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企业生产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1
1企业生产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及提高生产效率第一节生产控制的任务生产计划能否完成,除了计划本身要合理外,生产过程中的执行与控制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生产计划工作完成之后,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如何保证计划得到一致性贯彻执行,这就是生产控制的问题。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生产管理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而生产调度是为了达到生产计划目标在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事中”调整措施,是过程控制方法和手段,如图1所示。生产大纲与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作业计划计划执行工作分配领料单操作规程进度表过程控制作业统计进度分析作业调整信息反馈图7-2-1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计划层控制层一、生产控制的定义及内容生产控制,是指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组织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在2实施中及时了解计划与实际之间偏差,分析其原因,通过生产进度调整,劳动力的合理调配,生产能力的合理利用,准确控制物料供应等措施,以达到如期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生产任务。生产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控制是指从生产准备开始到进行生产,直至成品出产入库为止的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它包括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制及调度、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内容。狭义的生产控制主要指的是对生产活动中生产进度控制,又称生产作业控制。二、生产控制的作用与特性生产控制是保证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完成的有效手段,是协调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力工具,是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生产控制具有层次性与集成性两个特性。1、按照生产管理的运作空间划分的三个生产控制层次(1)订货控制生产控制的第一层次是订货控制,这表现在定单优先权的分配,根据需求与生产能力,决定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保持需求与综合生产能力的平衡(粗能力平衡)。订货控制是属于高层决策问题。(2)投料控制当生产计划决定以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投料生产,即物料采购计划与零件加工的投入与出产进度安排。在这一层次的控制主要是物料的购进跟踪与反馈,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的平衡(细能力平衡),保证产品能按订货要求的期限出厂。(3)作业控制作业控制是最底层的生产控制活动。作业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作业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任务的分配(计划执行),然后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与跟踪,把执行的信息反馈给计划部门,修正计划。32、生产控制的集成性生产控制的集成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纵向集成。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必须进行统一指挥调度,上下层计划的执行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信息反馈。二是横向集成。生产过程控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集中控制,另一种是分散控制。一些流程企业,其生产特点有利于实现集中控制。但是一些离散加工制造企业,则一般采用集中与分散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三、生产控制的方法根据生产管理的自身特点,常把生产控制方式划分为以下三种。1、事后控制方式事后控制是指根据本期生产结果与期初所制定的计划相比较,找出差距,提出措施,在下一期的生产活动中实施控制的一种方式,属于反馈控制,控制的重点是下一期的生产活动。事后控制方式优点是方法简便、控制工作量小、费用低。其缺点是在“事后”,本期的损失无法挽回。这种生产控制方式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在成本控制中。由于事后控制的依据是计划执行后的反馈信息,所以要提高控制的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具备较完整的统计资料;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要客观;提出控制措施要可行。2、事中控制方式事中控制是通过对作业现场获取信息,实时地进行作业核算,并把结果与作业计划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若有偏差,及时提出控制措施并实4时地对生产活动实施控制,以确保生产活动沿着当期的计划目标而展开,控制的重点是当前的生产过程。事中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实时”控制,保准本期计划如期完成。这种控制方式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事中控制的依据是依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为依据,为了提高控制的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具备完整、准确而实时的统计资料;要决策迅速、执行有力。3、事前控制方式事前控制是在本期生产活动展开前,根据上期生产的实际成果及对影响本期生产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预测,制订出各种控制方案(控制设想),在生产活动展开之前就进行针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可能变化而调整“输入参数”实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方式,确保最后完成计划,属于前馈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的重点是在事前的计划与执行中有关影响因素的预测上。要做好事前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对各种影响因素未来变化趋势要有充分认识;对各种影响因素未来变化的预测要准确。四、生产控制的程序生产控制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1)制定控制标准所谓控制标准指的是对生产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产品的质量特性、生产进度等规定的数量标准。常用各项生产计划指标,如消耗定额、产品质量指标、产值指标等表示。(2)检测比较检测比较就是利用各种生产统计手段去获取各种生产信息与所制订的各项控制标准做对比分析,以期找出差距。5(3)控制抉择控制抉择就是根据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纠偏的各种措施并进行选择。(4)实施控制措施实施控制措施由一系列具体操作组成,实施如何,将直接影响控制的效果。五、生产控制任务1、生产控制的具体任务(1)作业的安排或分派检查生产计划规定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机床设备、工艺装备、材料、零部件及操作人员等),并向各个操作人员或作业班组进行作业分配。