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绪论和前四章思考题答案
说明:这份答案为了方便背诵而简化了语句,在尽量保证答案正确的情况下删除了不必要的段落。只针对马原的期末考试,不作为考研的参考。答案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一直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历史学、军事学等,并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完善。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验为检验标准。(2)革命性:批判精神和无产阶级立场。(3)实践性:从实际来,到实践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随实践发展。(4)人民性: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5)发展性: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0.2为什么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0.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各种理论流派,但最终都难逃社会危机的冲击。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和抽象,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他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2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人工智能的意识就基于它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工智能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5)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要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1.4依据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辩证思维能力: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掌握其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并自觉地运用到思维当中。(2)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规律。(3)战略思维能力:开阔视野,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复杂的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到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谋定而后动。(4)底线思维能力:划清底线并坚守底线,同时见微知著,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5)创新思维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只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定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对其起决定作用。(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3)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应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正确看待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2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追求完全符合的事实,这是绝对的。(2)人的认识有限,无法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因此真理是相对的。(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有一定的相对性。但放到无限的时空里,有无限的只会凝结,又能使人类不断地接近绝对真理。(4)认识到真理的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完善它。2.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区别:(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的满足。(2)真理原则表明人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活动中的目的性。(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4)真理是一元的,他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价值是多元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统一:(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有价值的。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3.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低级和高级的更替。3.2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客观依据:(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们就要革旧从新。(2)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以免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不允许其拥有脱离经济基础的水平。重要意义: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深化改革中,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相当于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的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人民群众受益。3.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随着高铁、飞机的迅速发展,经济迅速增长。(3)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3.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这运用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1)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2)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概括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作用和主体地位。充分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使命。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的根本保证。3.5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较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3)不能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只能换取一时的繁荣。(4)保护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4.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就是奴役、掠夺过程。(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掠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2)资本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暴力手段。例如:国债制度,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刮,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进行商业战争。4.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说过:“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形式上的耗费。所以劳动二重性矛盾决定商品二因素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还原为抽象劳动才可以。然而能否还原,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生产者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他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不被承认,因此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就形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劳动二重性的矛盾。4.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投入生产经营领域并能从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其外在形式可以是资金和非货币资产。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资本家用较少的资本购买了劳动力,让劳动力提供超过资本家投入资本的价值,这样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实际上是劳动者创造了包括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4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后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基本矛盾即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有两种表现形式会导致危机爆发。(1)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2)基本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劳动群众支付能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4.5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首先,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化的基础上,受资本的多少支配。其次,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民主只是富人的政治游戏。最后,因为政治受富人干预,民主只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对于穷人来说它只是一个普通词语。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绪论和前四章思考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6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