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例说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例说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新版的历史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强调指出:“要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可见,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曾经记得作业当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学生全军覆灭。“在新疆的墓葬里发现了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墓葬里发现汉代的陶片和钱币”,这些考古发现,对于我们认识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胡适曾说: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这道试题的败北,是因为学生缺乏历史的证据意识。可见,培养学生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是多么重要。下面我们就以七上“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为什么称他们为半坡、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6000-7000年前,我们又是怎么样来推断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呢?教材花了一定的篇幅来介绍半坡和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通过对这两处的遗址的介绍、分析、判断,学生掌握和了解了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而这一切的推断都来自于这两处遗址中的考古发现,以此可以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历史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接触到的是史料,它是我们了解过去、建立历史知识的媒介,因此历史知识建立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将史料化成历史证据”。史料提供证据,但史料本身不能等同于证据。史料本身是否真如实重现过去?历史事件参与者的言行就是历史吗?答案是可疑的。这都是因简化而扭曲了史料与历史的关系。在运用史料来重建过去的过程中有两个主要工作:一是史料的鉴别,二则是史事的说明和诠释。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与传说,保存和流传下来的,于是乎我们学到了第三课《传说中的文明曙光》,相传炎帝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和陶器,开辟集市,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古史传说并非纯粹神话故事,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事实成分。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远古时代先民的遗址与文物,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了依据,前一课的半坡和河姆渡遗址正好印证了远古时期人们的一些活动。这些发明创造,是人类迈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先民发挥聪明才智,辛勤劳动的结晶,后人在追溯祖先历史的时候,将这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炎帝和黄帝的名下。由此可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此外,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举身边的例子、运用证据意识解决问题等方式去不断的强化证据意识,使学生的证据意识不断地提高,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一种惯性,认识到每一个结论都是有一个求证过程的,证据意识自然加强。
本文标题:例说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7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