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83河南农业大学校史(1913年—2002年)第一章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3年春~1927年6月)第一节建校缘起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建,河南父老就认为农业是邦本,但中州闭塞,生产落后,民生凋敝,改进农林事业,增加地方收入,是富国利民之要图,故创议设立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适值著名教育家李时灿(字敏修)被任命为河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河南教育司长,协同提学使长河南教育行政。李时灿思想进步,在河南教育界、政界颇有影响,他积极响应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颁布的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大力兴办教育的主张,改革河南教育,兴办新型学校。在李时灿与河南省提学使陈善同、河南省巡按使田文烈、河南高等学堂督学时经训(字志畲)等人的倡导下,为振兴、发展河南农业教育,在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著名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农业学校。并在教育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款6万元,筹建校舍,购置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校址。据开封市教育志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开封市教育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9月版)载: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设办公处于前营门。1914年中州公学停办后,即迁校于繁塔寺二程夫子祠”。据1912年11月2日《自由报》(第七版)《高等学校改办农业并合并中等农校之办法》载:近陈学司(陈善同)以现奉部令将各省高等学校裁撤,故本省改办高等农业(即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之意,并原有之中等农校为一处,籍省经费其办法列左:(一)选择校址,高等农业宜仍仿中等农校办法设立宋门闾外。在农事试验场近旁,另行购地百亩作为建筑校舍、操场及制造场试验之用。仍将农事试验场附属之间。据《河南民政长张(镇芳)训令各学校文》:二、位置(丙)“移专门农校于中州公学”。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最初设立于开封前营门河南高等学堂附近,或占用河南高等学堂部分校舍;1914年,按照河南民政长(张镇芳)的训令迁校于中州公学校址——开封东南隅的繁塔寺明道书院。招生。据民国二年三月二十日《时事豫报》的《河南农业专门学校招考延期》载:兹学(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办伊始,先设农学、林学两科,于本科之前设置预科两班,每班定额八十名,今将招生各项开列如下:一、资格:中学毕业或与中学毕业有同等程度实验合格者年龄须在十七岁以上二十二岁以下。二、纳费:(甲)入学保证金三元报名时缴纳,试验未取者退还,取而不到校、肄业与中途因事斥除或无故退学者概不退还;(乙)学费每年十八元;(丙)书籍仪器费每年四元,讲义课本图画纸几何器试卷及各种试验品等由校中制备余均由学生自给,操衣亦一律自备,惟须遵照本校所定式样。学费书籍费两种均84于每年八月入校前缴清,惟第一次须于本年四月入校前缴纳,扣至民国三年七月底为一学年。因自本年四月至七月底为甄别期不收学费。三、地址:暂设河南高等学校西边俟城外落成后即行迁入。四、毕业:本科三年毕业。于本科之前各设置预科一年务期,及入本科程度为合格。若一年后程度不足得酌量延期。五、报名:延至本年阳历四月二十号截止,合格学生务各携带文凭及四寸相片来校报名。六、试验:俟报名截止后即行定期考试,其试验科目分五门:一国文,二英文或德文,三算学,四博物,五理化。七、宿舍:寄宿舍由本校指定,不得任意散住,一律不收宿舍费,惟宿舍内伙食、灯油、煤炭等物概由学生自备。八、甄别:本年暑假前甄别一次,不及格者退学,除保证金外余费一概退还。据校长吴肃的《为呈请转咨立案事案查》:因敝校于民国元年,呈奉部准开办。二年奉前兼民政长训令、组织,于三月遵章招考农林预科各一班。五月十一号开学授课。校中经费系由河南地方税项下支领,故定名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当因部令规定:每年八月为学年之始,遂将八月以前作为甄别期,以符定章。