化,直接饮用的井水没有经过技术检测鉴定合格。水泥公路与公交系统尚未完善,有的地方公路损坏极其严重,一方面在于缺乏日常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直接与公路质量相关。有线电视还没有普及,宽带网络极其有限。除家庭电视与体力劳动外,文化娱乐健身设施欠缺。消防设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等方面尚需加强。这次暴雪冻雨暴露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主要是新电线干大量折断,这一方面固然与本次恶劣天气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对其质量是个严峻考验,暴露了其明显的质量不良。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坚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而不能再制造“豆腐渣”工程。城乡联动缺乏体制的系统建构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除劳动力单向输出外,城乡联动缺乏体制的系统建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不发达,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名存实亡。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经济建设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单一,一般以种植某种粮食作物为主,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乡镇民营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有限,缺乏规模经营。青壮劳动力基本上外出打工,打工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来源70——100%。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欠缺社会建设方面,除合作医疗、低保外,其他社会保障体制欠缺,如养老,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等。一胎计划生育达标率低,普遍生育在两胎以上。直接原因在于:养老保障主要依靠儿女,尤其是儿子。维持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儿女打工。由于收入有限、观念限制与劳动力转移,家庭农业主要劳动力来源也主要靠儿女,而不是依靠雇佣。维持家族地位与势力也主要靠儿女数量多。由于法治不完善,保障家庭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靠儿女。还有养儿防老、多子多富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由于城市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许多城市的社会保障不是直接与户口挂钩,而是与就业单位挂钩,因此,一些已转移出农村的农业人口由于在城市找不到合适就业,生活极其困难,期待恢复农业户口,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现象。文化娱乐单调贫乏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方面,除看电视、打扑克、打麻将外,文化娱乐单调贫乏。家庭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一般为初中,女性则为小学。义务教育流失率高,达标率低。原因在于: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依靠打工,许多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学生纷纷外出沿海打工。以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新农民培育缺乏,大部分外出农民工未经过专门培训,留在农村的农民更缺乏社会教育。消防意识淡漠,乱搭电线与违规使用电器与燃气现象比较严重,火灾隐患多。生态农村
本文标题:关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的调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