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
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曲靖师范学院龚怀[摘要]信心是成功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学生是否有自信心,不但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且还影响其对从事后继学习活动的动机。体育学习更是如此。体育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对影响初中生体育自信心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自信心的对策,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关键词]初中生体育自信心成功对策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提出了“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学习目标。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基础技术技能的传授以及体能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心和辅导,使部分体育学习困难的学生“望跑兴叹”、“望投兴叹”,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造成这部分学生在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发展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教学任务。要使这一部分学生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必须从增强学生的自信入手。因为自信是成功学习的第一要素。培养自信就是培养成功。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在运动中所拥有的获得能力的确信或肯定的态度。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影响[1]。一个人是否有自信,具有何种程度的自信,对其创造性思维潜力的开发有相当大的影响[2]。同样,一个学生是否自信,不但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且还影响其后继学习活动的动机。在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体育自信心不足的为数不少。就体育自信心而言,王和平认为体育信心是个体在体育活动中对自我信任的一种态度,它表现了学生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一定能够战胜某种困难或达到某种活动的情绪状态。在学校体育中,体育信心可以看作是学生在从事某项体育活动之前,对自身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目标的一种主观判断;还可以认为是学生对自己胜任能力(技术能力和比赛、游戏发挥能力)的确信和认定,是支持学生学习的信念,是对自己能力、优势的肯定。对比赛来说,体育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对比赛结果的预言会变成现实[1]。体育自信心不仅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的学习,而且影响到青春期的健康发展[3]。2.现状分析据资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体育上比较有信心,乐于锻炼,乐于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但是仍有17.5%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信心不足;5.6%的学生有较严重的自卑感,在体育上完全没有信心。在体育课中,经常看到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中表现出了较强的自信,而体育成绩较差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缺乏自信[4]。导致初中生体育自信心的因素可分为个体自身因素和个体外部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个体生理状况、自我认知与评价、成败经验与归因等;后者包括他人的替代经验、他人的态度与期望。个体及外部因素2.1生理状况因为遗传因素,学生体质相对较弱而引起自卑,怕被同学取笑,怕为游戏失败承当责任;或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导致体育成绩差、体育成绩提高缓慢,在他们的动机中,失败的成分比力争成功的动机更多。再是因身体肥胖或过于瘦小及身体畸形,掌握运动技能较差,因而出现自我封闭的倾向。活动时他们只是远远地看,而不主动参与。某些身体缺陷或生理疾病会阻碍自信的发展,而生理健康、身体状况良好者更倾向于心理健康和拥有自信。健全的生理素质是自信发展的基石。2.2成败经验与归因个体活动的结果(成与败)直接影响自信的建立和发展。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和增强自信。而失败的结果会使自信削弱或丧失。不断地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固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会因一时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景中去;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人的自信。但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对活动成败的归因也影响自信的形成与变化。同样是成功或失败,由于归因不同,结果对自信的影响就大不一样。心理学家维纳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人们通常把行为的结果归因于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等因素。归因理论认为,把成功归于内在因素(努力、能力),而把失败归于外在因素(如运气、任务难度),个体的自信水平不会降低;若将失败归于内在的因素,成功归于外在因素,个体的自信水平就会降低[5]。2.3他人的替代性经验个人能够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知识。替代性经验即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同学示范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人们观察他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信影响很大。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示范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信,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水平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到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的努力失败后,就会降低自信,觉得自己可能也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付出的努力也将不会太多。特别是当个体对自己某方面缺乏现实判断依据或知识时,他人的替代性经验对其影响更大。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12-16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此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但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自我意识还在形成当中,不懂得评价自己,有研究表明,初中学生评价别人比评价自己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内容也更丰富更具体。他们情绪激荡,容易激怒,个性倾向不稳定,其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6]。他们一方面面临生理上的激烈变化,另一方面还承受着升学的压力。此时,一旦遇到挫折,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自信心危机,从而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康与全面发展。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特别是自信心的培养,是实施新课标不容忽视的关注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需要。3.对策3.1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保证成功体验的基础,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行动的完成。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是自信的前提。教师要真诚地关爱、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体育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并以高超、娴熟的技艺引发学生渴望学习;轻松、愉快、信任、关心的气氛能提高练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活跃、精神焕发,甚至超水平发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前面练习者的“成功”能使后面的练习者情绪活跃,增添练习的勇气,跃跃欲试;反之,前者的“失败”往往导致后面的学生产生不安、害怕的心理,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体育教学中更易反映出来。3.2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正确适宜的期望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积极期望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表示出对学生深切的期望,还要帮助学生拥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在体育教学中,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5]。教师在教学过程及师生交往中,要善于运用各种关怀性的身体接触以及各种身体语言,如注视、点头、微笑、手势等表示对学生的关爱,能使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的感觉,特别是不能让那些体育差生有被遗忘的感觉,在一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教学中,应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帮助、指导和鼓舞,使他们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自己,安全系数很高,从而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心理,大胆进行尝试。3.3体验成功,激发自信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成功体验。因此,若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应该为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验成功[7]。成功学研究证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成功增强新尝试的信心。成功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自信就越强。培养学生的自信,教师应帮助学生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在教学中注意取长补短[8]。首先要让学生在优势点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并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成就动机水平。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然后,再以己之长去补己之短,逐步增强自信心。3.4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受到这样那样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曲靖师范学院龚怀[摘要]信心是成功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一个学生是否有自信心,不但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且还影响其对从事后继学习活动的动机。体育学习更是如此。体育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对影响初中生体育自信心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自信心的对策,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关键词]初中生体育自信心成功对策音体美—647—学生做事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得选择一些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项目进行锻炼。坚持锻炼一个时期后,信心就能逐步得到增强。若学生遇到重要的事情容易紧张、失常、那你应多参加公开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篮、排球比赛,面对紧张激烈的比赛,只有冷静沉着才能取得优胜。经常在这种场合进行锻炼,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假如学生好逞强、易自负,可帮助选择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找一些水平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还要不断提醒自己“山外有山”,万万不能自负、骄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和心理的成熟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4、结束语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和心理完善发展的统一。参考文献[1]王伟.激励理论在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中运用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5).[2]张恒铎.体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海军院校教育,2003,(4).[3]王永祥.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3,(3).[4]李春生.体育教学与激励[J].体育科学研究,2003,(2):42~44.[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曹杰.行为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7]俞克纯.激励、运动、凝聚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上接第646页)3.5.1不得让学生面向阳光,因为刺眼的阳光会使学生看不清教师所示范动作。不得让学生面部迎风,因为学生在静止状态下迎风会造成呼吸不畅,从而看不清教师所示范的动作。3.5.2注意示范的速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实际情况而采用某一速度或慢速和正常速度结合运用。3.5.3对于示范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示范方法或若干个示范面相结合的方法。4.讲解与示范结合运用在散打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感知动作外部形象的基础,而讲解则是让学生了解动作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两者结合运用能够缩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过程。例如:在学习跌法鱼跃前滚翻时,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感知了动作的外部结构,鱼跃前滚动作就像金鱼在空中做抛物线的运动,然后通过讲解,提出两脚蹬地,同时闭气,两臂向前摆伸,身体腾空,这样学
本文标题: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