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与卫生安全与卫生采供血过程的工艺卫生监测医疗废物管理采供血过程工艺卫生监测•基本知识•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的检测•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的检测•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献血者皮肤消毒效果监测•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检测•实验室的消毒基本知识(术语):•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消毒、灭菌基本原则•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灭菌水平: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照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中水平消毒法: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的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类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低水平消毒法: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2)中几个术语•医疗器材:用于诊断、治疗、护理、支持、替代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总称,根据使用中造成感染的危险程度分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中危物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粘膜的器材。•低危物品:仅与完整的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血压计、听诊器)。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中度危险性物品---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肝、丙肝、艾滋)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低水平消毒法。(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耐湿、耐热的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照射;多孔材料——浸泡或喷雾消毒法。消毒、灭菌基本程序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执行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普通病人污染器材和物品:执行清洗→消毒或灭菌。消毒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热力消毒、灭菌:防烫、防皮肤灼伤。•紫外线消毒:防直接照射。•气体化学消毒、灭菌:防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防燃烧和爆炸。•液体化学消毒、灭菌:防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损伤。环境的消毒(1)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消毒、动态消毒机、消毒剂熏蒸或喷雾(有人的情况下不能用)。(2)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每天开始工作前及工作结束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一次,确保无血迹、无污渍。受到血液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中度以上的消毒水平进行消毒处理,至少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医务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连续采血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献血者后应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搓擦2分钟。•接触污染物品、实验室操作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操作后脱手套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净。如手直接接触污染物品者,操作后应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2分钟。再用皂液和流流动水洗净。•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75%的乙醇、洁肤柔。医护人员手的细菌监测操作规程•检测目的:为了控制采供血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确保血液质量。•检测依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检测频率:每月一次。•采样及检查:选择消毒处理后采血之前进行采样。医护人员手的细菌监测操作规程•检测方法:在酒精灯下将一支无菌棉拭子,于10ml采样液中浸占一下,要求被检人员五指并拢,将沾有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抹各两次(一只手涂抹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的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将上述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加样器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营养琼脂平皿,每一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置36℃±1℃恒温水域培养箱内培养48h。结果计算: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结果判定:手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操作规程•检测目的:适用于血液采集、制备、贮存等过程的物品及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检测依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检测频率:每月一次。•采样及检查:消毒后采样。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操作规程•采样面积•被采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采样方法(棉拭子涂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检测方法•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却至40℃~45℃的溶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结果计算: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2)=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结果判定:净化间、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细菌菌落总≤5CFU/Cm2,体采科、成分科、发血科、消毒供应室、检验科、质控科、保健中心、输研所等细菌菌落总≤5CFU/Cm2。•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操作规程•检测目的:为献血者提供整洁、卫生和安全的采供血作业场所。•检测依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检测频率:每月一次。•采样及检查:选择消毒处理后采血之前进行采样。•检测方法:根据采血室的面积,室内面≤30m2,设一对角线取3点即中心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东、西、南、北均距墙1M,放置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每个测定点放置9Cm直径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皿一个,暴露5min,然后置于36℃±1℃培养箱中培养48h。(霉菌检测:沙堡罗琼脂培养基平皿,28℃±1℃培养72h±2h)•质量标准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凡发现霉菌的工作场所均属不合格。•1、100级净化间空气中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要求为0.2个/30min·φ90皿(5个/m3),见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采血区、成分操作间、成品库、消毒供应室、检验科、质控科、输研所等科室空气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3、冰箱空气监测标准:≤8CFU(10min.直径9cm平皿)或<200CFU/m3,无霉菌生长。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版。•4、以上各科室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25℃。•5、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他致病性微生物。穿刺部位细菌监测操作规程检测目的:适用于穿刺部位消毒效果的监测,包括采血、单采成分血、留取静脉标本进针前的消毒效果。检测依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采样时间及采样面积:在有效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后、进针前进行采样。采样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于消毒后的穿刺部位内以穿刺点为中心,取至少25cm2区域范围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完成采样后将棉拭子投入原试管内立即送检。将采样管振动80次以上,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待检样本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用普通琼脂培养基做倾注培养,置37℃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穿刺部位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结果判定:细菌菌落总数≤0CFU/Cm2。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检测方法•检测目的:检测使用中的消毒液是否被细菌污染,污染程度如何,是否能继续使用提供依据。•检测依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检查频率:每月一次•采样时间:采取使用中的消毒液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检测方法1)在无菌条件下,采样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却至40℃~45℃的溶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72h,计数菌落数。2)计算: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皿平均细菌数х10х稀释倍结果判定:皮肤黏膜消毒剂染菌量≤10cfu/ml,其他消毒剂染菌量≤100cfu/ml。实验室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完毕,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拖地);工作台等物体表面用上述消毒液擦拭消毒,严重污染的台面和器具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或75%的乙醇擦拭消毒。•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或被感染的动物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村料后,离开实验室工作区之前必须洗手。•工作过程中发生血液渗漏或抛洒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进行清洁和消毒。消毒时要求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消毒30分钟以上。消毒后的污物按医用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卫医发[1991]17号,1991年12月6日施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9月1日实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施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0月15日实施概念•医疗卫生机构: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医疗废物(Medicalwaste):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
本文标题:修1肖鲲安全卫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3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