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16一轮复习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8--19世纪的世界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殖民扩张示意图英国的议会大厦启蒙思想影响扩展近代化潮流◎18--19世纪的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线索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器物层面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度层面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层面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试说明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一、地主阶级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先进生产方式传播鸦片战争战败,清朝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危机)代表林则徐:《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意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向西方学习,维护封建统治实质: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结合引自魏源《海国图志》的材料,回答问题:(1)《海国图志》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2)西方长技是什么?魏源的思想又有怎样的局限性?(3分)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①长技: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②局限: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性;没有真正付诸实践。《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大国崛起.日本》(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直到1860年咸丰皇帝才颁布了学习西方技术的上谕。——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制夷之梦-转瞬即逝(2015·江苏苏锡常镇二模·22)(14分)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例说明。(4分)影响:开眼看世界(睁眼看世界);思想启迪(思想解放的开端;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2分)举例: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或《各国律例》、《华事夷言》)等。(或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人1分,事1分)材料二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4分)原因:不用忠臣,用奸臣。(2分)后果:反对(延误)改革,加强旧体制。(2分)一、地主阶级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背景:——“中体西用”2.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实质:实践:代表: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利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意义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活动分类旗号活动成就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思想教育自强求富(1)安庆内军械所(2)江南制造总局(3)福州船政局(4)天津机器制造局(1)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2)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1)创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2)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3)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什么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014·江苏单科·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自然科学)类)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C鲁迅先生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是近代第一鞭子,一鞭于背痛不可当,方打开久闭的门户,睁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着一鞭,开始学西方造船造炮,“但只准学这一点,其他不能要”;甲午海战第三鞭打来,才知西人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没有科学,没有经济、政治的变法不行。一步三回头,以致使中国引进西学、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运动的步伐缓慢,进展跨度小,而且偏狭浅近。——毛磊等《中西500年比较》(2016·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1.维新派(1)早期原因:洋务运动的展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主张: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经济、文化、政治王韬、郑观应等为维新思想的发展奠定初步基础(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5)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从中可见,该思想家()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C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1.维新派(2)发展背景: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代表(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变法,君主立宪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用民权否定君权实践:戊戌变法(1898年)意义:是思想解放潮流,起思想启蒙作用利用儒家思想宣扬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特点:②民族危机加深——民主共和2.革命派(2014·江苏南通三模·8)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到:“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C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维新思想;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维新思想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西学,批判封建思想,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为中国文化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郑大华《晚清思想史》民族觉醒思想启蒙(2015·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据材料一,指出构成社会思潮的要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的主要进步思潮。(5分)要素: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有较高理论价值。(2分)思潮:经世思潮;洋务思潮;维新思潮;爱国主义思潮;民主主义思潮。(3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
本文标题: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16一轮复习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6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