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知识框架总结(经济思想史)
流派流派备注年代/时期/分支经济学家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时期西欧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约翰·海尔斯安徒安·孟克列钦托马斯·孟科尔培尔威廉·配第布阿吉尔·贝尔经济思想史上的经济学家们晚期: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货币是唯一财富;财富只来源于流通领域;国家干预经济,鼓励出口;奖励增加人口重商主义(1500-1700年,约两个世纪)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罗马与欧洲中世纪早期: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魁奈杜尔阁约翰·诺克诺思休谟孟德维尔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西尼尔约翰·穆勒(小穆勒)古典学派的先驱自然秩序;“纯产品学说”,农业是财富唯一来源;资本流通与再生产;“自由放任,自由通行”重农学派(20年)18世纪50-70年代,出现于法国,随着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而解体1776-1871年古典学派(约一个世纪)法国古典学派起终人物巴师夏西斯蒙第马克思社会主义马克思!!!古诺杜普伊特屠能戈森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杰文斯瓦尔拉斯1776-1871年古典学派(约一个世纪)奥地利学派数理经济学派边际学派(1871年起)先驱们帕累托美国学派约翰·贝茨·克拉克新古典学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社会心理学派凡勃伦社会法律学派康蒙斯经验统计学派米切尔福利经济学庇古垄断竞争理论张伯伦不完全竞争理论琼·罗宾逊夫人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背景: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完成与经济危机,福利经济学与制度学派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划分数理经济学派边际学派(1871年起)美国制度学派(产生于1900年左右)1、背景: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凯里的“阶级利益调和论”的失败2、观点:整体性视角;制度是核心;达尔文演化主义;反均衡3、学术特点:对资本主义现存弊端的批判;历史、法律、心里;否认“革命”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背景:自由放任私人企业制度向垄断制度过渡的时期;经济萧条,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人物备注重要著作哲学家,历史家《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哲学家《理想国》《法律论》柏拉图的学生《政治论》《伦理学》意大利,13世纪《神学大全》英国法国《献给国王和王妃的政治经济学》英国,1571-1641《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法国,1619-1683,实干家,“科尔培尔主义”英国,1623-1687,统计学先驱,“政治经济学的哥伦布”《赋税论》(1662);《政治算数》(1690)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重农主义者先驱《法国详情》《谷物论》经济思想史上的经济学家们法国,1694-1774,医生《经济表》(1758)——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法国,1727-1781《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英国,哲学家英国,商人《贸易论》英国,哲学家,与亚当·斯密是好朋友英国《蜜蜂的寓言》英国,1723-1790,敬仰魁奈先生,与休谟是好朋友《道德情操论》(1759);《国富论》(1776)英国,1772-1823,与詹姆斯·穆勒是好朋友,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英国,1766-1834《人口原理》(1798);《政治理论》(1820)法国,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英国,1790-1864《政治经济学大纲》;《论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影响的书信》英国,1806-1873,科学怪人,折衷主义者《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法国,1801-1850《和谐经济理论》法国,1773-1842《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德国,1818-1883,学术上受到了恩格斯、大卫李嘉图、达尔文、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影响《共产党宣言》(1848);《政治经济学大纲》(1857);《资本论》(1867)法国,1801-1877,最早将数学运用到经济学中法国,1804-1866德国,1783-1850《孤立国》德国,1810-1858奥地利,1840-1921《经济学原理》(1871)奥地利,1851-1926《自然价值》(1889)奥地利,1851-1914,门格尔的女婿,熊·彼特是他的门徒《资本实证论》(1889)英国,1835-1882《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煤炭问题》(1865)法国,1834-1910,洛桑学派创始人《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法国,1848-1923,洛桑学派《政治经济学手册》(1906)美国,1847-1938,“理论经济学”创始人,“克拉克”奖(1947)《财富的分配》(1899)英国,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门徒有庇古、凯恩斯等美国,1857-1929《有闲阶级论》(1899)美国,1862-1944美国,1874-1948,凡勃伦的学生,“统计经济学”创始人英国,1877-1959,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接班人《福利经济学》(1920)美国,1899-1967《垄断竞争理论》(1933)1903-1983《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英国,1883-1946,师从马歇尔和庇古,当代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参与组织创建IMF和W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观点与思想(可后延)(顺延表格)最早提出了“经济”的概念;家庭管理;财富是中心问题;对“劳动分工”的认识分工学说;货币的职能;财富分三等第一次使用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正义价格);奴隶主的生财之道:经济与繁殖罗马法:自然法则,财产与契约论述正义价;商业与利息的两重性——折衷主义首次提出“政治经济学”支持货币输出;创立贸易平衡论;信条: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浓厚的封建色彩的政府商业管制;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极力推动国内贸易首次提出劳动价值论;工资;赞成人口增加,充分就业;地租论,提出剩余价值与级差地租;利息与土地价格从此开始是法国古典学派,一直到西斯蒙第经济思想史上的经济学家们纯产品学说