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修改稿)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二○○九年八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背景1.1自然条件1.1.1地理区位1.1.2土地资源1.1.3地形气候1.1.4土壤状况1.1.5水资源1.1.6生物资源1.2社会经济1.2.1人口及其分布1.2.2综合经济实力1.2.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2.4基础设施条件1.2.5优势高效特色产业1.2.6农业产业化经营1.2.7农村居民生活1.3制约因素1.3.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1.3.2农业投入不足1.3.3自然灾害频繁1.3.4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第二章总体规划2.1指导思想和原则2.1.1指导思想2.1.2基本原则一、现代高效原则二、可持续发展原则三、产业化发展原则四、体制机制创新原则2.2发展定位与战略2.2.1科技创新战略2.2.2体制与机制创新战略2.2.3企业化经营战略2.2.4可持续发展战略2.3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3.1优质粮棉油产业带3.1.1发展思路3.1.2发展目标3.1.3建设内容与布局一、优势粮油主产区二、沿海高品质棉区3.2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3.2.1发展思路3.2.2发展目标一、水产业二、畜牧业三、园艺业四、特色产业3.2.3建设内容与布局一、水产业二、畜牧业三、园艺业四、特色产业3.3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3.3.1发展思路3.3.2发展目标3.3.3建设内容与布局3.4农产品加工基地3.4.1发展思路3.4.2发展目标3.4.3建设内容与布局3.5农产品出口基地3.5.1发展思路3.5.2发展目标3.5.3建设内容与布局3.6农产品物流基地3.6.1发展思路3.6.2发展目标3.6.3建设内容与布局第四章重点工程4.1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工程4.1.1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1.2沿海旱地和滩涂生态区建设工程4.1.3沿海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4.1.4农村废弃物治理工程一、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二、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三、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工程4.1.5耕地质量保护工程一、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区域站建设项目二、高产稳产农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4.1.6农业(渔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4.2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程4.2.1农村水利建设工程4.2.2沿海滩涂开发工程4.2.3沿海渔港开发工程4.3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4.3.1科技攻关项目一.农作物品种选育技术二.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及良繁技术三.农产品储运及精深加工技术及设备四.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五.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六.农林病虫草害与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七、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八.重点实施13个重大科技项目4.3.2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4.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4.4.1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4.4.2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4.4.3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设施建设工程二、新型农民培训设施建设工程4.4.4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程二、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建设工程三、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4.5农业信息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程4.5.1“四大业态”建设工程一、改造提升农贸市场二、升级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三、加快发展连锁超市、配送专卖四、探索电子商务、期货交易及拍卖竞价等新兴业态4.5.2“四项服务”建设工程一、信息咨询服务建设二、质量监管服务建设三、冷链物流服务建设四、促销平台服务建设4.6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工程4.6.1动物保护体系建设工程4.6.2植物保护体系建设工程4.7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工程4.7.1农业综合监测点建设项目4.7.2农产品检测能力建设项目第五章保障措施5.1强化政策支撑5.2着力规划引导5.3加大建设投入5.4深化对外开放5.5加强组织领导附表:1、2007年沿海地区人口分布情况2、2007年沿海地区经济状况3、2007年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业值4、2007年沿海地区农业基础情况现状表5、2007年沿海地区农产品产量情况6、2020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1前言江苏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与功能区,沿海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事关江苏农业持续发展全局,在全国居重要地位。现江苏沿海地区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区域,依据国家《江苏沿海地区区域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规划》在分析我省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和省对沿海地区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了沿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沿海现代农业“三带三基地”即优质粮棉油产业带、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产品物流基地的战略布局,重点支持的生态防护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工程,以及为确保《规划》有效实施的“强化政策支撑、着力规划引导、加大建设投入、深化对外开放和加强组织领导”等五项保障措施,力图在未来将沿海地区打造为接纳中西部、服务长三角、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和出口基地。对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两个率先”目标实现等均具有重大的意义。2本规划的时间以2007年为基期,规划到2020年,分为近期(2008-2010年)和中长期(2011-2020年),重点突出近期,谋划展望远期,所有基础数据资料为2007年统计资料或最新的调查数据。