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第1页2013--2014年度下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撒哈拉是一片ɡuǎnɡmàowúyí()的沙漠。(2)我想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受着个人经历的jìnɡù()。(3)我四处打听,也yǎowúxiāoxī()。(4)多少的qǐpàn()死心、怨恨、懊悔。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C.泰戈尔的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第2页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从他的英雄事迹中,给了我很大的鼓舞。B.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易的蜜橘贮存的方法。C.全世界的植物,一年中能制造出好几千吨有机物。D.不管身体条件这么差,小莉还是坚持刻苦学习。5.仿写(4分)例句:对我的家,母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对母亲的爱,我则是一条喧嚣浮躁的小溪,我永远只能是它的支流。仿句:对我的爱,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母亲的爱,我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10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对下列四句中划线词语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④食不饱,力不足A.①和②读音相同,意义不同。B.①和④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页8.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文言文(9分)学者有四失①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①选自《札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或失则多:意思是,有的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精练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①或失则多,或失则易.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3分)A.教者必知之B.虽与之俱学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D.学而时习之11.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文体阅读(10分)大地的震动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拼合”起来的。这些地壳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的错动、挤压、分离,都会产生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地壳的薄弱部分就会发生断裂,把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引起大地强烈的颤动,就产生了地震。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至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第4页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据测定,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20千米。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目前已测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也就是说,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0多倍,是6级地震的约1000倍。按照震级的大小又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超微震,震级小于1,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人们也不能感觉;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人们有感觉,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汶川地震测到的最大烈度达11级。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由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几种地震。一种是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强烈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另一种叫陷落地震,这种地震是由于地下的空洞坍塌而引起的地面震动。再一种是由于人类进行巨大爆破而引发的地震,叫人工地震。这几种地震的强度、影响范围和破坏性,都远远比不上构造地震。地震产生的根源在地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都有一些微观和宏观的征兆。比如,大地震发生以前地形会发生变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颜色等也会发生变化,地电出现异常,指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甚至失灵,气候反常,一些动物也会有异常的反应。有时,地震出现之前,还会听到地下发出闷雷般的地声,看到天空出现红、黄、白等颜色的地光。现在,我国各地都建立了地震观测台站,观测、记录、分析各种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和数据。但是,地震测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目前还是个世界难题,这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准确预报地震这个课题,正等待着有志者去完成!12.下面是依据本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进行的分类,选出不恰当的一项。()(3分)A.根据人是否有感觉,可分为无感地震和有感地震。B.根据震级和烈度的大小,可分为9个震级和12级烈度。第5页C.根据是否有人为因素,可分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D.根据地震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地震和非构造地震。13.地震破坏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震级与烈度的联系与区别。(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学作品阅读第十一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的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了。乡里也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正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的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它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了一起,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既教他们读书又教他们唱歌跳舞的女老师。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书到了,孩子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去送这位他们喜爱的代课教师。那天,就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突然她听到背后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越来越大,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啊!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那哪里是念诗,那分明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再也走不动了,她跑向山坡和孩子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于是她成了第十一位教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而她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男教师对我说:“咳,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子里,可惜上面连照片也没有。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我们这所学校,已经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第6页这是我和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还告诉我:“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我问他:“是什么?”他当时没有立即告诉我。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村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孩子们每天早读都在怀念他们的老师!1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