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洋溢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这既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现在的学生却热衷于庆祝“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国节日,对于传统节日所知甚少,甚至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更是一所无知。因此,如何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来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引入主题,提出探讨问题。(本项活动在第一周进行)我们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确定活动的主题。在主题班会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确定了开展“走进我国传统节日的活动”的主题系列班会活动,打算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项活动,以培养学生珍视民族传统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在动员班会上,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内容,从中发现本次综合实践课研究的课题。并围绕主题,全班讨论,提出以下问题:(1)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2)这些传统节日是怎么来的?(3)在这些节日里有哪些习俗?(4)有关节日的诗文有哪些?(5)有关这些传统节日的传说、神话有哪些?(6)这些传统节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7)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二)归纳问题,分组确立课题。(本项活动在第二周进行)在第二周的班会上,我们组织以下活动:1.进行自愿组合,建立课题研究小组;2.推选小组长,选好课题,制定活动方案,小组分工;3.制定活动计划,聘请老师检查指导;在上述活动中,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小组的集体智慧,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每小组安排1人记录方案,方案制定好以后,由辅导老师和学生商讨本组的计划是否周全,是否有活动的方式,是否有具体方案,分工是否明确,资料收集后怎么整理汇报等。在本周主题班会上,由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的结果。由老师和其他小组组长对此进行研讨、修正。(三)组织实施,调查采访探究。(本项活动在第三周进行)在本周班会上,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选的课题,按照制定的方案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网上调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我们与学生一起到公冶长书院、庵上牌坊、老子山、汉化石墓等地实地考察,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以及诗歌等,了解社会、风土人情,让学生通过传统节日的调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四)成果展示,交流评比奖励。(本项活动在第四周进行)在本周的主题班会上,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按课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分类整理,精心概括,要求做到中心突出,要点明确。然后由每个小组一一将研究成果的在班会上进行回报。在展示会上,学生们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味,从“清明时节雨纷纷”中体会到四季变化的奇妙,从端午节中知道了吃粽子的习俗,讲述出了介之推与晋文公、赛龙舟与屈原投江的故事,通过“行、习、赏、唱、礼”等形式,加强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普及,提高了学生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理解和认同。班主任、辅导教师和其他组长担任评委,逐一进行点评,打出所得分数,对优胜小组颁奖鼓励。三、取得的成效通过这一主题活动,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会多种形式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调查、走访、交流、展示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资源,发展学生的人格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资料整理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操作中注意的问题1、这一活动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之上;2、在这一活动的实施中,班主任的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必不可少,绝不可撒手不管,放任学生自由安排;3、班主任要重点做好分组活动的选择指导工作,做到每一个节日都有研究,且课题不能重复;4、班主任要突出指导好小组长开展工作,经常进行工作调度;5、班主任要充分调动班内每个同学的参与意识,使每位同学都能体味到参与活动的成功和喜悦。世界环境日活动计划指导思想:六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的世界环境日,为了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促进爱护环境的自觉行为,营造人人讲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我校以“美的环境陶冶美的心灵”为指导思想,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并把环境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人格教育之中,增强环境意识,促进爱护环境的自觉行为,营造人人讲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开展此项活动。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宣传环保知识,令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环境面临的问题。由我做起,由身边做起,通过行动保护环境。活动主题:“环境与你同在”活动计划:一、加强舆论宣传,形成环保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学校的“三中之声”广播站、班会、橱窗、展板等宣传手段进行环保宣传,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分发宣传资料,挂出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做到人人知晓,人人重视。二、组织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师生人人树立环保意识。环保是大家的事情,我们在学习上要以活动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学生,以达到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1、各班要组织一次以环保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可以组织学生在班上进行演讲,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讨论,或者选取相关的环保学习资料在班上进行朗读交流。2、各学科教师都要结合学科教学,尽量联系环保的内容,丰富学科教学,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传授环保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和巩固环保的理念,教育学生“环保要从我起”。3、语文学科要根据计划开展一次环保征文活动。其内容要与考试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说心里话。学校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征文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4、组织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创作关于环保的宣传画,通过绘画使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学校要及时将其中的比较优秀的作品张贴在学校宣传橱窗内,以形成环保宣传的良好氛围。三、具体活动项目:(一)、6月1日前各班出好一期专题黑板报,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学校出好一期环保专栏,写两条横幅宣传标语,在校园内悬挂。