(2)差距的测定在进行作业过程中,按预定时间及顺序检查执行计划的结果,掌握计划质量与实际质量的差距。(3)差距的处理根据发生差距的原因、差距的内容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首先,要预测差距的发生,事先规划消除差距的措施,如发掘加工潜力、加班、动用库存、组织外协等。其次,为了调整产生差距后的生产计划,要及时将差距的情报向生产计划部门反馈。再次,为了使本期计划不做或少做修改,将差距的情报向计划部门反馈,作为下期计划调整的依据。(4)提供执行计划结果的情报查证生产进行情况和完成时刻,提出报告,并将执行计划的结果整理成数量、质量、成本等资料,汇总为统计分析报告,为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提供必要的情报。2、完成生产控制任务的组织保障生产控制任务的完成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的机构或系统,但都具有一6些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强调控制和弹性控制的程度即通过规章制度、严密监督等手段所进行的强制控制或自觉控制。(2)进行考核的频度即多长时间进行一次监督与考核。(3)目标控制与程序控制的程度即控制系统只是检查生产实际结果(如每月项目完成数量、质量、产值、工时等情况),还是对生产程序、生产方法也随时进行检查。六、生产控制方法1、跟踪式控制根据生产计划的要求,随时检查、分析生产进度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设法将任何威胁计划的工作和被忽视的生产细节改正过来。在大量流水生产企业里,要跟踪每一条生产线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备;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物资、质量的变化;生产中每一条生产线的停歇可能造成的后果和扭转被动局面的紧急措施;生产中各条生产线的节拍、生产的品种、数量以及生产线之间同步化的衔接等,捕捉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矛盾或隐蔽的问题,并制定措施加以解决。2、逆向式控制逆向式控制的原理同看板方式的原理是一致的,它以企业最终产品的产出(入库或交付)作为控制的起点,对于市场经常需要的产品,是以库存量为起点进行控制,如果是不定期小批量(订货)的产品,则以满足交货要求作为控制的起点。3、持续改善式控制7按照精益生产方式或精益思想和约束理论,不断发现生产过程中浪费或生产流程的瓶颈,以现场控制和关键控制实施持续改善,提高生产效率或水平。第二节生产调度系统一、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和要求1、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①检查、督促和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②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工作。③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件、部件、毛坯、半成品等的投入和生产进度,及时发现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④对轮班、昼夜、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和其他生产信息(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工时损失记录、机器损坏造成的损失记录、生产能力的变动记录等)进行分析研究。2、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对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和准确。所谓快速,是指对各种偏差发现快,采用措施处理快,向上级管理部门和有关间接反映情况快。所谓准确,是指对情况的判断准确,查找原因准确,采用对策准确。为此,就必须建立健全生产调度机构,明确各级调度工作分工,建立一套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调度工作制度,掌握一套迅速查明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对策的调度工作方法。二、生产调度原则8(1)计划性原则生产调度工作应服从生产计划的指导,围绕完成计划任务开展调度工作业务。同时发挥调度工作的灵活性,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及修订生产作业计划。(2)集中性原则各级调度人员是生产领导的助手,一般在生产主管的统一领导下,按各级领导人员的指示行使调度职权和发布调度命令,做到步调一致,指挥集中,而不能各行其是。(3)预见性原则调度工作应以预防为主,不应以“救火”为主,做到防患未然。调度人员的基本责任,就是及时预防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脱节现象,是调度工作处于事先预防、实现控制的主动地位,而不应只是事后抓缺件、堵漏洞。(4)及时性原则调度人员应及时迅速了解生产中出现的不平衡及各种信息,尽快采取措施,以免造成生产间断及不必要的损失。(5)行动性原则在生产调度过程中,当发现生产进度发生偏差时,要采取措施,要有行动落实,不能熟视无睹。(6)效率性原则调整生产要及时,讲效率,行动要果断,不能延误时机。如果行动间断,一个工序出现的问题会使整个生产线连锁反应,从而造成更大损失。(7)关键点原则生产过程的问题很多,生产调度人员要善于抓住关键点,把重点工作放在重要的工序和薄弱的环节上,解决生产瓶颈。(8)现场原则生产调度工作应贯彻现场主义思想,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要向职工讲明完成任务的意义和作用,并依靠群众协调各生产环节,协同完成任务。9(9)系统性原则生产调度工作要认识到生产过程及其要素的内在关系或规律,要注意系统性,切忌因为调度破坏系统性,因为系统性遭到破坏而又忙于调度。三、生产调度工作制度(1)值班制度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各车间、班组生产情况的正常,需要建立调度值班制度,调度人员与车间一起进行跟班,随时解决生产轮班中出现的生产问题,并做好调度值班工作纪录。(2)会议制度调度会议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的一种团队管理方法,开好调度会议是搞好调度工作的基础。调度会议要做到会前有准备,会终有决议,会后有落实和检查。(3)报告制度为了使企业各级管理者都能及时了解生产进展,需要建立调度报告制度。调度报告有书面的正式报告和口头的非正式报告两种方式。正式的调度报告一般按照企业调度工作的要求,定期对某段时间的生产调度情况进行的总结性报告,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和建议作为报告的内容向主管生产的负责人提交;非正式的报告是在调度过程随时都需要的一种报告制度。(4)现场调度制度就是到生产现场去讨论和解决妨碍生产进行的问题。大部分一般性的协调问题,有调度员在现场处理。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的关键问题,应有领导、技术人员、调度人员、车间有关人员和工人在现场共同研究解决。(5)班前班后会制度班前会主要是布置本班应完成的任务和注意事项,班后会主要是检查当班计划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6)电话调度制度在电讯网络延伸到车间、工段的企业,由厂召开10电话碰头会,了解上班生产情况,布置当班计划要点,了解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布置解决的方案。四、生产调度工作程序存货生产型与定单生产型的调度工作的任务与程序有所不同。在存货生产型中,是根据市场预测及有关部门生产计划来决定生产数量、安排作业计划的。接到定单时,一般可从成品库直接提取产品,而不必等候生产;原材料及工艺装备等是配合生产预先采购及准备的,生产调度发出生产命令后直接向仓库领料,而不必等候采购。定单生产型是在接到定单之后才开始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并据以制定原材料等的需求计划,再采购原料,投入生产。但部分常用
本文标题:企业生产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15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