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研究姓名:陈其清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指导教师:冯中朝;王红玲20071201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研究作者:陈其清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张谛.翟印礼.陈立双提高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对策研究-农业经济2007,(6)财政支农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部分,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基础手段之一.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财政对农业投资工作,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波动频繁等众多弊端.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农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提出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实施农业投入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改善农业投入状况,提高农业投入效益.2.期刊论文于娟新形势下构筑公共财政支农政策框架的思考-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1,(10)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与农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农财系统,能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财政支农工作,事关重大、事关长远.在新形势下,对已经调整了的财政支农政策作进一步调整,这既是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政策的需要,也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客观要求.当前,在财政支农政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投入政策难以完全落实,财政补贴政策不尽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政策有待于完善.为此,必须改革完善现行财政支农政策,构筑新形势下的公共财政支农政策新框架.3.学位论文吴应华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运行分析与对策研究2003分析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提出对策,能为政府实施农业投入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改善农业投入状况,提高农业投入效益.该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运行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1.确立了公共财政模式下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目标,提出了适度规模的观点,纠正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越多越好的片面认识.2.采用实证的方法划分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波动周期,指出了波动的特征,分析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的原因.3.提出以制度建设和加强监督、管理来转换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微观机制的基本思路,分析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宏观调控机制.4.期刊论文赵瑞芬.王俊岭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与整合-经济研究导刊2007,(1)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要求我国尽快构建财政支农的政策框架.当前,财政支农政策框架构建的主要任务是现有政策的完善与整合.现有的财政支农政策包括农业投入政策、农业补贴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农业税收政策、财政扶贫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在现有政策完善的基础上还应整合这些政策,协调其关系,对其作连续动态安排,发挥其整体功能.5.学位论文张谛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及政策研究2006财政支农,即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指一国政府为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健康发展,通过财政投入、农业税收政策、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手段,实现对农业的指导、鼓励、帮助和管理。财政支农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一部分,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基础手段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保证。同时,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具有先天弱质性的特点。农业的重要性及其特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予以支持与保护,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是农业支持与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也是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发展面临新环境的客观要求。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财政对农业投资工作,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也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波动频繁等众多弊端。分析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提出对策,能为政府实施农业投入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改善农业投入状况,提高农业投入效益。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运行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全文分八个章节。下面就各部分内容作简要概括。第一章:导言。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确定了本文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方法,指出了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为本文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性准备工作。第二章:财政投入与农业发展的理论分析。首先界定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阐明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与农业增长的互动关系,确立了公共财政模式下投资的目标,提出了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适度规模的观点。其次详细阐述了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第三章:WTO框架下财政支农问题探讨。首先,介绍WTO《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及WTO条件下国外调整农业财政投入的经验,其次分析加入WTO后我国农业财税环境和背景的变化,最后明确中国加入WTO后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第四章:中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状况分析。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历史回顾,将建国50年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划分为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投资的重点。中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总体运行状况实证分析。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呈现了总量增长、份额相对下降的趋势。以相对量衡量,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表现了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波动趋于减缓的特征。在结构上,事业费增长过快,所占比重大,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和科技等方面的生产性支出不足。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体制弊端主要表现为:(1)投入主体职责缺乏明确的定位:(2)投入管理条块分割:(3)缺乏约束机制与监督机制:(4)宏观调控能力不强。从结构效益、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益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效益比较低下。第五章: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首先,介绍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原则及方法;然后,构建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含义进行解释。第六章:以沈阳市为例,对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进行分析。首先,对沈阳市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分析沈阳市2004年度扶持“三农“财政资金投入与绩效状况,然后,对沈阳市2003年度农村造林财政投入与绩效进行分析,最后对沈阳市在WT0框架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模式进行深度研究。第七章:简要介绍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建立过程、主要支农政策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八章:在明确财政支农原则的基础上,本文进而提出如下提高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政策建议: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利用WTO规则,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确定财政支农资金的投放重点,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学的研究、推广和转化、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建立完备的财政支农法律约束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简便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权责统一的项目决策机制,建立财政支农行为的全程监控体系:加快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f5f7e85-4110-4ba6-9704-9e1b01260217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6日
本文标题: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