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14节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第15节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和商业政策一、古代商业的发展时期原因发展情况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成为“商人”春秋战国1,旧的大一统格局瓦解,而新的大一统格局尚未形成;2,手工业技术和农耕技术的进步推动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秦汉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商业发展艰难隋唐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除都市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时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时间及地点限制;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外贸发展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海外贸易发达元朝国家统一,交通发达,也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城镇商业依然繁荣;出现了“商帮”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以前,一般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换,按时开市、闭市;(2)宋朝时坊和市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很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有早市和夜市(3)长安、洛阳、开封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夜市著名的商业中心。经济重心南移也催生了一批新兴城市,扬州、成都等成为当时繁华的大都会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两汉时期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司;两宋外贸发达,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重要财源;元朝泉州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2)对外贸易特点: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目的:宣扬国威,加强联系,满足对异域珍宝的需求)(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走向衰落:海禁和“闭关锁国”。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且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我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不断发展,但因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艰难而曲折;(2)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行政限制逐渐减少,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3)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4)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其中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二、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提示:土地是我国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构成封建生产关系和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1,土地制度的三阶段(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2)奴隶社会: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3)封建社会:A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B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如屯田制、均田制等2,抑制土地兼并(1)土地兼并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2)土地兼并影响: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对立,阶级矛盾尖锐,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等(3)抑制土地兼并:如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最高限额,清丈土地等措施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打击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商鞅变法首倡,历代封建王朝推崇(2)目的:直接:确保赋税徭役的征派征收根本:巩固封建统治(3)原因: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产物。农业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亡和人民生计。(4)表现:推行专卖制度,独断专利;对民营工商业不断加征税收;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等;组建庞大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5)影响:在封建社会和王朝初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明清时期,该政策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不仅妨碍国内市场扩大,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原始积累,从而阻碍工商业发展,从而强化自然经济,而且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是造成中国逐渐落后的原因之一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闭关锁国”政策(1)概念:限制和禁止国人对外交往和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2)实行原因:A经济根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超稳定结构,对外来商品有较强抵制作用;B社会根源:小农经济落后性和闭塞性所决定的C清统治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渗透(3)评价: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割断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经济重心南移1,概况:(1)先秦到东汉,黄河流域为重心的北方农业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劳动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的农业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3)隋唐时期,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南北两大经济重心形成。安史之乱以后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五代时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5)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方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6)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特征:(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为突出提示:农业是古代经济的主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要是指古代农耕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
本文标题:第14节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