,农业是唯一创造剩余价值的部门;社会阶级分为生产阶级(农业资本家和农民)、非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资本;农业资本分为“原垫支”和“年垫支”;发展农业经济,自由放任“工资铁律”;收益递减规律第一次正确地理解“利息”,提出“资本”的概念最大贡献: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目标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并实现了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自由主义革命;斯密的教条——价值由工资、利润、地租决定《国富论》的意义:建立了第一个”政治经济学“体系;经纪人=理性人+利己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提出与论证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批判了”斯密的教条”;工资铁律;地租理论,边际土地不存在地租;“李嘉图顺序”;比较优势成本理论(追随“萨伊定律”);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矛盾:价值规律与利润、平均利润率间的矛盾马尔萨斯陷阱指人多粮少;《人口原理》理论:两个公理,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生活资料增长则人口也会增长、占有人口增加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和生活资料平衡;限制人口:积极控制、预防性控制;政策,反对济贫法,支持谷物法《政治理论》理论:价值论继承斯密的教条;提出经济危机,影响了凯恩斯提出效用价值论“三位一体”公式——资本创造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取得工资,抛弃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萨伊定律,劳动创造需求“最后一小时理论”;“节欲论”完成了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反对谷物法经济浪漫主义,论证了小资产阶级利益,完结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1、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2、剩余价值论(核心),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前提3、资本理论: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4、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5、……提出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数学模型最早提出了“消费者剩余”概念区域理论,边际生产力戈森两定律:收益递减规律;等边际效用原则价值理论——效益递减;归因理论;“机会成本”概念的提出交换价值与自然价值1、在利息、资本、利率方面继承了门格尔的经济理论;2、明确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3、利息理论1、以效用论为基础,数学是工具;2、经济理论基础:边沁的“苦乐主义”;3、边际效用递减:解释了“水与钻石”悖论推广了古诺的理论;一般均衡分析“帕累托最优”;提出无差异曲线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理论1、经济思想史的第二次综合(1890);2、方法论:连续原则,边际分析,局部均衡分析;3、需求理论:第一次表述了需求定律;需求弹性,第一次用数学论证;消费者剩余分析4、供给理论:将组织归为除土地、劳动、资本外的第四个生产要素;5、均衡价格理论:以价格代替价值;马歇尔十字架;对时间框架的划分1、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继续划分为:福利理论,厂商理论,消费理论2、1903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剑桥大学经济学系1、本能主义2、以进化论解释制度的发展,制度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3、“技术人员委员会”关键词:有闲阶级,炫耀性消费,凡勃伦物品(效应),制度致力于劳工问题与制度经济学理论最早系统研究经济周期问题1、功利原则与社会改良思想的调和2、以边际效用论划分社会与经济福利,后者可以计量3、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4、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提出外部性理论5、“庇古税”——政府干预不存在“纯粹竞争”;提出产品差异性;提出销售成本问题广泛使用“边际收入”;提出“价格歧视”与“买方垄断”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理论取代了马歇尔的纯粹竞争与垄断理论,是微观经济学领域的革命,由此并衍生了“厂商理论”1、提出有效需求不足;2、开创总量分析;3、重视国家干预,财政政策为主;4、提出乘数效应;5、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历史沿革与历史人物1、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2、生产三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与生产费用价值论的发展萨伊——马尔萨斯——约翰·穆勒3、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需求决定价值经济思想史的三次革命与综合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1776《国富论》,自由主义革命第一次综合: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1871,反对马克思主义第二次综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第三次革命: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三次综合:保罗.萨谬尔森,1948,《经济学》系统化了劳动价值论,第一次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批判了斯密的教条,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但致命缺陷是没有区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论的核心),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首创生产三要素理论,得出以效用为基础的价值论,认为不存在演变为供求价值论与生产费用价值论,至此生产费用价值论取代了劳动价值论成为西方经济学主流价值理论3、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需求决定价值戈森——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杰文斯——瓦尔拉斯——克拉克没有完全取代要素价值论,但发展成了微观中的需求理论4、均衡价格论马歇尔进行了价值论的综合区分了主观、客观价值,形成了价值论与价格生产四要素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论的核心),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没有完全取代要素价值论,但发展成了微观中的
本文标题:知识框架总结(经济思想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1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