六月严行甄别,录取留校学生各六十名。七月招添蚕业科,养蚕类预科一班。适值省垣戒严,奉令缓办。嗣于十一月继续招考,取录养蚕类预科学生六十名。此系特别情事,养蚕预科班不能以二年八月为学年之始,所有养蚕类预科班须以三年一月为学年始期之缘由,前已遵章呈请转咨在案。现计敝校农林蚕预科共三班,每班学生六十名,其资格按照部章,除中学毕业者仅试以外国文、国文外,余俱用国文、外国文、数学、博物、理化各科,以中等毕业程度命题,从严试验,取录各生;确与中学毕业有同等学力、与部定专门学校规程似尚吻合。从以上两则资料可以看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于1912年(民国元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1913年3月开始招生,招收预科生农林各一班,每班80人,共160人。5月11日报到,12日开学典礼。按照教育部令,6月进行甄别(考试),农林两科各录取60名学生。1913年,招蚕科学生60名,1914年元月入学。农、林、蚕预科共3班,每班学生60名。开学日期。据民国二年五月十三日《自由报》载:“日昨(5月12日)为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始业之期。教育内务实业各司长均莅该校。首由学生向国旗、校旗行三鞠躬礼,次向各司长、校长、职教员行一鞠躬礼。校长吴一鲁君致训词。各司长亦各致训词。礼毕摄影。校内布置整齐,生徒亦均气象活泼。所致各训词内勉励学生无微不至。中州将来农业之发达不卜可知矣。”自1913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招生,到1927年合并为中山大学农科,办学14年,经过历任校长及广大教师的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共毕业学生397名。第二节系科设置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办之初,设农、林两个专科专业,面向全省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每个专业招1个班新生,每班60人。1914年,增设蚕桑专业,1919年春85停办。农科内增开《养蚕学》课程。1924年,农科招收两班新生,林科招1班,学制3年。开设课程有:作物学、园艺学、蚕桑学、土壤肥料学、林学概论及地质矿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病虫害、物理学、应用化学,此外还有英文、国文、党义、数学、体育等多门课程。教学实习园地有:农事试验场、林场、园艺场、畜牧场、农业产品制造厂。农事试验场作为各类作物的试验场所,除供教学研究实习外,还用来培养和繁殖优良品种,向全省农民推广。林场(含部分果树林)供林科教学实习培育、繁殖幼苗。全校师生,每年清明节利用林场幼树到繁塔附近及黄河大堤植树造林,使大堤形成了保护林带。园艺场种植果树、蔬菜、花卉供教学实习。畜牧场养殖有牛、羊、猪、鸡、蜂等,建有孵化室、蜂房等。农产品制造厂经营罐头加工和酿酒。第三节师资队伍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旨在培养高级农业科学实用人才。李时灿很注重教师队伍的人才选拔,他以教育司长的身份亲自选聘教师,所聘多为赴美、法、德、日留学归来的农林、园艺方面的留学生,以及国内科技界、教育界著名专家、教授。先后聘请的教员(当时不分教授、副教授、讲师)有:黄人俊,留学日本,讲授作物学;郭须静(字厚庵),留学法国巴黎凡尔赛园艺专门学校,是著名的园艺家,讲授园艺学;钱养浩(字仲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畜产肥料、气象地质;万晋(字康民),留学美国康斯耶鲁大学,讲授林业概论;郝象吾(字坤巽),留学美国加州大学,讲授遗传学;俞端甫,讲授地质矿物学;李天平,讲授动物学;陆星桥,讲授植物学;周少牧,讲授蚕桑学;杜嘉瑜(字碧澄),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讲授造林气象、森林动植物测量、森林工学、林学通论,兼林科主任;马显扬(字绍先),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作物土壤农学、农业经济;宋孝雄(字邵),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讲授园艺、植物病理、农产制造;魏丹铭(字宗泰),讲授养蚕学、缫丝学;黄作孚(字础青),天津直隶工业专门学校毕业,讲授应用化学;张子岱、孙慕刚,讲授英文课;邓正英,讲授党义课;李静禅,讲授国文课;李贯渠,讲授数学课;郑廉浦(字重),美国米省大学文科毕业,讲授英文;赵耕莘(字理田),讲授代数、几何、三角;祝少莘(字廷棻),北京大学农艺化学科毕业,讲授农艺化学;郝子敬(字丹铭),讲授课外运动;叶尔德女士,美国伯来大学文科毕业,讲授英语。农场场长由黄作楫(字伯伊,黄作孚之弟,保定北洋农专毕业)兼任。1922年之前,王幼侨曾任学校教务长,后任河南教育厅厅长。