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农村商业银行开设异地支行的思考
1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异地支行的思考2008年6月27日,中国银监会颁布2008年3号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办法”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银行设立异地支行,这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农村合作银行跨区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全国最优秀的农村合作银行之一,在这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瞻远瞩地把目光瞄准了长三角地区的县域金融市场,准备在浙江省内及泛长三角地区积极开设异地支行,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1月28日,全国首家农村合作银行的异地支行--海宁支行正式挂牌营业,标志着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异地支行方面的战略布局又领先一步,抢先推进。本文以海宁支行这一年多时间的实践和发展为例,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异地支行进行分析和思考。一、发展异地支行的背景及目标随着我国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银行业在压力和挑战面前积极应对,金融体制改革快速推进并不断深化,同时银行业监管部门放松了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农村金融市场不断繁荣,四大国有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积极拓展农村金融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金融市场遍地开花,这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曾经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金融市场中独领风骚的农村合作银行来说,“一支独秀”的安稳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针对这种局面,对农村合作银行来说,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去思考、去谋划竞争2策略,积极主动地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走出本地、开拓新的县域市场、选择跨区域发展不失为一条发展良策。农村商业银行起源于杭州市区周边乡镇的十六家农村信用社,五十年来一直扎根于本地金融市场,然而随之杭州的城市化快速推进,得益于杭州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近十年间,杭州市区由原来的近二十家银行迅速发展到目前的六十三家银行,金融网点也以倍数增加,金融竞争接近饱和状态。作为一家本土化经营的农村合作银行,我们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并不断受到挤压,如没有体制上和空间上的突破,不但无法做大做强,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行原有的一些信贷客户在土地要素制约和“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纷纷到周边的海宁、桐乡、德清、安吉乃至江苏、安徽、江西等地投资办厂,这些客户最希望我行的服务能够跟进,因此要求我行设立异地支行的呼声也非常强烈。另外,我行作为一家全国最优秀的农村合作银行,通过设立异地支行的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可与当地农村合作银行开展竞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综上所述,设立异地支行是农村合作银行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政的驱动和市场的需求为农村合作银行设立异地支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必要的条件。农村商业银行将抓住这次机遇,在省内乃至泛长三角地区科学布局异地支行,为我行在未来五年内发展成为全国最好的区域性农村商业银行而奠定坚实基础。二、异地支行在海宁的实践(一)、海宁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3海宁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皮革之都”的美誉。海宁市也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市)之一。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31.27亿元,增长11.0%,总量居嘉兴市五县二区之首,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0个百分点,高于嘉兴市平均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8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9.65亿元,增长10.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81.36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74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7:60.2:35.1,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同口径相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71.79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82亿元,增长28.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均居嘉兴市五县市首位。全市地方财政支出39.87亿元,增长22.5%,其中教育、医疗卫生、保障和就业等支出14.59亿元,增长25.1%海宁的地方经济特色较为明显,产业集中度较高。2011年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66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7%,新兴的太阳能、电气机械产业实现产值152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以上。同时,海宁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2011年全市工商登记的二、三产业活动单位11036家,其中第二产业活动单位6350家,第三产业4686家;另外还有近5万户的个体经营户。表一:海宁市规上工业企业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个、万元)指标企业销售收入利税资产合计4数当年累计累计同比±%当年累计累计同比±%当年累计累计同比±%皮革工业77141002919.6741282.411506069.7纺织业410330212714.32495592.8329823120.0机械工业6164179627.06716718.571625121.1食品工业2157150623.671017-5.532690332.8建材工业2019237895.916583110.115606661.3家具制造业24410650-6.79277-58.15600641.2化工医药36120525151.868500-42.2128762562.2橡塑制品业6075119428.13487214.668187121.9金属制品业3231076114.6257632.126081515.5电气机械制造业3632739923.113164-10.831256644.5电子工业172049332.314620-49.134017715.3印刷工业1522758316.014555-7.936025718.8其他行业5583364814.54524218.980345715.2其中:经编行业148151008518.976607-9.7151860323.1家纺行业924725679.2258225.042292119.6袜子工业462717808.619424-12.130589912.1汽车零部件76323725.0578523.45712715.5太阳能行业2988389930.025581-71.9101596375.9(二)、海宁支行发展状况海宁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充足的目标客户群、较为广阔的金融发展空间、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深深吸引着农村商业银行将首家异地支行落户在海宁。