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1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把“中国梦”刻写在新的年轮上——新年试笔米博华2013年12月31日03:20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年轮,之于苍茫宇宙并无特殊意义,纪年而已;而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时则意味着一次转折、一种命运。“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时间,无声无息,无相无形,却承载着个人和国家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反超或者落伍,往往在倏忽之间。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往往对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刻骨铭心:公元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8世纪工业革命奠基。然而,随后的几百年,时间的流逝仿佛独与中华民族无关,也因之造成了近代中国的命运:1840年鸦片战争,1895年台湾被割让,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屈辱和辛酸,正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历史无法重来,后人却应该反思。如果能够跟上潮流,抓住机遇,当今世界的政经格局,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伟人总是对时间有着特别的敏感。时代的流转演进,时期的阶段特征,时机的清醒判断,时间表的精明排序,构成了物质运动和社会发展基本形态。1978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清晰标注出两个10年和一个50年的宏伟构想。35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过的历程。抚今思昔,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一天也不能耽误”的历史主动性,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以“两个一百年”为经,以民族复兴为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延展着“三步走”的新篇章:2021年建党百年和2049年新中国成立百年,分别刻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铮铮誓言。这个被誉为“中国梦”的宏伟构想给予我们极其重要的启示。时间对我们有利,后发优势愈益凸显。和平发展犹如一场世纪“马拉松”,我们已完成蓄势的准备,加速并起飞。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幅员辽阔、人口和经济规模巨大、人民勤劳智慧,更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释放出巨大活力。这个总趋势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我们的远邦近邻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并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只要平平稳稳发展几十年,中国老百姓就会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更安全。有利因素化为发展的优势,最为宝贵的是时间资源。不懂得四时的变化,就不晓得农耕之事;不了解战机妙处,就无法用兵打仗。解决许多矛盾和问题,往往与时机有关;把握主动和占领制高点,又总是和时间、地点等具体因素紧密联系。中国体量巨大,和平发展必然会引起世界格局的多方面变化,摩擦、挤压、碰撞,应是力量消长过程中的常态,我们必须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适当的时间节点做适当的事情,才能更加有所作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有诸多的无奈。但把中国事情办好,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珍惜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再扎实地干上几十年,我们就一定能到达成功彼岸,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孟子曾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时空概念,认为这是构成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新年试笔,用中国人特有的眼光盘点眼下和瞩望未来,我们清醒地感到,近代中国一路下滑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从“天地人”各方面来看,是到了“贞下起元”的重要时刻。我们应该拥抱充满希望的2014,将“中国梦”的光荣刻写在新的年轮上。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禾穗比金子更宝贵李宗彦2013年12月27日03:07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1942年底,重庆宋庆龄寓所。炉火摇曳,映照着壁炉架上垂下的两株新禾穗。这时有客人赞叹禾穗“像金子铸成的一样”,宋庆龄笑着说:它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禾穗画到国徽上。”今天重温这个经典故事,依然为之动容。尽管伴随城镇化进程,农民人口比重已大幅减少,但那广袤的乡土不会消失。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仍然有几亿乡民生长于斯。因而,在任何时候,农业、农村、农民都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挂怀。再进一步思之,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归根到底,则是国以民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之作而不息,方有国泰民安的坚稳。打开波涛汹涌的历史画卷,禾穗比金子更宝贵,也隐含着这样一种历史观念:沉溺于奢靡,往往是危亡之渐;只有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获得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力量。唐代马周上疏时说,“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唯在百姓苦乐”,追求奢靡,势必与民争利,就算财富越积越多,但与民众的关系怎能不越来越疏远?情怀事大,见于细微。1948年,毛泽东来到西柏坡,住进了一座农家小院,院里有磨盘、猪圈、鸡窝等,工作人员要把它们全拆掉。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很快,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这些东西都不要拆掉,我们走了,房东还要用。”延安时期,面对随意倒掉饭菜的行为,陈云说过一句名言“吃饭要照镜子”,不仅把饭菜吃完,而且要用馒头把盘子擦干净,拿起来可以照人。他说,延安人民生活艰苦,我们丝毫不能浪费,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逐渐变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沙发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空调吹得多了,汗水流得少了;高脚杯端得多了,大碗茶喝得少了。久而久之,有的人嘴里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群众抽象为讲话中的高频词,却忘记了群众更是身边一个个具体的人。有的人在办证审批等原本简单的事情上,故意使坏刁难。