1924年常勤铭任校长时期,教职员为:教务长许道纯,学监叶本厚,庶务长杨培芳,会计主任兼编辑张维寅,文牍王慧明,事务员籍树熏、张继祖,编辑主任张沾,编辑员耿型曾,图书、仪器管理员于荫昌,中医申庆显,西医赵中立,农场主任郭晓鸿、王宗泗,86农场助理员苗先俊,书记袁广仁、刘伯川。1924年新增教员有:王直青、贾瑞生、王陵南。第四节科研工作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历经14个春秋,毕业学生达397人。他们大都在农、林、蚕桑试验机构从事科研和生产,或在农林专业学校任教,对河南农林牧副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在科学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1.香蕉苹果和玫瑰香葡萄的引进、推广。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郭须静,在法国凡尔赛留学5年,专攻园艺,尤精果树,善于剪枝嫁接。在凡尔赛时,除读书外大部分时间置身于果树苗圃中。1924年回国时,把法国名产香蕉苹果和玫瑰香葡萄接穗插条带到了学校农场。他不但精心地把这些果树接穗、插条培育成活,使之适应了本地水土,还把技术传授给他的3个高足:杨和五、马天衡、秦荫召,使他们后来都成了园艺专家。郭须静又把这些果树移栽到上海吴淞劳动大学农学院,后又繁殖到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场,最后,更在神农教民稼穑的武功县张家岗由他筹办的西北农专迅速繁殖起来。当时汴、郑、沪、宁、陕、甘、武汉等地市面所销的香蕉苹果和玫瑰香葡萄,都为郭须静引进或推广。2.小麦良种的培育。河南小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且栽培较早,但以往只做些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法的比较和试验,真正的小麦育种培育,则开始于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建立之后。1924年南京金陵大学在开封济汴中学创设农场,同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农场合作进行小麦育种试验。开始时,每到播种期,便由金陵大学农林科科长芮思娄派其美国基督教友来汴主持,农场则由技术员协助。1926年以后,改由小麦专家沈宗瀚教授指导穗行试验、秆行试验和良种培育工作。经过六七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124号小麦新品种,成了开封地区的高产品种。3.棉花良种的培育和推广。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学生张幼鸣(河南新郑人),毕业后专攻棉花,把一生投入到植棉工作上。他先后受教于中国留美四大植棉专家孙玉书、冯泽芳、王直青、过探先,从事棉花推广工作,主持了中国棉产改进处与河南省合办的开封棉场,并出任河南棉产改进所所长。在胡竟良先生指导下,他培育、繁殖成功了大使棉,后又培育了岱子棉,并将其普及到河南全省。他几十年如一日,从未离开过棉田。河南解放后,他又负责主持河南棉改工作,成为著名的植棉专家。4.西红柿的推广和种植。河南培植西红柿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西红柿俗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传播来的。在清末、民国时候,一般人称它为洋柿子,只种在花园作为点缀观赏,除外国人以外都不食87用。1920年以前,只有西餐馆用以招待外宾,普通菜园都不种植。郭须静既精于西红柿的整枝打杈,又善于烹食。自法国回来后,把种植、烹饪技术传授给了农场职工,后由农场花工杨作霖教会了农场林工张义和,并经张义和引种到开封南关新杨庄村,然后传播到郑州、洛阳、新乡等地菜园,逐渐普及全省,使番茄成了河南夏季畅销的蔬菜。在这一方面,郭须静校长和农场张义和功不可没。5.大白烫紫茄子的进一步培育和推广种植。20世纪20年代,开封茄类只有小紫茄子和小青茄。后来市场销售的大白烫紫茄子,是1924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农场工人耿玉才,引进杞县堂寨耿玉唐经过几十年培育出来的茄种,并作进一步培育而成的。这种茄子个儿特别大,形如小西瓜,每个轻者一斤多,重则二三斤,做起菜来味道好,肉多籽少。耿玉才把茄籽交给农场工人姜文,经姜文精心培育了5年,成了开封的名产。初种那年,到农场参观的人特别多。成熟后,姜文把一担才装20多个的茄子送到街上,惹得人人驻足观赏,以至无法做生意,只好在开封城内展览,任人参观。后经姜文进一步培育和繁殖,逐渐推广开来。第五节革命思想的传播1924年春,河南公立农业专
本文标题:河南农业大学校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