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一开始将本文的题目定为《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主要原因是,我希望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回农村发展的问题,即不仅自己可以致富,而且还能以点带面,使多个产业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带动整个村里的村民一起致富,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对乡镇的整体经济进行规划、调整和扶持,使这个村庄往更高层次去发展。一、农村发展模式带着这样的想法,我首先是去了解了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向成功者学习!即先在中国范围内找几个比较成功的村。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以为小岗村是非常成功的典型)。希望通过分析这三个村的经营模式,来学习和借鉴一些经验,最好是能复制到自己所在的村庄——很明显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甚至连模仿都是奢侈。1、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据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的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经营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型(苏南模式,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集体经济主导型(南街村模式,由“能人”企业家与村政府领导人组织资源)和家庭分散型(小岗模式,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组织资源)经营。从发展梯度上看,3个地区分别展示了我国农村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别,反映了我国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上看,3个地区分别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反映了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不同格局。(参考文献: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以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为例)。华西村、南街村和安徽凤阳小岗村是非常成功的模式,后来才知道前两个村施行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小岗村则是政府造出来的用新闻粉饰出来的所谓承包到户的“成功典型”。我非常失望,集体经济肯定不是说我们想搞就搞,承包到户涉及土地流转等问题,现状又这么不乐观,所以根本不是什么可以借鉴的成功典型。2、“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除此以外还有“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和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而“珠江模式”则是指乡镇集体企业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但不管是哪种模式,应该说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不是可以轻易拷贝和借鉴的。比如苏南华西村位于沪-宁城市带,有较好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历史上农业发达。这不仅为苏南非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剩余,而且由于上海等工业中心的辐射和支持,使其成为我国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促使社队工业在人民公社时期就得到了发展。这些都是无法复制和学习得来的。又如,珠江模式是珠江三角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这必须要有天时、地利才可能达到。于是我决定转换思路。先抛弃所谓的农村发展模式。所以思路变成了,如果能找到一个村作为例子也是很好的,即向成功者学习。比如某个村是如何从贫穷到发展的都有哪些产业这些产业是如何形成各种关系,相互促进发展的?但是这样的模仿必然也是不合理的,毕竟各种条件是不一样的,我开始将自己的思路拉回到——我当初为什么要思考农村的发展模式问题。这需要回溯到我的终极梦想。二、人生的终极梦想1、农村和城市的区别与利弊。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呆在农村,为什么都想往城里跑?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农村有泥巴,不够干净,农村赚不到钱,农村没有漂亮的房子,干净的街道,便捷的超市,发达的交通。而城市里这些全部都有,还有各种娱乐场所,各种农村没有的资源,实在是太方便了,太方便了。而城市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不是足够有钱,必须住商品房,和几十甚至成百的人分享地面空间,有限的绿化,被污染的空气,远离自然的怀抱,被喧嚣和浮躁包围。那么最完美的结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农村有一栋别墅和一辆车,或者在城市的郊区有一栋别墅和一辆车。看来车是必不可少了,有车和驾照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不需要喝酒,O(∩_∩)O哈哈~。2、人为何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工作?人住的地方和工作或谋生的地方总是很远,或者说人的家庭与事业所在地总是分离得很远,以至于,一年只能回家有限的一两次,甚至几年都不回家一次。而每每春节来临,买票难,坐车苦,路途远,时间短,各种心酸的经历,想想就很难受。我认为这是极其不理想的,也许大家习惯了会觉得,在外面打拼这很正常。但是我的理想是,为什么不能将事业搬到自己的家门口?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建自己的家乡建设得非常美丽富饶,让当地的人民生活富足幸福。今天看了优米网的一篇文章,讲华西村建了一个超高的楼,里面富丽堂皇像皇宫,大厅里还有一个用一吨金子做的金牛,一个玻璃罩罩着。我看了以后很不是滋味。不是羡慕不是嫉妒,也不是愤世嫉俗。我是想,既然别人(村)可以,为什么我们就不行。3、谁制定规则?另外谈到规则,我一直不甘心做一个“别人制定好规则,我们就屈从于别人的规则,任劳任怨的去钻”的人。我想到俞敏洪那句话,做人要像树,不要像草,被人踩了,别人还没发现。太窝囊了,太不懂得争了(自己努力争了,但是由于其他原因争未遂的除外)。这个思想摊开了讲,影响很广。比如房子的价格,房价一半是地皮的价格,凭什么?你制定规则,我来钻,我偏不!店面昂贵的租金,出租车高昂的租金——没有资源,没有话语权的人们只有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利润,或者无情的被变相压榨。如果可以规避我干嘛不规避?旺铺之所以租金昂贵,那是因为那是人员聚集的地方,这样的资源很难轻易获得。但是可以创造,比如我说的农家乐,想办法创造出吸引人员过来的资源条件。但这个不是主要目的,最主要的还是打造生态农村,哪怕一个人不来,怡然自乐也能乐在其中!4、美好的生活源自创造!很多乡下的农民都不愿意种田,宁愿荒废土地到外面打工,而对于只是程度不高的农民朋友来说在外打工是非常辛苦的,甚至还有受气。他们不愿留在农村种地,除了科学文化知识匮乏,缺少农业技术的传播者,赚不到钱;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潜意识里还看不起种地这个与泥土打交道的职业。而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提出,是政策的支持,也是思想的洗礼,给农民朋友重建了价值观,农村也许真的不如城市好,但我们要看到农村比城市好的方面,空气更清新,天空更蔚蓝,美好的生活源自创造,高楼林立的城市原本可能是一片废墟,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头脑将农村也建设的跟城市一样美,甚至比城市更好呢?