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和对策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和对策市农委主任XXX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以“抓百村、促千村”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十有村”(目前市级十有村252个),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村社区成员共同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果实的经济组织形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当前所指的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建立在农村社区(行政村或者自然村)基础上的集体经济,有时也指建立在村民小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和“非经营收入”。集体“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直接经营收入、发包及出租收入和投资收入三项。直接经营收入是指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各项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发包及出租收入是指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农户和其他单位上交的承包金,以及村(组)办企业上交的利润等收入;投资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若投资损失,则此项为负数。目前,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村级组织依托资源和经济园区,通过招商引进项目,财政按税收收入一定比例实行财政奖励等形式奖励给村级组织,这项收入具有可持续性,也可以理解为集体经营收入。集体“非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对村级的补助资金(转移支付)、部门社会帮扶资金、其他收入(含土地补偿费收入)。考核一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用集体“经营收入”来衡量。一、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始推进农业集体化道路,进行了长达六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个体私有制农业转变为集体公有制农业,实现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XX市也在这一时期,全面实现了农村私有产权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在经历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和高级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后,进入人民公社体制,最终取消了土地和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私有,实行生产资料集体公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所有制上将集体所有制确立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的实现形式。这一时期,受人民公社“大锅饭”体制的束缚,由于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搞“一平二调”和“归大堆”,严重脱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改变了过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经济体制,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农村基本的经济组成部分。并且,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级集体经济改变了过去“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体制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衍生出多种实现形式。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一些农民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社区或突破社区界限,自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组织,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起步发展、快速下滑和恢复发展三个阶段:(一)起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98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至二轮延包期间)一是村集体拥有部分经营资产,为发展集体经济打下一定基础。从84年开始,我市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当时大部分村集体,特别是山区村组保留了一部分资产资源,未全部发包到户,如集体茶场、林场、机动地等,仍由村集体组织统一管理经营。二是村办企业的发展。为集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政策措施,我市各地利用村级闲置资源和银行贷款兴办了一批村办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三是股份制林场的发展。90年代我市通过世行贷款由村民组或村民承包的山场入股,村集体参股,收入按股分红的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林场。四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氛围较浓,环境较好。90年代,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较高,发展环境较好,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有利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在这个时期内,全市无集体经营收入村数量较少,控制在300个村以内,占当时1169个村的25%左右。(二)快速下滑阶段(1998—2006年,二轮延包至开展新农村建设期间)一是集体经营资产逐渐减少。从1998年开始,我市全面开展二轮延包工作,各地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承包政策,将原村集体经营的机动地等资源资产又陆续发包到农户,减少了村集体经营收入。二是村办企业效益下滑和改制。受亚洲金融危机、银根紧缩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市村办企业经营每况愈下,同时,开展集体企业改制工作,村办企业逐渐萎缩。三是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林业分类经营的实施,大部分集体林场划为公益林,减少了集体收入。四是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个时期,社会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够统一,甚至出现了争论,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放缓。由于以上原因,这个时期我市村集体经济出现了快速下滑的局面,集体经营无收入的村由300个以内快速增加到2006年的681个,占全市总村数的58.2%。(三)恢复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实施)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市迅速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明显的回升。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发展的切入点,各地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入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二是随着我市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城郊村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了集体资产的有效增值,村集体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三是农村“三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推行“三资”委托代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了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我市通过“五个好支部”的评选,大学生村官、村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的选派等多种形式,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人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后,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村级专项补助资金支付力度,使村级组织运转得到了稳定的经费支持,工作环境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更加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村级集体收入也出现了止跌回升的良好局面。二、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一)村集体收入和资产状况据最新统计,我市740个村(居)(不含新城区代管的3个村,其中:A县2个、B区1个),2011年无集体经营收入的村267个,占总村数的36.1%;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473个,占总村数的63.9%,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259个,收入在5-10万元的村63个,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108个,收入在50-100万元的村28个,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15个。2011年,全市村集体当年实现总收入38673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收入8262万元,村集体非经营收入30411万元),村均52.26万元,扣除各项开支(含生产经营支出、干部报酬和报刊订阅等管理费)、以及村级生产和公益设施的投入后,当年结余13791万元。村均18.64万元。截止2011年底,全市村集体资产总额27.4亿元(包括未承包到户的土地等资源性资产),村均370万元,其中,拥有各类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分别为7.8亿元、5.6亿元,村均为105.4万元、75.7万元。(二)村集体收入的来源1、村集体经营收入我市村集体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直接经营收入,其次为发包及上交收入和投资收入。2011年,我市473个有村集体经营收入的村,收入总额为8262万元,村均17.47万元,全市村均11.16万元。(1)直接经营收入:2011年,全市村集体直接经营收入为3767万元,村均5.09万元。我市村集体直接经营收入主要包括部分集体林场林木出售、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资产资源参与乡村旅游开发门票收入提成、房屋和店面等固定资产转让几方面收入来源。(2)发包及出租收入:2011年,全市农村集体发包及上交收入为2519万元,村均3.4万元,主要包括村集体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水面、房屋和店面等固定资产通过招标、拍卖、出租等实行其他承包方式经营取得的收入。(3)投资收入(含利息收入):2011年,全市对外投资收入为1526万元,村均2.06万元。(4)招商引资奖励收入:2011年,村级组织依托资源和经济园区,通过招商引进项目,财政按税收收入一定比例奖励给村级组织收入为451万元,村均0.61万元。2、村集体非经营收入村集体的收入,除了村集体直接经营收入之外,还有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补助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财政等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包括财政对村级专项补助资金(转移支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各级财政的项目资金和补助资金等;其他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经营管理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被征用土地补偿费村留存部分、社会和个人捐赠收入等。2011年,我市村集体的非经营收入为30411万元,是村集体直接经营收入的3.68倍,村均41.1万元,其中,财政转移支付和部门社会帮扶资金等补助收入10967万元,村均14.82万元;其他收入(含土地补偿费收入)19445万元,村均26.28万元。(三)村集体经营收益情况与省内同类型地区的比较1、全省情况:全省共有16063个村。2011年,无集体经营收入的村7876个,占总村数的49.0%;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8187个,占总村数的51.0%,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4383个,收入在5-10万元的村1969个,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1430个,收入在50-100万元的村242个,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163个。2、同类型地区情况:AAA市:AAA市共有822个村。2011年,无集体经营收入的村281个,占总村数的34.2%;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541个,占总村数的65.8%,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214个,收入在5-10万元的村132个,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141个,收入在50-100万元的村29个,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25个。BBB市:BBB市共有619个村。2011年,无集体经营收入的村123个,占总村数的19.9%;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496个,占总村数的80.1%,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254个,收入在5-10万元的村115个,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109个,收入在50-100万元的村14个,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CCC市:CCC市共有2104个村。2011年,无集体经营收入的村1192个,占总村数的56.7%;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912个,占总村数的43.3%,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646个,收入在5-10万元的村171个,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82个,收入在50-100万元的村10个,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我市村集体经营无收入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与全省比较,低12.9个百分点,与同类型地区相比,比宣城市高1.9个百分点,比池州市高16.2个百分点,比六安市低20.6个百分点,在全省的位次属中等偏上水平。收益在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村,我市为15个,比AAA市少10个村,比BBB市多11个村,比CCC市多12个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我市发展集体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明显的回升,也出现了一些好的典型,但为数不多,从总体上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村级集体经济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还有相当部分的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收入来源少
本文标题: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和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9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