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某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衢州市衢江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局“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根据《衢州市衢江区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纲要》,为推进我区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生态、循环、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实现农业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衢州市衢江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是国家支农力度最大、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衢江区农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亮点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四套班子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衢江区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拉高标杆、追赶跨越、创先争优,农业产业基础得到加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可喜成绩。㈠“十一五”农业发展实绩衢江区是著名的中国椪柑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全国柑橘20强县(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先进县、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26.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912元;耕地流转面积7.07万亩,占全区26万亩承包耕地面积的27.19%。⒈传统产业稳中提质衢江区农业主要传统产业包括粮食、生猪、柑橘等。⑴粮食产业。“十一五”时期,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4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左右。近年来,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工作力度,加速推进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大力推广应用粮食生产先进适用技术。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41.6万亩,总产量14.7万吨,平均单产为353.4kg/亩。⑵生猪产业。生猪饲养量保持在“十五”时期水平,年饲养量约2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8.56万头,肉类总产量8.8万吨。全区畜禽良种化率95%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率62%,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96%以上,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使用率90%以上,生猪产业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途经之一。⑶柑橘产业。“十一五”中期遇柑橘销售难,在市场的推动下,柑橘产业“十一五”期间先升后降。2008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21.5万亩和26.6万吨,为历史高点。为此,我区及时启动了“柑橘产业转型提升工程”,到2010年柑橘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降至15万亩和18万吨。⒉新兴产业初露端倪⑴蔬菜(含瓜果)产业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衢江区蔬菜产业在“十一五”时期得到快速发展,设施蔬菜、山地蔬菜、特色蔬菜三线并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格局。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12.57万亩、总产量20.7万吨。食用菌栽培总量逐年加大,2010年栽培总量达到3476万袋,实现综合产值1.06亿元,有12个乡镇栽培规模达百万袋以上。⑵花卉产业悄然兴起。2007年后,浙江宝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九九红玫瑰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进驻我区,衢江“两花产业”(玫瑰、百合)开始起步。目前,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以上,年种植剑兰种球300万球、香水百合200万株,花卉产量、效益不断提升。百合每亩达到大种球5万、中种球10万、小种球15万,剑兰每亩达到15万球,亩均效益在5万元以上,发展势头强劲。⒊园区建设稳健起步随着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衢江区“两区”建设稳健起步。衢江区现代农业综合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范围包括莲花、杜泽2个乡镇(含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和浙江衢江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面积24853亩,辐射面积55000亩。园区现已发展精品基地2188亩,新增钢架大棚30多万平方米。同时,启动了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个、东湖畈和全旺畈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2010年共投入2400多万元用于园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部门合力帮扶园区的新局面。⒋新型组织有了发展⑴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全区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849家,带动农户8.85万户,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8家、市级规范化专业合作社76家。⑵农业龙头企业。“十一五”时期,农业企业快速成长、档次逐步提高,加工能力从初级向精深加工转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9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35家、区级28家。⑶农业服务组织。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服务组织有了明显发展。现有农机化服务组织17个、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137个。农业服务组织的设施装备、技术水平以及服务功能都有所加强。⒌基础条件得到改善除杜泽、高家、后溪等农业重点乡镇的一批农区道路、水利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外,位于莲花镇的现代农业综合区中的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正全面展开,东湖畈粮食功能区主干道路、涧峰村至玫瑰园道路已经建成,涧峰畈大排渠、小排渠、园区骨干道路等工程正在施工中。此外,全区已建成钢架大棚1500亩、全区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9.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30.4万千瓦。⒍实用科技得到推广以联户结对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以柑橘三疏二改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早稻早熟高产高效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重大动植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等为主的一批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推广应用。⒎管理服务得到强化按照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衢江区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契机,在田区13个乡镇(街道)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以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农技工作站,构建了“区农技推广中心——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村农业服务站”、“区植检(动检)——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村农业服务站”、“区农产品监管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村农业服务站”等三个运行体系,分别履行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三项职能,使全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职责更加明确,农业公共服务的各项职能得到进一步落实。㈡“十一五”农业发展的启示总结“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启示有:⒈领导重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衢江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视察;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前往调研;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到园区指导工作;省农办、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海洋与渔业局和省农行领导也多次到我区检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区四套班子领导对全区农业发展多次调研。特别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推进了衢江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⒉政策引导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支持农业的一系列补贴和奖励等“强农惠农”政策,衢江区政府办公室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衢江区政办发〔2010〕92号),制定了区级部门帮扶政策、设施农业补贴政策、农业企业扶持政策等,引导衢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⒊机制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我们通过学习、引进、实践等方式,创新了东湖模式(五代理十统一)、红艳草莓产销班(一班八统一)、华家食用菌(融资发展)、龙海蔬菜、清水模式(手拿双金)、统防统治等新模式,构建起“基层初级专业合作”农业经营新机制。这种初级模式的运行,在农业资源配置、科技应用、效益提升等方面有了突破,为今后创建更高级别的农业经营模式打下了基础。⒋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土地流转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集约、高效经营提供广阔空间。自200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公布施行以来,我区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补助、项目扶持等多种措施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为开展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⒌新型主体的培育与壮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东丰粮油、清水瓜果、林氏精品西瓜、龙海蔬菜等一批带动力强、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壮大,为衢江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⒍农技队伍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从2007年2月份开始,衢江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农技干部待遇恢复全额拨款的基础上,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组织农技人员进修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拉高标杆”、“树立标兵”;结合“学习先进创新业,追赶先进比贡献”活动,激发干劲、追赶跨越。有效促进农技干部、专业人员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实践、在一线提升、在一线指导。㈢“十一五”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衢江区农业生产虽有较快发展,但仍然处在攻坚期和爬坡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⒈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已突破万元大关,但我区2010年才7912元。“十一五”期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保持两位数增长,发展势头良好,但差距仍然较大。主要原因是,二三产业发展不快,农民收入主要靠一产;近年来,衢江区农业主导产品仍在低价位运行,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不健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十分明显。⒉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不快衢江区农业仍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从业主体素质偏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难度较大并缺乏规范化运行管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比例不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工业、市场营销发展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三者之间联系不紧密,组织内外互不相通,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能力不强,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⒊农业产业转型有待加强衢江区柑橘(水果)产业中,椪柑比例过大,早熟品种和新优品种较少,内部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不合拍,常有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生猪、粮食等产业虽然量大,由于历年来的粗放式生产、分散式经营,产业效益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待加大一方面是年久失修、新建不多,另一方面是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区道路、水利老化和损毁严重。由于衢江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乡财力较为薄弱,地方财政返哺农业的力度不大,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⒌农机化应用与推广不平衡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推广在莲花镇取得了较大突破,现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3万台套、农机总动力4万千瓦,分别占全区的11.2%和13.2%。但是,除莲花镇外的大部分地区推广应用缓慢。就全区而言,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服务组织体系不完善,与发达地区相比,耕种收农机化作业水平较低。⒍农技人才队伍面临断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区推行农技人员有偿服务以来,在岗人员经费难以保障,不少专业人员纷纷下海、离岗,加上近十年来没有引进和新招专业人员,使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退化,出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短缺断层。二、“十二五”农业发展前景分析㈠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⒈农业政策优势201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农业工作重点内容;同时将“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作为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我国农业政策已进入“以工补农”阶段,“强农惠农”的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农业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⒉农业基础优势近年来,衢江区的农业投入持续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强化、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改善;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优势产业的布局更趋合理。⒊农业
本文标题:某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