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党校学习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
1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1)2目录:文化与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在管理中的应用:文化继承文化批判以及文化创新诸问题(几点思考)3一、文化与管理1.文化的概念文化一词,概念繁多。《新华字典》:一是语文、科学等知识,如“文化水平高(低)”;二是考古学用语(西方的自然科学学科),指同一历史时期而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文化;三是广义的文化(见下条)。《辞海》: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案例:文化(Culture)与”文明”(Civilization)(德国:标志是文字与城市)。4附:介绍英国的泰勒创立文化学以及陈序经《文化学概观》(1939年西南联大的课程)。泰勒:(人类学)文化是一个复杂整体(AComplexWhole,和谐),包括智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的一切能力(Capabilites)与习惯。(德)斯宾格勒:文化学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地理学等学科。陈序经:文字、知识、学术、文学艺术、人文、体育、生活与行为方式、道德与人格、宗教与公理(信仰态度观念与政治民族国家)、文治与军事、野蛮与文明(高级与优势,先进与落后)、精神与物质、静态与动态(季羡林:外来与多民族的文明)、真与假。5雷恩:“文化是一个捉摸不定的概念”。大致可指“在经济、社会、政治的形式及行为上具有共同之处的群体所持有的一系列信条。”大致包括了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家庭观、劳动或职业观等。文化或文明有真实的边界但没有精确的边界;界定文化或文明的客观因素中,最重要的通常是宗教、信仰、体制而非国家、种族或语言——(美)亨廷顿62.文化研究的争论:——多元文化论与普世文化论(文化多元化文化全球化);——文化优秀论与文化劣等论(进步文化论与落后文化论);——强势文化论与弱势文化论;——文化相对论与文化绝对论;例:泛文化或滥文化倾向(广义文化,普适和滥用,类似古代“泛道德”的道学家,即道德一元化,导致管理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文化决定论与文化融合论,如:1994年李光耀与金大中的著名争论,如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与余秋雨的文明融合论(余秋雨的提醒:管理与文化“风马牛”——《秋雨时分》)而(台)龙应台认为:《国语》中已经有了“城市管理手册”),即虚无化和绝对化的争论;——文化停滞论和文化发展论,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著,P65-67;-P87-88)与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的论断;——文化中断论和文化延续论73、文化与管理①什么是管理(ManagementorAdministration)(美)泰勒: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劳资双方的一次思想(心理)大革命”。科学管理是用合作代替竞争,用科学代替经验。科学管理是一种“体制是第一位的”而人是第一流的系统;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8德鲁克(旧译杜拉克):“归根结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卡斯特:“管理并不实际存在”。就象科学、政府、工程一样,“管理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个词语”。“是一种思想”。“但是,管理人员是存在的,他们并非是抽象概念;┉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管理活动是一切人类活动中最广泛的、最苛求的活动;┉也是最全面、最敏锐的活动;同时还是最重要的活动”。9——美国管理史学者雷恩的定义:“管理,可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的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完成某个目标。”——中国学者周三多的定义:“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10管理的涵义分析本质——活动;载体——组织;主体——管理者;对象——资源(信息、人力、资本——广义包括经济资本、法律资本、人力资本与道德资本;狭义指资金、土地、资金、原材料、设备、顾客等,还有科学技术、知识技能、组织文化、形象与声誉等)按:既有硬资源,也有软资源。约当于约瑟夫·奈的硬权力——武力与经济、软权力——能力与文化?11职能——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物力、人力的组织管理)、领导、控制和创新;核心——人际关系或“人本主义(杨文士与周三多);目的——实现仅凭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既定目标(如:个人、下属或顾客和组织权利、职权或权力、事情或事业、统治或执政、发展与稳定,赢利与声誉(名与利)等;12结语:管理就是指一定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一定的权力,通过某种措施,对人、财、物或其它资源(如信息资源、道德资源)进行协调和处理,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13②管理中的文化研究的意义竞争力:文化是软权力(90年代约瑟夫•奈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管理学:文化是基石(雷恩:自由伦理、新教伦理、市场伦理)社会学:文化是要素(韦伯:结构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以及新教与资本主义)14案例1:文化管理——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中国学者徐国华认为,文化管理与科学管理在以下9个方面有所区别:管理的中心,是人而非物;人性的假设,是自我实现人而非性恶论,视人为资源而非成本;控制的方法,是侧重内部化的自我控制(自律)而非外部控制(惩罚),更侧重间接控制(适应脑力劳动与虚拟企业)而非直接控制(适应体力劳动),逐渐从外部化的时间动作研究走向了内部化的自我实现式的创新;15管理的重点,是“文治”而非“法治”,注重精神凝聚和共同道德的力量;领导者,是导师、朋友式的育才型领导,而非指挥型领导;激励方式,强调“内激”而非“外激”;管理特色,是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如彼得斯、汉迪、大前研一等人倡导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而既非纯粹理性管理(定性与定量的科学管理)也非纯粹非理性管理(观念、情感激励与艺术化的管理);16组织形式,更多是模糊结构,或平行化、网络状的扁平结构或虚拟组织,而非金字塔结构如职能制、直线型或事业部制;倡导学习型组织(个体学习与团体学习);管理手段,软硬结合。注重思想和价值观的认同,感情互助,风气熏陶,即多用软管理(非物质、非强制的手段),而非倚重硬管理(强制性制度和物质手段);17案例2:文化比较宗教与思维方式比较;中西文化比较(如中国与美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比较(如日本与中国)案例:诚信调查(以及职业观)案例:权力距离18案例3:职业(专业)文化比较文化名称承担风险决策后的反馈常见的组织文化中成功者的行为成功者在其中的长处成功者在其中的弱点成功者的习惯“硬汉”高快建筑、广播、电视、管理咨询态度固执、个人主义、能接受非此即彼的决策短期内完成大量工作短期倾向、忽视公司利益穿着时兴,喜欢一对一运动项目如网球“尽力”低快零售、汽车批发、房地产友好、高级销售方式、在群体内工作得很好迅速完成大量工作力求快速解决问题,对行动比对解决问题更感兴趣穿着避免极端,喜欢团体运动项目如垒球19“赌注”高慢资本货物、投资银行、军队能够长期忍受,模棱两可,技术称职,反复检查决策能有质量很高的发明及重要的科学发现做事缓慢、不能很好适应短期变化根据地位高低穿着,喜欢高尔夫球那样的运动(游戏结束才知道结果)“程序”低慢银行、保险公司、政府机关谨慎、总是遵循已被接受的程序,注意细节工作场所安排很有秩序不鼓励首倡精神,过度繁文缛节,工作通常令人厌烦根据地位高低穿着,喜欢过程性运动如游泳和跑步20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包含着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统一胡锦涛:2004年12月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践都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
本文标题:党校学习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1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