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6—附件1山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申请书市县(市、区)区县负责人姓名办公电话/手机区县联系人姓名办公电话/手机地址电子邮箱申报县/市、区上一年度社会经济人口等基本情况街道/乡镇数(个)社区/行政村数(个)户籍人口(万人)面积(平方公里)GDP总量(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医疗卫生经费(万元)健康教育经费(万元)健康教育机构名称健康教育机构人数申报理由(包括工作基础、能力、意愿能内容,1000字左右,另附页)负责人:(公章)年月日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意见(公章)年月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意见(公章)年月日—7—附件2山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指标内容一、建立长效机制(18分)1.政府承诺21.县级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2.制定健康促进县(市、区)发展规划。2.领导协调机制61.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和办公室,包括卫生计生、宣传、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公安、民政、人社、环境、交通运输、税务、体育、农业、广电、文化等相关部门。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每半年召开1次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2.区县倡导“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健康促进县(市、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健康融入本部门工作,探索开展健康影响评价,在制定本部门政策时充分考虑政策对健康的影响。每年制订3条以上(至少覆盖2个部门,现有政策不计入)有利于公民健康的政策性文件和措施。1.卫生计生部门全面落实《规划》的各项重点工作,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3.工作机制61.建立覆盖政府有关组成部门、社区(村)、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成立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队伍。每年至少接受1次工作培训和1次专业培训。2.建立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网络,每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职人员。探索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人事分配和绩效考核体制。每半年至少接受1次工作培训和1次专业培训。3.鼓励探索卫生计生整合融合模式,创新健康促进工作机制。4.经费保障41.将健康促进县(市、区)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预算予以支持,健康教育机构又转向工作经费,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2.项目补助资金规范管理,专款专用。—8—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指标内容二、组织实施(12分)1.组织管理61.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计生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制定当地健康促进县(市、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部门。2.通过社区诊断和需求评估,分析当地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明确需要优先干预的问题和领域,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计生能力的健康促进县(市、区)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解决重点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措施。3.定期评价干预效果,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优先领域。4.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试点工作效果。有关部门定期整理工作进展,总结有效做法和经验,形成工作报告。2.卫生计生部门培训2开展逐级培训,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县(市、区)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能力,提高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每年至少开展2次县级培训,覆盖全县卫生计生机构的培训。3.政府组成部门和健康促进网络培训2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区县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和重点场所对健康促进县(市、区)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其发挥部门优势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每年至少举办3次多部门的培训活动。4.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21.每季度组织一次针对基层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每年轮训一遍。2.培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政策策略、健康传播方法、需求评估、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3.培训考核合格率达80%。三、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和环境(30分)1.健康社区4全区县范围内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建设,区县30%的居委会/行政村符合健康社区/健康村标准。社区居民对健康促进县(市、区)知晓率达到70%。2.健康家庭3全区县范围内开展健康家庭建设,评选出100个示范健康家庭。3.健康促进医院4在全区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60%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4.健康促进学校4在全区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50%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5.健康促进机关4在全区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健康促进机关建设,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6.健康促进企业3在全区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健康促进企业建设,20%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7.无烟环境41.区县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2.卫生计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3.全面无烟是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建设的前提条件。8.健康的公共环境41.开展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建设,环境卫生、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等指标达到省级卫生区县标准。2.对有健康困难的家庭开展适当的社会救助和社区帮扶。—9—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指标内容四、重点活动(25分)1.健康素养促进行动51.活动内容覆盖科学健康观念、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健康素养促进重点内容。2.活动形式包括在电视、移动媒体和新媒体播放健康公益广告、传播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和企业开展健康巡讲、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发放等。3.活动质量和覆盖面达到国家要求,每年直接受益人数达总人口的30%,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知晓率达60%。2.