华西村的成功是一个极致的典范,前两天又看到了关于华西村建高楼的报道,里面辉煌如皇宫,大厅内一头一吨黄金铸造的金牛。我爸爸是美好生活源自创造的极致践行者,他勤奋、执着,富有感染力和领导力,很善于带领大家一起劳动美化环境,将原本破旧不堪、条件简陋的地方经过一番整顿,最终让我们感受到温馨和满足!爸爸的这种品质对我影响至深。5、中国经济格局国内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的时候,习惯用“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在这三者之中,美国是以消费为绝对主导,消费占GDP的比例基本上都在70%以上(2009年美国消费占GDP的权重为73%),这与其经济政策中的民富主导思想有关,民众是消费的主力,也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而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则比价小。在2007年以前,投资和出口占中国GDP的80%左右,消费仅占20%左右。这与中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民众所占份额小有关。因此,在中国,政府是“三驾马车”的主导者。中国这种经济格局的形成,是由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下降而政府收入上升的趋势所决定的。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包括国民收入分配等重要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参加调研的委员感叹,收入分配问题要比预想的严重。有的委员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直接参加调研工作的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主任李命志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比重和一个差距”:“两个比重”是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初次分配向资本倾斜。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收入分配的三个要素主体中,居民的收入增长最为缓慢,而政府和企业的增长较快。尽管对于政府收入有着不同计算方法,比如是否纳入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但参加调研的各方一致认为政府收入在近些年增长较快。(参考文献: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P055)要想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比如你想去支教,想去旅游,这都是需要钱来支持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年轻一点虽然怀揣梦想和满腔热情但是却不敢越雷池半步,亦步亦趋按部就班,老老实实的找份工作先好好赚钱。可是,上文可以看到——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收入分配的三个要素主体中,居民的收入增长最为缓慢,而政府和企业的增长较快。也就是说,如果你指望着工资快速增长,恐怕只是一个幻想,我不否认有能力的人可以爬到高层,拿着几十成百万的年薪,其他的恐怕到时已经廉颇老矣。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初次分配向资本倾斜。”无疑是告诉我们,钱生钱是很快的,所以,趁年轻去打拼,正道第一桶金才是正道,这就是我悟出的道理。6、我的终极梦想老是谈钱未免俗气。但是在中国社会,又令人不能不提。简单说,我人生的终极梦想已经彻底成型——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在留有童年记忆的土地上,筑建起梦想中的别墅,享受农家乐式的田园生活,去发展自己事业,包括生态农业,动物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及商业产业链,将村庄建设成别具一格的生态农村,让村人富足安乐,形成自己的村落特色,将城市的人们吸引过来,让他们在我建立的一套规则上去享受生活的美好。这是我的想象与向往,未来的蓝图一片清晰,只要身体无恙,我将终生为之而努力奋斗!三、梦想在家乡1、生态农村我认为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应该是立足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农村,即提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简单的说,这个村子的人生活富足,环境宜人,并且人与人和谐共处,并且对外来的宾客也有良好的待客之道。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循环系统。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将循环经济的理念用于新农村建设可以将农村发展模式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从微观上表现为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农业企业或农户生产模式,从中观上表现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从宏观上看表现为循环经济的社会系统发展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是以发展生产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选择适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农业循环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1.生态农村。生态农村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而设计的一种农村发展模式。2.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园区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佳组合模式,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提升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农村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农村发展模式,照“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思想。把我国农村地区建设成为村庄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中,人居环境宜人,各产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社会经济生态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既具传统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这是农村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2、生态现代化1985年,德国学者胡伯在传统意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生态现代化的理论,他认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生态转变是生态现代化,从而将生态治理的理论关注点从环境问题的政策法律监管和事后处理转向了如何实现环境问题的预防和通过市场手段克服环境问题。就在我努力完成该文的时候,昨天有幸但到兵哥推荐的视频,一个瑞典小伙子李牧带领旅游摄制组回到他在瑞典阿尔卑斯山旁的家,拍摄了一系列的片子,我看了第一集,对他那样的生活充满了向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链接:这是一个系列,计划有空
本文标题:农村发展模式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9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