2010年1月28日,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建,全国首家农村合作银行的异地支行--海宁支行正式挂牌营业。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海宁支行在总行领导和各部室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在用工机制、岗位设置、薪酬绩效、市场定位、目标考核、业务流程、产品设计、风险防控、企业文化、文明服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5探索、研究和实践,整合、完善原有制度和办法,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异地支行发展的方法和经验。海宁支行的各项业务发展良好,指标完成情况理想。截至2011年12月末,海宁支行共有2个网点,48名员工,20个岗位,其中行长1人、副行长1人、风险管理部2人、业务部客户经理及助理16人、综合管理部3人、运营管理部3人、营业部(含国际业务部)12人,连杭分理处主任1人,客户经理及助理3人,综合柜员6人。各项存款达12.92亿元,当年新增4.49亿元,增长幅度为53%,年末支行各项存款占海宁金融市场存款总额的1.67%,比年初上升了0.4个百分点;各项贷款13.88亿元,当年新增4.26亿元,增长幅度为44%,占海宁金融市场贷款总额的2.44%,比年初上升了0.4个百分点;截至12月末,海宁支行当年外汇账户新增开户34户,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量14158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21%。2011年支行新增贷记卡1341张,完成年度计划268.2%;企业网上银行开户359户,当年新增200户,累计完成交易量30.55亿元;个人网上银行开户3033户,当年新增2710户,累计完成交易5.65亿元;POS机安装47台,其中2011年新增25台;小额贷款卡业务在客户经理的营销下有序推进,共发卡138张,当年新增发卡42张,合计总授信3360万元。2011年,海宁支行共计代理各类保险业务101笔,保费总额201336.8元,取得了代理业务的有效突破。2011年末,海宁支行企业开户668户,其中基本结算户159户,占比24%。零售客户开户8619户。6海宁支行企业贷款结构分析:截止2012年末,支行的企业授信256户,贷款186户,贷款余额12.16亿元,户均贷款653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135户,余额34201万元;500-1000万元贷款户数33户,余额25074万元;1000-3000万元贷款户数13户,余额21688万元;3000-10000万元贷款户数4户,余额24700万元;1亿元以上贷款1户,余额16000万元。从业务品种分析,12月末,公司类授信客户256户,授信总额264400万元,其中政府类公司3户,授信金额52000万元,占比20%;工贸类企业253户,授信金额212400万元,占比80%,工贸类企业户均授信金额83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贷款授信18155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授信10902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授信48395万元,国际贸易融资授信37000万元。其中:工业企业授信户数241户,金额164035万元,占总授信额的62%,主要集中几大产业,家纺53户,金额26880万元,占比16%;经编63户,金额38005万元,占比23%;光伏6户,金额20800万元,占比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海宁支行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业务营销和贷款结构把握,紧密结合海宁经济特色和产业结构模式,充分发挥小法人金融机构的特点,立足本地,有效增量扩面,贷款结构合理,在有力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三、基于异地支行的SWOT分析海宁支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第一家异地支行,在筹建、开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扰,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海宁支行不断7面对新的挑战,不断解决各种问题,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得到有效磨炼,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这些都得益于异地支行的优势(S),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各级领导、总行部门对异地支行给予充分重视、大力支持、合理授权。总行领导对海宁支行的筹建、开业、业务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现场调研、制定举措、合理授权等多种形式,帮助海宁支行有效解决了多种困难,确保了海宁支行平稳发展。总行各部门对海宁支行也是大力帮助,从人员选配和招聘、岗位设置、员工培训与考核、业务流程优化、授信把控、行业分析、产品支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辅导,使得海宁支行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种磨合,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二是农村商业银行小法人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机制灵活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宁支行过去一年多时间内,给客户印象最深的就是业务效率高、工作节奏快。我行在符合各项管理制度和风险审慎的原则下,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为客户办理完成各项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我行原则上承诺客户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客户是否受理该笔授信业务,受理后须在5-10个工作日内完成授信业务的调查、风险审查和业务审批工作。这比海宁金融同业的平均授信时间节省了2周左右,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三是农村商业银行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支行全体员工树立勤奋努力、奋勇拼搏、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营造出强烈的团结一致、你追我赶、勇立潮头的工作氛围,这不仅为海宁支行的各项工作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也深深感染着我们的客户,无形中增加了海宁支行的美誉8度和满意度。前进的道路总有曲折,海宁支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劣势(W),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地缘优势转变为地缘劣势。农村商业银行在本地经营有着和当地政府和客户十分密切的关系,无论在业务关系协调、政策支持、信息对称、优质项目、机遇性负债业务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海宁支行在一个陌生、全新的环境中开展业务,势必会遇到种种阻碍。由于我行
本文标题:农村商业银行开设异地支行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9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