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文主义概括摘要:本文简单综述了人文主义的产生背景,介绍了人文主义中西方发展历程,人文主义的历史影响,结合我国的社会背景介绍人文主义,最后阐述了人文主义的深层次矛盾和未来方向。关键字:人文主义;发展历程;社会背景;未来方向1.人文主义产生背景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两者目的虽相差很大,但矛头都指向腐败虚伪的罗马教会,罗马教会极力抵制宗教改革,不惜发动战争,而没有抵制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产生于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以及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人们不满足于长期受迫于落后的教会,开始寻求自由、平等以及两性间的关系,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人文主义在西方进入蓬勃发展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出现在晚明时期,专制主义的强权政策,使人们反抗的人文主义显露,但是究其根源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红楼梦中突出了封建“礼乐”的残忍,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则是对封建礼教婚姻的一种抵制。人们追求自由的思潮开始显现。2.人文主义的中西方发展历程2.1西方发展历程可分为西塞罗时代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十八世纪德国的人文主义。西塞罗时代此时的人文主义既有其成就,亦有其限制。其成就在:这种人文主义能极成有教养、合规范的社会政治生活;其限制在:这种有教养、合规范的社会政治生活,只是外在的重秩序、尚和谐,实不能凝聚收摄于人的生命中而得以最后的贞定。因此,可以说,此时的人文主义所成就只是外在的、形式的、美的人间境观,而这种美的人间境观是外在的、形式的,因而是松散的、虚脱的,随时可以滑坠堕落。这是因为,人文主义若只落实在现实的生活情调之上,即是松散的、无“本”的,而无“本”,则自身并不能挺立得住。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人文主义之得到世界的意义。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依然承继了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传统——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桎梏的对峙和超脱。此时的人文主义还是停留在外在比照之后的补救,而不是人自身的自觉自立。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虽表示人性的觉醒,个性自我的觉醒,然其所谓人性仍只是对自神本落下来而说,而落下来自其自身而观之,又只是一个浑沦的泛说,而个性自我亦只是一个浑沦的整全,因此亦只偏于就才情气而说。十八世纪德国,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对启蒙思想的“抽象的知性”的反抗而成立。启蒙思想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反省而作的凝敛、收缩与沉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因执着于生命个性的欢欣而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和艺术,但这种成就是基于个体生命对大自然的爱好与追逐,它并没有收缩回来在主体内作超越的反省与分解。2.2中国发展历程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起始于晚明时期,随着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状况,抵抗封建专制主义越来越强烈,但是随着清军的入关,本以为可以推翻封建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潮再一次被狠狠的打压,又一次进入了封建专权皇朝统治。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20世纪初五四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在国内学届的传播被推至沸点,随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国家,但随着新中国成立的1949-1977再一次沉寂,在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同时被视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人文主义受到批判,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到来,出现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各种文化兴荣发展,1991年至今的重塑复兴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外延以及在现代化语境下的接纳和认知开始得到中国化地重塑。3.人文主义历史影响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其表现出了巨大的历史影响:1)肯定了“人”的作用,否定了“神”的作用。中世纪封建宗教神学宣扬“神”是万能、是能够主宰一切的,要求人们严格奉行禁欲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要重视现实生活,反对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号召人们从封建神学的一切桎梏中解放出来。2)冲破了禁欲主义,从三方面解放了“人”。在“人权”方面解放了“人”;次,在“人性”方面解放了“人”,宣扬人人有权享受爱情和幸福、和平与自由等;在“个人自由”方面解放了“人”,严肃指出信教就要遭到剥削与奴役,就会失去个人自由。3)否定了中世纪封建神学文化,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新文化。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文化科学知识,重视人的经验和现实价值,要求人必须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人的精神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文化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此,资产阶级新文化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4)推动了当时反封建斗争的发展。他们冲破禁欲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向封建主阶级展开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如莎士比亚主张消灭封建割据,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斗争的政治倾向。4.我国的人文主义发展20世纪的四个时期1)20世纪初的发现期。五四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文主义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话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半中世纪式的经济和社会状况,白话文问题,必须把个人从传统思想、制度和习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等等。“五四”时期的中国人虽也提出了个人自由、个人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等要求,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中世纪欧洲人所不曾提出的要求。由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以及它从19世纪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所得到的经验,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强烈地要求中国成为一个经济独立和个人经济平等的国家。正由于此,民族主义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导致不久以后发生的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冲突。