(二)、各班开展争当绿色小卫士主题活动,写出一份“争当环保小卫士”决心书,决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水龙头在滴水时或者没人时灯仍亮着,就顺手关掉;生活用品用完后,就分类处理而不随手扔掉;购物时,能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制造白色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并评选校园环保小卫士。(三)、开展环保有奖征文竞赛,并选评出若干个奖励名次。(四)、开展“我爱家乡”摄影比赛(五)开一次讨论会:对滨海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六)在城区组织一次清除白色垃圾活动,在校园内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除杂草、护草坪花木(七)为了更好地体现绿色行动活动主题,做育绿、护绿,做绿的使者,特要求全体同学努力关注实践随手可做的60件环保小事。1、使用布袋;2、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3、倡步行,骑单车4、不燃放烟花爆竹5、双面使用纸张6、节约粮食7、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8、随手关闭水龙头9、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0、一水多用11、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12、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13、使用节能型灯具14、修旧利废15、提倡观鸟,反对关鸟16、不捡拾野禽蛋17、拒食野生动物18、减少贺卡的使用以救护树木19、不在江河湖泊钓鱼20、少用罐装食品、饮品21、不在野外烧荒22、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23、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养24、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25、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26、不围观街头耍猴者27、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28、不虐待动物29、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夹子、笼网果断拆除30、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31、在房前屋后栽树32、节省纸张,回收废纸33、垃圾分类回收34、旧物捐给贫困者35、回收废电池36、回收废金属37、回收废塑料38、回收废玻璃39、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40、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41、少吃口香糖42、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43、节约使用物品44、优先购买绿色产品45、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46、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47、反对奢侈,简朴生活48、避免旅游污染49、参与环保宣传50、做环保志愿者51、爱护古树名木52、保护文物古迹53、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54、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55、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56、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57、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58、认识环保标志59、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60、不吃田鸡,保蛙护农活动效果:通过“六·五”环境教育宣传系列活动,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环保意识,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环境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将在平时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努力抓好环保教育工作,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人自觉的行为。传承节日文化经典浸润人生——关于青阳县实验小学《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有着许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它包括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娱乐文化等,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间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我们都面对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对我校部分班级抽样了解,15%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来有一点了解,而50%的学生连节日与具体的时间都对不上号来。分析其原因有二:其一、国家课程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是教育的空白区;其二、缺少探究的氛围。学生过的每一个节日,除了吃,就是玩,没有创设一种挖掘、探究节日“实质”的氛围,学生固然就一无所知了。为了让我们的国粹再现其精华,也让我们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008年3月,我校进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让学生传承节日文化,用经典浸润人生。二、课程开发的意义(一)顺应时代的呼声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积淀。2008年国务院规定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假日。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曾建议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他指出建议的出发点并非为了休假,而是为了广大群众能利用假期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回味悠久历史,享受民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直接手段之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便捷手段之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民族学者们也指出: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要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这种文化活动,了解文化的源流。2002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随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二)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课程的开发必须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我校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办学特色,传统民俗节日在中国民众生活中经过了几千来的自在的、自发的传承,早已经形成了世世代代传习不断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的素材。这些内容,在国家课程很少涉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从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结构。(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民族节日是最富有文化意味的。如春节,它就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多种文化。从大年三十的吃饺子、吃团圆饭,延伸至正月十五的吃圆宵,体现的是饮食文化;裱剪纸、贴窗花、唱快板,突显的是民间艺术文化;对对子、贴春联之类,这吟诵的是诗词文化;赶庙会,唱大戏,这热闹的便是戏曲文化;还有玩
本文标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6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