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课题:敦煌莫高窟(教师导案)(学生学案)导入:同学们,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是什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一、提示课堂学习内容1.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2.重、难点预见: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3.易错(混)点剖析:二、自学导引1、搜集有关《九色鹿》的故事,在课堂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的美丽传说。2、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3、仔细观察唐朝时期和北朝时期的壁画各有什么艺术特点?4、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尝试练习(学困生、边缘生展示平台):1、美术作品“春”的作者是意大利的(),此画产生于意大利的()时期。2、“捣练图”的作者是唐代的()A周昉B张萱C顾闳中五、当堂训练1、物像空间的表达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表达、()表达、()表达、和()表达。2、下列属于民间美术的是()A中国画B版画C剪纸3、中国画家以画“虾”而著称的画家是()A齐白石B徐悲鸿C张大千教学反思: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四、课堂展示、学习交流流程1、学生讲述《九色鹿》的故事。2、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佛教开始传入汉地(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据文献记载,佛像可能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人则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我国主要石窟有甘肃敦煌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大足石窟、乐山大佛等。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3、敦煌壁画以北朝和唐代为最盛。北朝壁画多“本生故事”,宣扬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北朝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民生多灾多难,备受苦难的人民把理想寄托在这些佛教理义上。到了唐代社会安定,壁画宣扬的良辰美景恰是对盛唐繁荣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折射,作品充满健康、乐观的情调。4、100年前因藏经洞被一名道士偶然发现后,在洞中保存的近千年的五万余卷佛教经卷、文书、绢画、法器等珍贵文物得现人间。藏经洞发现后不久,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河、日本的菊瑞超、俄国的奥登宝等国外探险家接仲而至,以各种手段从敦煌走大量文物和文献。至今敦煌文物被分散于英、法、日、俄、美等十几个国家的收藏机构,只有少部分留在中国。六、小结收获成果学生谈在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教学补充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学科组长签字、评价:教研组盖章月日本土化“三段六环节”绿色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艺术与科学备课人:王强(教师导案)(学生学案)导入:1、播放汽车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2、回顾汽车的发展史。(提问: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一、提示课堂学习内容1.明确学习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2.重、难点预见: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难点: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3.易错(混)点剖析:二、自学导引1、艺术与科学概念.2、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长信宫灯美在什么地方?3、、安济桥,说说有什么直观的感受?4、《蒙娜莉莎》通过什么原理和什么原料绘画,逼真生动表现了形象5、小组讨论总结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尝试练习(学困生、边缘生展示平台):1、泥塑的基本技能包括:()A贴插划画B贴搓捏接C贴搓捏划D贴划削捏2、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中美术流派和思潮称为()A印象派B古典主义C现代主义(现代派)D文艺复兴3、可居、可游、可赏,是中国()建筑的审美意境?A园林B自然C宫殿D水上五、当堂训练1、现代派包括众多艺术流派,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印象派等。()2、艺术的任务不是照抄自然,是用来加强我们的情感,使我们与自然更密切的结合起来。()3、连接贯通园林空间是桥、廊、径的共同功用。()4、对具象的物体进行分割的时候,分割不能太琐碎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物体的造型特点。()5、印章的品类包括名章、闲章、肖形章。()6、不同的材质在轻重、刚柔、光涩、明暗等方面没什么差异()教学反思: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四、课堂展示、学习交流流程1、艺术: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美观、愉悦、舒适)2、科学: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实用、合理、便利2、神态、动作、色彩、造型。3、桥的简练、美观、古朴、对称美等。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拱形减轻桥的重量、利于排水等。4、《蒙娜莉莎》利用光学原理和油性原料进行绘画。(体现在绘画中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5、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不断融合,协调发展。六、小结收获成果学生谈在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教学补充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学科组长签字、评价:教研组盖章月日本土化“三段六环节”绿色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备课人:王强(教师导案)(学生学案)导入:看到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你能联想到谁的一首词?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一、提示课堂学习内容1.明确学习目标: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2.重、难点预见: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3.易错(混)点剖析:二、自学导引1、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2、《江山如此多娇》表达了怎样的意境?3、谈谈《万山红遍》这幅作品。4、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讨论题:(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6)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尝试练习(学困生、边缘生展示平台):1、中国画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哪几类?2、山水画又可以分成哪些?3、作水墨画时,运用浓破淡、_________、_________、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效果。五、当堂训练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等方面来考虑)《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相比较。教学反思: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四、课堂展示、学习交流流程1、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依画之意境作诗:平地风起愁近秋①,沙飞卷带百花休②。落幸③屈子《离骚》④奏,雁去流水《九辩》⑤忧。【解释】①愁近秋:古代不得志的文人对秋天的到来,总觉惆怅悲痛不已。②休:休息,这里指花谢了。③落幸:失落[失去],宠幸。④《离骚》:我国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文章。骚:即发牢骚。⑤《九辩》:屈原流放时做的第一篇为己辩白的文章。诗的释义:在戈壁荒漠的平原上,忽然刮起一阵阵寒风……秋天到了,万物将失去春的生机,是多么令人愁怅呀。秋风吹起黄沙,打在美丽的花朵上,使花儿凋谢,也卷带着许许多多零落的花瓣,飞向天空、漂落远方。正在流放中的屈原面向旷野、溪水,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吟唱着《离骚》、《九辩》曲;他多么希望那南飞的大雁和涓涓的溪流能尽带走自己的满腹愁绪呀。2、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世纪更替逐浪高,国昌民种富贵花。3、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幽燕大地升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六、小结收获成果学生谈在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教学补充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学科组长签字、评价:教研组盖章月日本土化“三段六环节”绿色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备课人:王强(教师导案)(学生学案)导入:1、《万山红遍》的作者是谁?2、《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3、《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谁?一、提示课堂学习内容1.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2.重、难点预见: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3.易错(混)点剖析:二、自学导引1、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2、构成中国画的形式美的因素有哪几类?3、什么是形象之美?4、什么是笔墨之美?5、什么是色彩之美?6、什么是章法之美?尝试练习(学困生、边缘生展示平台):1、构成中国画的形式美的因素有、、和等。2、《露气》是谁的作品?他还有哪些代表作品?五、当堂训练1、墨分五彩,五彩指的是什么?2、亭台楼榭中,建筑高度最高的是()A亭B台C楼D榭3、“户外漏窗”与“室内风窗”设计安排在园林中,所具有的意义最贴切的一项是()A透气B采光C借景D美观教学反思: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四、课堂展示、学习交流流程1、中国画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2、色彩、笔墨、章法、形象等。3、形象之美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物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4、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3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