规划空间区域范围为江苏沿海地区所有市,即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市及所辖县(市)区的全部地域空间,《规划》包括种植业(含园艺、花卉)、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行业,《规划》在整合沿海地区种植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园艺业发展规划、海洋渔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滩涂开发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市场体系规划以及江苏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等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期望为各级各部门加快推进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方式的确定,以及运行体系的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3第一章发展背景1.1自然条件1.1.1地理区位沿海地区地处北纬31°33'—35°07',东经119°21'—121°55',地形南北较长,东西较窄,是我国沿海(黄海)、沿江(长江)、沿线(陇海铁路)三条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南接长三角经济辐射区,北接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渤海湾经济圈,东与韩国、日本、朝鲜等国隔海相望。溯江而上,可通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区域包括江苏境内紧靠黄海由北向南排列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地级市。其中,连云港市的规划区域包括市区、灌南、灌云、东海、赣榆等4个县(市),盐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建湖、阜宁、盐都等8个县(市、区),南通市规划区域包括市区、海安、如东、如皋、通州、海门、启东等6个县(市、区)。1.1.2土地资源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丰富地区,陆地面积约3.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31.65%,其中,耕地面积161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9.76%,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沿海三市中低产田比重达66%,改造潜力很大。目前共有滩涂面积1031万亩,约占全国沿海滩涂总面积四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由已围潮上带、未围潮上带、潮间带和岸外辐射4沙洲四部分组成。其中潮上带总面积443万亩(已围400万亩),潮间带398万亩,辐射沙洲190万亩。1.1.3地形气候沿海地区地域优势明显,气候宜人,地处长江、淮河和沂沭泗河流域的最下游。区内除连云港境内分布有少量山丘区外,多是长期淤围形成的平原垦区演化而来的海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多在2.0~4.0米左右。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海洋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性,冬干旱,夏湿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900~1050mm,南部多于北部,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雨的60~70%集中在6~9月。1.1.4土壤状况沿海地区属平原海岸,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土壤类型不多。土壤分类单元与地理景观单元基本一致,生态类型的演替、地理景观的变化和土壤类型的发育三者基本一致,除了云台山区的棕壤和赣榆沿海的砂姜黑土类外,其他广阔的平原海岸中,海堤以外潮间带内分布着滨海盐土类,堤内老垦区主要分布着潮土类(包括灰潮土、盐化潮土、棕潮土、盐化棕潮土四个亚类)。土壤盐分、土壤养分和土壤物理性质除新垦区和堤外滩涂外,已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1.1.5水资源沿海地区分属三大水系,废黄河以北属沂沭泗水系;废黄河以南至328国道、如泰运河为淮河下游区;如泰运河以南属长江流域。在5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方面,以保障城镇供水、工业供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为主,加强供水水源及输水干线建设。经多年建设,初步实现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互济互调,形成了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及沿江自引三大供水区。2007年沿海地区总供水量123.6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21.3亿m3,占98.1%;深层地下水源供水量2.3亿m3,占1.9%。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53.4亿m3,引水工程供水量51.2亿m3,提水工程供水量6.8亿m3,跨流域调水量9.9亿m3。沿海地区供水保证率总体上已超过50%,接近75%。东引供水区的里下河腹部地区基本达到75%,沿海斗南、斗北垦区受里下河河网输水能力及节点控制水位限制,现状供水保证率在50%以上,接近75%。渠北滨海、响水达到75%。北调供水区,淮南沿运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连云港市内直接供水区供水保证率达60%左右,补水供水区为50%。沿江自引供水区供水保证率已接近95%。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制定颁布了《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实行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管理。沿海三市共有357个水功能区,其中连云港83个,盐城94个,南通180个。已初步形成蓄(北部地区)、引、提、调相结合的供水网络。农田骨干排灌水系已基本形成,沟渠纵横,农田水利条件较好,基本具备新滩涂开发的引水改良条件。1.1.6生物资源沿海地区生态类型多样,有野生脊椎动物600多种,其中有白鳍豚、中华鲟、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40余种。有野生植物1000余种,其中有国家保护物种7种。有药用动、6植物1098种。沿海滩涂潮上带天然植被茂密,有芦苇、蒲草、大米草等纤维植物,有何首乌、罗布麻等药用植物等。珊瑚及金镶玉竹为江苏珍稀名特产。动物资源主要分水生、陆生和鸟类。水生动物中的海洋水产品是沿海地区的主要水产品。主要经济鱼类为带鱼、鳓鱼、黄鱼、鲳鱼、加吉鱼等。前三岛海区有刺参、扇贝、鲍鱼等。海区浮游植物以适温、适盐范围较广的近岸低盐广布种和暖温带种为主,共有190种。潮间带底栖生物年平均生物量为57.17克/平方米。陆上动物主要为陆生野生动物及人工饲养的畜禽品种,其中人工畜禽品种达12科、18属、90多个品种。陆生野生动物有麋鹿、河麂等兽类20多种,各种鸟类225种,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濒危鸟类有90多种。可供农业开发的生物资源丰富。1.2社会经济1.2.1人口及其分布2007年本区域总人口2058.15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26.99%。区域人口密度较低,平均人口密度634人/平方公里,比全省平均人口密度少109人,18个县中低于全省平均人口密度的有10个县。不同区域有很大差别,如海门市有1072人/平方公里,而大丰市仅有238人/平方公里。本区域乡村从业人数799.08万人,约占区域总人口的38.83%,乡村从业人员比重最高的是启东市,为53.8%,比重最低的是响水县,为33.62%。乡村从业人数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308.37万人,占区域乡村从业人数的40%,跟全省40.83%平均水平相当,占区域总人口的14.98%,比全省的平均水平高出2.79个百分点。
本文标题: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