但不可否认,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轰轰烈烈的人文主义运动。2)新中国成立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的人文主义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帽子,人们习惯将它简单划归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属性,建国后的近30年间,在高度强调意识形态之别的背景下,西方人性论和人文主义受到了批评,国内为数不多的相关评价因此被赋予了深重的时代特色和政治偏见,对欧洲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总体研究则有意识的停滞了。比如从新中国成立后大学人文课程的变革可以发现,原来的人文学科大学公修课由原来的通识课转变为纯粹的政治课,而且人文学科专业课的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走向了窄口径、专门化的培养模式。这一转变大大削弱了人文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基础。这一时期,人文学科减少过多;学科发展所需要的无形的历史积淀在院校合并中流失了;强调高度的集中统一。3)改革开放。1978-1990的“发现与争鸣”期,全面推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道主义”引发的学界大争鸣的开始,以及国外人文主义研究成果的译介,国内学者对人文主义的体认进入了新时期,政治化、阶级立场化的外衣逐渐被有意识剥离。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文化改革,使人们阶级立场逐渐淡化,开始谋求各阶层的全面发展。开放的政治政策也使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人文主义的各种思潮研究丰富多样。4)1991年至今的复兴与重塑期。随着改革开放头十年外国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井喷式的引入,新时期的中国走过了一个“启蒙期”,开始步入一个自觉的省视和探讨的新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确立,在此基础上,“人文主义”的内涵、外延以及在现代化语境下的接纳和认知开始得到中国化地“重塑”。例如党的十六所提出的新时期的人文关怀又将人文主义中国话更加鲜明具体。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报告。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今后工作的基本任务中,始终充满着浓厚的社会主义人文情节。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胜利召开,把我国社会主义人文关怀,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十六大新时期人文思想体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人文关怀,与资本主义的人文关怀有着更本不同的性质。第一,我国的人文主义关怀,始终坚持了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公平的社会关怀。第三,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始终把广大劳动人民置于人文关怀的中心地位。第四,我国社会主义人文关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怀。第五,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是党的“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第六,我国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关怀。十六大提出的新时期的人文主义,既反映了时代的根本要求,又符合中华名族的振兴、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5.深层次矛盾和未来方向由于袭来已久的人类中心主义所使然,不少人把征服大自然当作自己的一项伟大的计划,因而人类在很多情况下与自然界万物的关系呈一种对立的状态,并且随着人类的征服欲望的膨胀,这种关系就变得愈来愈紧张,作为一个直接的后果,大自然便不断地对人类施以报复,人们虽然习惯于与天地奋斗,但在面对自然界的报复和巨大灾害面前显得十分无力,今年来由于人类过分的强调自我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导致了各种生态危机,这也使得人文主义者不断反思人文主义出现的弊端,开始重视自然科学主义。另一方面,在当今的后现代和全球化时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受到了质疑,以人作为思考的研究对象的传统的人文主义和人文学科也出现了危机。在后工业社会,机器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达到了排挤人工的地步。人类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便不断地试图改进生产力,发明创造出各种先进的机器,以减轻人类自身的劳动强度,并且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现代化的大计就是这样一种美好愿望的具体实践。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的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日新月异,面对机器工业的发展和改进,人的力量受到了大大的限制,人类可以拥有任何发明创造,但常常却会创造出连自己也无法驾驭的东西。一些有着先进智能和多种功能的机器的发明使其广泛地用于包括军事和日常娱乐在内的各个领域,确实快捷有效地解放了人的工作,但最终却导致人的作用被取代,大量的技术工人被推入了失业大军。人类创造出来的高科技自己都无法完全接受,比如克隆技术,人类创造出了可以替代自己的东西,人的价值在逐渐的被削弱,由此而引发了人文主义危机。由人文主义的危机而诞生了后人文主义。后人文主义认为,人类已经不再是地球上曾被那些人类中心主义者所认为的唯一有生命的物种,他和其他一些有生命的动物以及自然界的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而在这种相互依赖和共存的状态中,人类虽然地位显赫和特别,但不一定永远是其他物种的主宰或主人,他有时也会受制于自然界其他物种或受到后者的挑战和威胁。人类便开始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了,动物研究和生态批评的兴起就是文学理论批评界率先作出的反应,因为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对自己所生存的地理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也最容易将自己的感受和反应诉诸笔端。动物研究者和生态批评家实际上想告诫人们,不要忽视动物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它们是人类所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物链,一旦这个链子断了,人类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后人文主义还重新思考并探讨了人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机器的关系。后人文主义就是对人类在现代时代的作用的一种改变或改写,他虽然发明创造出了各种庞大或精致的机器,但这些机器一经创造出来就会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变化。回顾近二十年来,计算机和手机以及更为先进的人机合一体的问世和不断更新就给当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本来由人工去做的工作现在完全可以被机器所取代,同样,许多青年人反而成了机器的奴隶,离开手机和计算机几乎一天都无法生活和工作,而一些病人或从事特殊工作的人离开了人机合一体更是无法生存。总之,人文主义的黄金时代已经不会再来,未来的人文主义理论将与其他理论共同存在和发展,理论的多样格局和多元话语的共存却形成了后理论时代的特色。参考文献[1]李广柏.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100-108.[2]蒋怡.西方学界的“后人文主义
本文标题:人文主义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