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八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粗鄙(bǐ)烂漫(màn)犀利(xì)绽开(zhàn)B.绯红(fěi)粗劣(liè)黝黑(yǒu)解剖(pōu)C.弥补(mí)折戟(jǐ)磨蹭(cèng)粗糙(cāo)D.诘问(jié)匿名(nì)禁锢(gù)畸形(qí)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翻来复去器宇轩昂鹤立鸡群忧郁消沉B.成群结队美其名曰文质彬彬困惑不解C.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粗制烂造藏污纳诟D.暗然失色不可名状美不胜收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明做事情从不拖泥带水的,总是很快就完成任务。B、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我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C、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D、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4、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4分)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⑴给加点的字注音:鉴()髻()⑵这句话用了和的修辞手法。5、古诗词名句默写(5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其二)》(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五柳先生传》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5),猿则百叫无绝。6、请给“卒”加上恰当的偏旁,填在下面句子适当的括号内(2分)他走在学校花园的小径上,垂柳的嫩叶青()欲滴,各色的花争奇斗艳,荟()一园。他蹲下身,用手抚弄着一棵被脚碾()叶子的小草,眼前仿佛出现了王老师憔()的面容,他为教育工作鞠躬尽(),耗尽了一生。二.语文实践活动。(共6分)7、(1)下表中是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获得的部分数据,请你用文字表述2011年的变化情况。(不超过35字)(2分)成人图书阅读率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2010年48.8%4.58本2011年49.3%4.72本答:调查显示,2011年(2)小丽准备对八年级同学的课外阅读目的......进行调查,她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想到了“休闲消遣”,请你用四字短语帮助她再设计两点。(2分)答:□□□□、□□□□。(3)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校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三、阅读与感悟(37分)(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8.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4分)(1)腰白玉之环()(2)同舍生皆被绮绣()(3)媵人持汤沃灌()(4)感泣辞母()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班级:姓名:考号:D.①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10.翻译句子(2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译文:11.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乙文范仲淹是:。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要求填写两个)。(二)《藤野先生》阅读(11分)(1)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2)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12、(1)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2分)13、(1)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1分)14、(1)段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15、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1分)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16、(2)段中“那一回”指的是(1分)17、从(2)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18、从表达方式看(1)段以为主,(2)段以为主。(2分)(三)母爱的颜色(10分)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④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⑥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20、第②段中第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此句刻画了“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21、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妈妈是绿色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2分)22、第⑥段中说“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们”为什么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2分)23、既然“母爱,本无所谓颜色”那么作者为什么又以“母爱的颜色”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四)阅读苏轼的词,完成第24、25题。(4分)望江南超然台①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⑤试新茶,诗酒趁年华⑥。[注释]①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外园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其名曰“超然”。②寒食:节名。我国民间习俗,寒食后两天是清明节。③咨嗟:叹息。④故国:指故乡。⑤新火:古代风俗,寒食节这天是不烧火的,节后再点的火称为新火。⑥诗酒趁年华:趁着现在年纪不老纵情赋诗饮酒。24、这首词上片写,下片写。(2分)25、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景物有哪些?(2分)三、作文(40分)在家里,我们受到父母的呵护,亲戚的关心;在学校,我们得到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在社会上,我们也得到过很多人真诚的关爱;在大自然中,我们同样享受着它的恩泽……请以“我从(老师,书本,自然……)中学到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迹工整,书写清楚,不少于600字。2、要有真情实感。班级:姓名:考号: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