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有向着美好事物前进的可能性及方法与路径---读《孟子》有感
人有向着美好事物前进的可能性及方法与路径——读《孟子》有感上学的时候,总是憧憬外面的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毕业之后,一路的风雨洗礼,一路的岁月沧桑,经历了迷茫、失落、痛苦,经历了无知、嘲笑、无助,渐渐觉得很多事情并不我是我所认为的那样美好。虽然大道理随处可见,但究竟大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在我们生活中又有何现实意义?为何有时我认为是讲义气的事情,别人却认为是傻冒,自私的表现?报纸、媒体上很多“拼干爹、傍大款、包小三”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回到自认为民风淳朴的乡下,谈论男女婚嫁的事,就有这样的言论:“女孩子不要求有什么本事,只要模样俊俏,找个有钱人嫁了,这辈子就衣食无忧了。管他长得帅不帅,心思花不花,有钱比什么都强.”总之一句话,一切向“钱”看。曾抱着一颗赤子之心看世界的我,一度迷茫。觉得说的很现实,想想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之前的价值观在动摇,找不到人生所谓“幸福”的方向,甚至有了厌世的念头。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讲话,提出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提出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我们80后的一代人眼里,传统文化是什么?很多人都可能一无所知,朦胧的印象里“仁”“中庸”“八股文”之类,甚至表现到人的精神状态上会想起鲁迅文章里的“孔乙己”之流,都是糟粕、过时的东西。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是呀,传统文化到底有没有现实意义?只有读了才知道,才知道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有句话说“开卷有益”,现在想来不无道理。说起孟子,相信大家对他的著名论断“人之初,性本善”恐怕不会太陌生。孟子(公元前372-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我们很多80后语文学习的环境是以现代白话文为基础来学习的,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很差,全书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看完。我觉得对我感悟最深的莫过于《孟子》.告子中的“四端”学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从现实的角度来理解:“人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向善和提高的可能性。”既然有可能性,就应当有实现的方法和路径。从本书中我认为有以下2点。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书中提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上述历史中名扬千古的贤者,无不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个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结合我个人近几年的成长经历,这段话的道理已经深深映入我的心里,时常让我受到我鼓舞和激励。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影响我最深的就是婚前和婚后的这段人生经历,给我以启迪。2009年没结婚之前,可以说自己还是一个彻底的享乐主义者。上网、喝酒、挥霍、游玩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有时候兜里没钱的时候还想着如何消费,根本不考虑明天会怎样。婚后不久,孩子出生了,为了照顾孩子,爱人辞去了工作。家里的房贷、奶粉、水电费、物业费、网费、电视费、生活开支等全部落到我一个人的肩上,工资本身不高,少了一个人收入来源,压力增加了近2倍。既要帮忙照顾孩子,又要应付各项生存开支,还要处理双方家庭的关系,看孩子时常弄得孩子嚎啕大哭,每月的开支经常入不敷出,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家庭矛盾也不断升级。近2年多的时间里时常感觉胸口有块巨石,无形的压得我好难受。独处之余,就常常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当初努力一些的话,如果毕业能节省一点,不胡乱挥霍的话,人生的境遇是否会有不同呢?甚至到2013年春节,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危机感越来越强,我也渐渐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我就给自己定了3个要求:1、少看电视,少上网;2、集中精力学习,积极参加资格考试,为自己职业技能提升打下基础;3、有业余的收入来源,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努力去做,哪怕失败也要敢于尝试。经过近大半年的改变,电视少看了,上网基本上不去了;有了资格考试的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几乎每天都会看30页左右的书;其他的活动也积极参与起来,出去摆地摊卖核桃、弱电工程拉业务、社区春晚活动策划等,通过这些经历,也在不断的磨练自己,未来前行的方向渐渐清晰起来。二、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能一心两用。《盂子•告子上》里有句话叫“虽天下有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大概意思为: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强调无论做任何事,都必须专心致志、下苦工夫不可,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十天再去做,怎么能成功呢?从我近年来的学习经历,我觉得很有感触。大学毕业后,为了生活而奔波,很少去学习了,除了工作就是玩。几乎有6、7年的时间没有去学习。2012年迫于生活压力,报名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开始拿起久违的书本学习起来。刚开始看书很难受,总想急于求成,恨不得当时就能看完,心里比较浮躁,没有什么效果。但也没别的办法可做,就咬着牙强迫自己看,就这样一天过去、一周过去、一月过去,渐渐的心里对看书不那么排斥了,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后来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课外阅读计划,每天坚持看15页课外书,就这样,从2012年6月初到2013年6月,利用课余时间看完了《大学》《论语》《孟子》《明朝那些事儿》等8本书和几十篇课外笔记,近250万字。极大的丰富了我的视野,也让我领悟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对人待事方面的认知也逐渐完善起来。最显著的一个效果是工作中的知道坚持计划了,懂得循序渐进了,以前总认为干不完的事情现在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了,极大的增强了我的自信心,真的是学贵有恒啊。由于阅读能力有限,就简单说到这里。我觉得四书之一的《孟子》一书,在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作为官方考试教材之一,长盛不衰,还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最后,引用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先生毕业的致词:当今时代更需要清醒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没有选择和判断就没有文明和进步。没有向善和求真就没有道德和慈悲,没有反省和自我批判就没有智慧和创新。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改变自己,向着美好事物前进,做时代命运的主人。2013.7.1日于家中所思
本文标题:人有向着美好事物前进的可能性及方法与路径---读《孟子》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