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侯春华意大利比萨斜塔与中国嵩岳寺塔建筑形态及保护比较分析
-1-意大利比萨斜塔与中国嵩岳寺塔建筑形态及保护比较分析登封市文物局侯春华位于意大利托斯坎纳大区的比萨斜塔与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的嵩岳寺塔,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属宗教塔楼建筑。但二者却因不同的文化土壤,成为了不同历史风格的建筑杰作。本文尝试从精神场及建筑选址、空间环境及建筑功能、建筑构造及材料、建筑风格、古迹保护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增进中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交流有所补益。1.精神场及建筑选址比较分析1.1精神场。宗教中心往往以其独具的精神场能,辐射着周边地区,造就了众多的宗教建筑杰作。比萨斜塔和嵩岳寺塔同属于其所属时代的宗教中心地区,是宗教中心精神场作用的历史明证。比萨斜塔建于公元1173年至1372年,先后历时200年,距离罗马城不足200公里,不仅代表着比萨共和国的繁荣,更见证了中世纪基督教的鼎盛历史。嵩岳寺塔建于公元520年至524年,位于北魏以洛阳为中心的佛教中心地区,距离北魏洛阳城不足100公里,嵩岳寺原为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孝明帝时期改为以嵩岳寺塔为中心的佛寺,是北魏佛教繁荣的历史见证。1.2宗教精神与建筑选址。基督教认为自己是救赎人类的宗教,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上帝的指导,教堂往往选址于市镇中心位置,比萨大教堂建筑群同样选址于比萨市城中心区域。佛教是一-2-种追求超尘脱世的学说,因此,佛寺更多选址于山清水秀之地,以达到远离市井、便于修行的目的。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建筑选址方面,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更加注重建筑本身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嵩岳寺塔选址于嵩山一个半环抱的山包中,山高林密、明堂开阔,北靠玉柱峰,南向熊山,东西两侧皆有山岭护卫,北河自北向南绕东而过,是一处理想的风水景观地。由于选址地点周边山势较高,又有北河导洪,使得嵩岳寺塔1500多年来免受雷电、飓风和山洪的威胁。1.3地质环境的耦合效应。比萨斜塔和嵩岳寺塔选址地点的地质结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建筑耦合效应。比萨塔选址于古地中海海岸边缘沉积层的地质构造面上,塔基下的浅层地质层面厚约10m,由10000年前的浅水区沉积的各种软质粉土沉淀物构成,地下水位深在1m和2m之间,地基较为松软,导致比萨斜塔向南倾斜了5.2m。嵩岳寺塔选址于25亿年前嵩阳运动形成的太古宙沉积地层上,地质构面主要由石英石、伊利石等构成,地基较为坚实,嵩岳寺塔近1500年来向东南方向倾斜了0.751m,倾斜程度与所在山体坡度基本一致,概由地球重力场影响所致。2.空间环境及建筑功能比较分析2.1空间布局及建筑功能。钟塔和佛塔分别是基督教堂和佛寺的标配,但由于不同宗教和历史阶段的差异,使得比萨斜塔和嵩岳寺塔在空间布局和建筑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比萨大教堂建筑群由大教堂、洗礼堂、钟塔、墓地等组成。其中,比萨斜塔是比萨大教堂的附属建筑,塔体通高53.3m,是中世纪比萨城的制高点,-3-顶层内置金属钟。比萨塔除了报时作用外,同时还承担了防御警戒等作用。嵩岳寺建筑群原为规模较大的佛寺,据唐代李邕《嵩岳寺碑》记载,嵩岳寺曾有堂宇千余间,现存嵩岳寺塔、嵩岳寺碑、大雄宝殿、伽蓝殿、白衣殿等建筑。其中,嵩岳寺塔是佛寺的中心建筑,体现了中国早期佛寺与印度佛寺相同的布局。嵩岳寺塔主要是供奉佛舍利的建筑,塔内设有天宫和地宫,两个天宫分别位于宝珠中部和相轮中,20世纪80年代先后出土了存放佛舍利的银塔、舍利罐、佛舍利等文物;地宫位于塔体基座下,共出土北魏红砂岩造像等文物70件。2.2景观环境。中欧文化的差异,导致比萨斜塔与嵩岳寺塔周边景观环境的差异。由于欧洲景观更多凸显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受此文化影响,比萨大教堂建筑群是通过建筑自身的艺术美,以及奇迹广场上的绿地,共同构筑了比萨大教堂的景观环境。中国的佛寺建筑更加注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除嵩岳寺塔周边的山体、密林与河流之外,嵩岳寺内还种植有被称为中国菩提树的千年银杏树,以及古槐、古柏等古树名木,共同构筑了嵩岳寺塔的景观环境。3.建筑构造及材料比较分析3.1建筑结构。比萨斜塔和嵩岳寺塔都属于塔楼式建筑。比萨斜塔为8层圆柱形建筑,塔高53.3m,塔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约2m,比萨斜塔的圆形套筒式建筑构造,有利于保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即便在塔体倾斜之时,亦保持了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固。嵩岳寺塔高37.045m,塔壁厚约2.5m,塔体为空心,外部15层,-4-内部9层,内外层数交叉布局,有利于保持建筑横向受力的均衡。塔身外部为正十二边形,由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开了一个券门,为保持券门面塔体结构的稳固性,塔体内部采用正八边形构造,每一个塔壁都至少能形成一个梯形结构,保证了塔体的受力均衡;同时,建筑师在每个券门两侧辅以八边形倚柱,对券门面塔体起到了加固性作用。3.2建筑材料。比萨斜塔总重1.42万吨,全部由白色的大理石砌成,大理石质地优良,每块大理石做得十分规整,表面做成曲面,准确地拼接成圆形塔身;每块大理石之间的拼接,采用由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作为粘合剂,使塔身连为一个整体。嵩岳寺塔总重3114.781吨,塔基主要由49cm×86cm×8cm的青石砌成,塔体主要采用中国传统烧制的青砖砌成,青砖规格根据塔壁和塔檐的不同功用有所变化,青砖之间主要采用红色亚粘土、石灰和糯米汁的混合物作为粘合剂,保持了塔体稳定和建筑张力,使得塔体历千年而不倒。