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瓢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全卷共三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1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2分)A.乞.求(qǐ)贮.藏(zhù)沙砾.(lì)忧心忡忡..(zhōnɡ)B.肆虐.(nüè)摇曳.(yè)蕴.涵(yùn)量.体裁衣(liánɡ)C.秸秆.(ɡāi)囊.萤(nánɡ)晶莹.(yínɡ)招揽.(lǎn)D.招徕.(lái)囿.于(yòu)家醅.(piē)过瘾.(yǐn)2.下列形似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2分)A.遨(遨游)熬(熬夜)颊(脸颊)浃(浃窄)B.瞥(瞥见)蔽(遮蔽)赔(赔罪)培(培养)C.赖(依赖)懒(懒惰)绯(绯红)徘(徘徊)D.掠(掠过)琼(琼楼)凌(凌云)陵(陵园)3.下面这些诗句分别写的是哪些节日?填在句后括号内。(4分)(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4.“这种茶味道纯清,能显示茶的真味”一句中的横线上应填上哪一个副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也B.才C.更D.并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⑴一个学问家常常要评判和过去学者的传说,这样才能产生更新更完善的学说。⑵这次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⑶把英语对话融入唱歌之中,这种的教学方法颇受同学们的欢迎。A、修改布置新颖B、修正部署新颖C、修正布置新鲜D、修改部署新鲜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B、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7、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1).油光可鉴.()A.镜子B.当镜子照C.仔细看D.引为教训的事(2).迷惑不解.()A.分开B.解除C.了解、明白D.解释(3).广袤无垠.()A.没有边际B.界限、边际C.白色D.货币(4).非凡器.宇()A.度量B.器官C.才能D.人才8.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3分)2009年3月1日,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以其骄健的身躯,缓缓靠近与其相伴了近500天的月球,地拥抱和亲吻了月亮女神。至此,嫦娥一号卫星完成的使命,走过了绚烂而短暂的生命周期,永远被镶嵌在遥远的月球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永远的怀念。而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实验,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暮。(1)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1分)(2)将下列词语选填在文段空白处。(只填序号)(2分)A.准确B.精确C.光辉D.热烈9、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4分)(1).《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城市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3).《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4).《再塑生命》一文,仅表现了盲聋哑女孩海伦的精神追求。()10.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1)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蔓延,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2)自春节晚会上表演小品《不差钱》后,让小沈阳一举成名了。11.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世间万物一切欣欣向荣。面对大好春光,你是否诗情满怀?请写出关于春天的一首诗词!(4分)二、阅读理解。(39分)(一)(14分)“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的流下来。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桑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我读初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丁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五元钱!就为了省五元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校吧!”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12.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2分)13.本文第8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2分)14.本文第2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4分)15.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3分)第一次流出的是的泪。第二次流出的是的泪。第三次流出的是的泪。16.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了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3分)(二)(14分)我们是一家人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上“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卖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一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心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做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这样就不会挨饿了。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涨,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去翻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炊了,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座位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这样以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得想起母亲的一句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不忘。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17、(1)第五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第八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的快乐与第三段中的“我”感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3分)18、(1)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有改变初衷答应了呢?(2分)(2)“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19、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3分)20、“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2分)(三)(11分)不知故乡⑴我不知我的故乡该在哪儿。⑵襁褓中,故乡可能敢是母亲慈爱的目光,远离了母亲,我想我肯定会哇哇大哭的,不然,做母亲的有事离开何以要偷偷地走?有了记忆,故乡是的家,高高的门槛把世界分作故乡与异地,好不容易跨出大门还要回首望一望家是否依旧。稍大,故乡变作了熟悉的村子。十里外的小镇是不敢去的,害怕忘了回家的路。⑶我从来都不去想大西北的,事实却让我身临其境。于是,让我舍得为故乡流泪,让我舍得为故乡贴金。每每回家一趟,总会花些辰光去走走旧地。⑷而今,我回来了,离家五百里,都在江南,给人感觉似乎就在村口。故乡不再是少时的内涵,它是爷爷山间的息地与父母的花发和病躯。⑸故乡是酒,时久而味弥醇。⑹我不知我的故乡该有谁。⑺我知道乡下那时的干部很多,书记、会计、大队长、小队长……记得马成曾是大队长,脖子上挂只哨子,整天命令大伙今天这么这么,明天如何如何。现在他已没这份权力了,不过养了三四百只鸭子,照旧吆喝鸭子们从东到西,由南去北,每天拿来百斤谷子骗它们下蛋,据说收成也蛮好。⑻二龙一家是村子里的象征。他办了一家建材厂和一家印刷包装厂。效益一直冒尖,镇上好多人都想他的厂。董事长、总经理是他的头衔,西装革履,戴副变色眼镜。手握大哥大,挺像回事的,这回叫我在城里帮他找辆车子,说“桑塔纳”差了些,要进口,钱不在乎,要的是气派。⑼故乡是春,朝气袭人。⑽我找不着我的故乡的人,不管时空。⑾我的故乡是低矮的民房与的村路,穿着补丁衣裳的的村姑村夫和到处瞎奔随地拉屎的猪羊。自来水与煤气灶,皮茄克和我表弟的胯下“马”,大婶的指间“星”,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⑿可是,我有故乡。我曾经在那儿生养,浓浓的乡音是不灭的印记,不然,有聊无聊时,我怎会有意无意地念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