健康中国行5与全国主题一致,启动当地的健康中国行活动,要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主体作用,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优势,有效利用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年度健康主题。3.基本健康教育服务51.健康教育服务提供形式包括给辖区居民播放健康视频资料、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体化指导等。2.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服务频次和质量达到国家要求。3.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知晓率达60%。4.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51.在世界卫生日、无烟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节日纪念日宣传时段内,多部门联合,深入社区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单场活动参与人数不低于200人。2.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活动,定期听取社区居民对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5.营造社会氛围51.在本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并加强监管。2.每年组织2次以上媒体培训或媒体交流。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媒体倡导内容包括宣传健康促进县(市、区)理念,宣贯试点地区出台的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3.每年每类媒体宣传健康促进县(市、区)相关工作至少10次,累计达50次。4.居民对健康促进县(市、区)的知晓率达70%。五、提升健康素质(15分)1.健康素养水平7创建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2.行为与危险因素81.成人吸烟率下降3%。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3.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4.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10—附件3山东省健康社区/健康示范村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指标内容一、组织管理(20分)承诺倡导51.居委会/行政村公开承诺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村。2.采取召开全体居民大、倡议书入户等形式,公开倡议社区内各单位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社区/村建设。协调机制51.成立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促进社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2.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讨论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规章制度51.将健康促进社区/健康村建设纳入社区发展规划。2.制定促进社区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如改善社区环境卫生、落实公共场所无烟、促进居民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困难家庭健康帮扶措施等。专人负责51.有专人负责健康社区工作,每季度接受一次专业培训。2.制定健康促进社区/健康村工作计划,定期总结。3.档案资料齐全,定期整理。二、健康环境(20分)无烟环境81.辖区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一律禁止吸烟。2.社区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无烟标识。3.社区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自然环境61.环境整洁,垃圾箱数量满足需要,垃圾日产日清。2.使用卫生厕所家庭比例达到80%,粪便无害化处理。人文环境61.有固定健身场所和健康步道,健身设备定期维护以保证正常使用。2.有文化场所,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提供交流环境。3.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三、健康活动(50分)基本健康教育服务10辖区所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1.活动形式包括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播放音像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健康咨询等。2.活动质量和频次符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健康家庭10与区县配合,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健康家庭评选活动。主题活动301.社区每年自发组织4次以上健康讲座,讲座主题在辖区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下确定,可包括以下内容:科学就医、合理用药、传染病预防、安全急救;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母婴保健、科学育儿、健康老龄等。2.每年举办2次以健康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戒烟竞赛等。3.鼓励开展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健康小屋、健康俱乐部、健康一条街等。4.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对健康社区/健康村知晓率达70%。四、健康结局(10分)健康素养10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3.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4.吸烟率下降3%。—11—附件4山东省健康促进示范机关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指标内容一、组织管理(20分)承诺倡导51.机关/事业单位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机关。2.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公开倡议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协调机制51.成立机关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健康促进机关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2.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讨论机关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规章制度51.将健康促进机关建设纳入机构年度工作计划。2.制定促进职工健康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如改善单位环境卫生、落实公共场所无烟、促进职工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专人负责51.专人负责机构内健康相关工作,每年接受一次专业培训。2.制定健康促进机关工作计划,定期总结,健康相关档案资料齐全。二、健康环境(20分)无烟环境81.机构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禁止吸烟。2.机构主要建筑物入口处、电梯、公共厕所、会议室等区域有明显的无烟标识。3.机构内无烟草广告和促销。自然环境61.环境整洁舒适,垃圾日产日清。2.厕所清洁卫生,数量满足需要,有洗手设施。3.职工食堂应符合卫生要求,膳食结构合理。人文环境6给职工提供锻炼和阅读环境,对弱势群体有健康帮扶措施。三、健康活动(50分)健康服务151.结合单位特点设置卫生室,配备专/兼职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必需的医疗用品和急救药物。2.定期组织职工体检。主题活动351.开展工间操,定期组织职工开展跑步、爬山、球类、游泳等活动,提高职工身体素质。2.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讲座,讲座主题包括:科学就医、合理用药、传染病预防、安全急救;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母婴保健、科学育儿、健康老龄等。3.每年举办2次以健康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如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戒烟竞赛等
本文标题:健康促进区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5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