4.建筑风格比较分析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罗曼艺术的杰作,嵩岳寺塔是中国南北朝佛教建筑的典范。二者不仅是本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4.1比萨斜塔的建筑风格:比萨大教堂是古罗马巴西里卡建筑与罗曼艺术结合的产物。洗礼堂借鉴了十字军东征带来的耶路撒冷阿纳斯塔西斯(Anastasis)圆形大厅的灵感,并将其与比萨式的连续拱廊相结合。比萨斜塔延续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圆形设计,-5-并大胆地采用了半圆凹室的连续拱,其底层有圆柱15根,中间六层各31根,顶层12根,这些圆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构成了八重213个拱形券门,塔内有螺旋式阶梯294级,游人由此可登上塔顶和各层环廊;比萨斜塔的装饰同样保持了与大教堂、洗礼堂的一致性,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墙壁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阴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视觉。比萨大教堂建筑群的总体风格一致性和具体差异性,共同给人营造了一个建筑视觉盛宴。4.2嵩岳寺塔的建筑风格: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也是现存的唯一一个正十二边形佛塔。嵩岳寺塔是早期密檐式砖塔的鼻祖,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塔体由基台、塔身、十五层叠涩砖檐和宝刹组成。基台随塔身砌作正十二边形,台高0.85米,宽1.6米。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为分界,下段高3.59米,为上下垂直素壁,分别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开一个门洞。上段高3.73米,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开一个券门,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个佛龛,佛龛内塑有释迦牟尼八相成道的雕塑,分别为兜率天退、脱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发轮、涅槃八个形象;佛龛下部为长方形须弥座,每个须弥座砌有两个壶门,门内各有砖雕护法狮子1个,共16个,正、侧、蹲、立,形象各异。十五层叠涩砖檐位于塔身上部,叠涩檐之间的塔壁共砌有492个门窗,门上塑有尖拱状门楣,楣角呈卷云形。塔刹位于塔体的最高处,通高4.75米,为石质,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和宝珠组成。嵩岳寺塔的总-6-体造型风格是印度窣堵坡与中国重楼融合的产物,体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文化流变。5.古迹保护方法比较分析5.1隐患分析。5.1.1比萨斜塔隐患:目前,比萨斜塔主要隐患是由地基沉降引发的塔体倾斜。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0.25°,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1817年,塔体向南倾斜约5°。从1930年中期开始,倾斜率成倍增长,1993年达到最严重的5.2m倾斜。5.1.2嵩岳寺塔隐患:目前,嵩岳寺塔存在的主要隐患有四种。一是倾斜。塔体向东南方向倾斜了0.751m,倾斜程度与所在山体坡度基本一致,概由地球重力场影响所致。二是裂缝。20世纪80年代塔体二层出现多条2-3cm宽的裂缝,主要是由塔体倾斜所致。三是风化。塔体外部的塔砖、塑像和塔体内部的青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主要由风蚀和历史性损坏导致。四是生草。2008年之前,塔体叠涩砖檐上曾出现杂草,主要是由飞鸟粪便中的草籽落到塔檐,发芽所致。5.2维修方法及保护情况。由于比萨斜塔与嵩岳寺塔的传统建筑工艺和具体隐患的差别,造成二者的维修保护方式的差异。5.2.1比萨斜塔维修保护:比萨斜塔于1998年12月至2001-7-年6月,投入2500万美元对塔体进行了维修保护。维修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地基应力解除法对塔体进行纠偏。地基应力解除法又俗称“抽土法”。对比莎斜塔的抽土维修,主要是在其周边钻探了12个直径20cm的圆孔,每天共抽土20升左右,使塔体北侧地基缓慢下降,最终斜塔被扶正了44厘米,使塔体倾斜程度回到了安全范围内。这一方式对于解决东方高层古建筑的倾斜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是采用钢索加固塔体。1998年12月,在塔的第三层连接了一些暂时性的安全防护钢索,向塔北边延伸约100m,以保持塔体结构的稳定。5.2.2嵩岳寺塔维修保护:历史上,嵩岳寺塔曾于唐代、金代、清代进行过多次维修。近期,主要是1989年至1991年、2008年进行了两次维修,维修采用了四种方式:一是对塔基进行加固。在塔前打防滑柱,塔后实施退耕还林,对地宫进行防腐加固。二是采用压力灌浆法修复裂缝。采用空气压缩机,通过浆管,将丙烯酸乳液调制的粘合剂植入裂缝内,并进行多次重复灌浆。三是修复建筑涂层。采用丙烯酸乳液与石灰调制的白灰膏,修复塔刹、塔檐、塔基青砖等部位的建筑涂层,防止青砖风化。四是除草保护。先对塔檐上生长杂草部位的灰皮进行编号存放,待剪除杂草并进行根部药物处理后,再将原有的灰皮粘结在原处,从而保证了遗产的真实性。比萨斜塔和嵩岳寺塔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相信通过加强东西方世界文化遗产的对比研究,将会进一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从而更好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本文标题:侯春华意大利比萨斜塔与中国嵩岳寺塔建筑形态及保护比较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