个别人甚至吃着龙虾骂着百姓,忘记了自己也来自百姓。在这个意义上,清除这些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灵魂深处摆正群众的位置。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各级干部而言,不论我们走到哪里,走得多远,都应时时扪心自问,我们因何而出发?我们为何而奋斗?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干事少了群众这把尺子,不能做到“己之温,思人之寒;己之安,思人之艰”,我们就会被人民唾弃。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我们记得住乡愁艾斐2013年12月26日03:16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西安市的城墙和平遥县的城墙早已是蜚声中外的文明古迹了,每天来参观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然而像这样的城墙并非两地独有,当年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城墙,但多在城市改造中被拆了。即便在西安、在平遥,当年也是费了很大周折才保住城墙的。曾有一位外国专家对某地的旧城改造这样感慨:“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也不会有。”问题的焦点正在这里。这些年,许多地方为了新建大家“都会有”的高楼大厦,而拆掉了别人“永远也不会有”的古村落、古街巷、古建筑,甚至是古文物。在一些城市的快速膨胀中,历史遗存和文化根脉正在以同样的速度衰减着、消失着。而城市的发展,则是越来越趋于商业化和同质化,在“拆旧城,建新城”成为一种风潮、一种时尚的背景下,拆掉“真文物”、建造“假古董”的现象屡有发生。特别是在政绩焦虑、利益冲动和追求形式的促使之下,许多地方的高楼林立,往往就是以割断文脉和弃置乡愁作为代价的。人,一旦生在什么地方、长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山水草木、人文地理、村闾小巷、乡俗民情,便会像盐渍刀斫一样深深地渗透在他的心窝里,镌刻在他的记忆中,使他一生一世都会与之结下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时时刻刻都在怀念着、向往着、追忆着,每每使心中充满温馨,使生活洋溢喜悦。这就是乡愁。然而,当乡愁赖以生发和寄托的古老村落、历史街巷、传统民居、自然山水等不复存在,人们的乡愁就会失去倚靠和源头,随之而来的,便是故土情怀的失落与泯灭。因为恋土情结是人们与生俱有的一种本能。“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社会情缘,是一种精神情韵。而在长期的社会迁延与情感沉积中,乡愁更是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与精神基因,成为民族情感的依凭与精神家园的归附。当身处台湾的诗人余光中从心中咏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时,作为中华儿女,谁又能不感同身受,心潮骤起呢?“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的这些内容,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心绪难平,它说出的正是人们对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的依恋与渴望,为的就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把历史和人文作为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而纳入其中,以确保人们能带着传统进入现代,而绝非是怀着暌隔历史与斩断乡愁的遗憾而入住水泥森林。乡愁,就是家国情怀,就是文脉延亘,就是精神归属。记得住乡愁,即有心安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查杀”不倦“四风”不侵戴旭光2013年12月25日02:53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经常用电脑的人都知道,病毒让人防不胜防、深恶痛绝。如果不防病毒,轻则资料丢失,重则硬盘损坏,更重者网络蔓延,造成的破坏不可估量。不难发现,病毒的这一特性和危害,与我们反对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十分相似。有人可能会认为,“四风”没什么大不了,只要狠下心来,抓一阵就会大为减弱。殊不知,它像病毒一样,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放松,就会回潮,再次侵入、变种侵入。只有盯紧它们,坚持查杀、持之以恒,步步为营、日日为继,才能防止其反复发作,打赢这场攻坚战。病毒的产生,一般是由计算机漏洞或者接触到“不干净”的软件造成的。防“四风”,首先得保证自身干净。自身不干净,最容易感染病毒,也最容易受到不正之风的侵蚀,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身患“重病”。打铁,先做“铁打的人”;干净,先做“讲卫生的人”。否则,“如蒙不洁,虽有它美,莫能自赎”。自己衣冠端正了,脸洗干净了,身体健康了,才能以清风正气影响和带动他人抓作风、转作风。病毒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容易发生变异。同样,“四风”也不会以一种面目出现,很可能经常改包装、“换马甲”,以其它形式出现。譬如,反对经费乱用,就有人把不符合要求的发票换成“办公开支”;反对到高档饭店宴请,就有人在内部招待上下足功夫;反对公车私用,就有人想方设法搞“官搭商车”。只有具备“火眼金睛”,及时辨别洞察,做好纠偏正向的工作,才能防止“四风”的变异变种。病毒设计者通常会选择一个特定的日子,让病毒发作,从而在某一时间产生强大的破坏力。“四风”也一样,它总是在节假日时强力发作。譬如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送礼、公款旅游等,很多都爆发在节假日。这也提醒我们,刹“四风”,中秋之后看国庆,元旦之后盯春节,春节过后抓清明、抓端午。只有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一个“标”一个“标”地治,一个“风”一个“风”地刹,不给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留下滋生的空间,党风政风才能有更大改观。杀病毒,最有效的是“杀毒软件”。纠“四风”、扬新风,除了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住知行合一、勇于实践这个“总抓手”,还要靠党规党纪、制度机制这个“总闸门”。扎紧制度的笼子,加大监督、问责和惩戒力度,不给不正之风以可乘之机,才能使“四风”得到有效整治,让群众看到实在成效。病万变药亦万变。有些“杀毒软件”,并不能防范新的病毒。这同样也告诫我们,抵制“四风”,不能靠一时的突击,而要靠全时的监控;不能靠单一手段,而要靠综合施策。时刻牢记“常”“长”二字,定期更新制度机制,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就定能水滴石穿、挖井见泉。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改革的“存异”与“求同”柳根2013年12月24日03:56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原标题:改革的“存异”与“求同”(人民论坛)要做成一事,必先求同,凝聚共识,人心齐方能泰山移。然而,这求同,又往往发端于存异。在相当意义上说,求同与存异,构成了事物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改革也是如此。回首35年改革路,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小岗村,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个个首创带来了思想活力竞相迸发,其示范效应带来了创造泉源竞相涌流。以此观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存异往往意味着宽容先行先试,求同则意味着择善而从。可以说,无论是存异还是求同,都应成为一种变革求进的社会
本文标题: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