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作业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平湖中学2016届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班级姓名学号1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了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结合对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主要内容的掌握,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结构梳理】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2.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3.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等问题作出论断。【作业练习】一、选择题1.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1的取消以及后来图2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4.“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平湖中学2016届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班级姓名学号2主要反映了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6.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A.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7.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五十一条:“在法律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条修正案针对的现实状况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C.外资大量进入中国D.乡镇企业的发展8.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9.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①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平湖中学2016届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班级姓名学号3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8分)(2)材料二中的“春天”的内涵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92年南方谈话的重大影响。(6分)平湖中学2016届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班级姓名学号4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1.【解析】A确立了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计划在2020年左右;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2.【解析】C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A、D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因而C项符合题意。3.【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继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4.【解析】B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次讲话指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提出真理标准问题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故排除含①的选项。5.【解析】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计划”到“规划”的变化,体现了由计划指令到规划指导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6.【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7.【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由题干中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可以判断当时私营经济发展迅速。A、C、D三项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已出现。8.【解析】A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突破。9.【解析】D由题干材料可知这位史学家强调发展工业与重视农业并举,这涉及资源的配置方式问题。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利于实现农工并举,协同发展,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本质是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扩大公有制的规模,只是主观上促进工业的发展,A、B两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促进农业发展,C项错误。10.【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①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决的,②是在中共十四大上解决的。十五大在③④等问题上提出的论断,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二、非选择题11.答案:(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凡答培养人才,获得知识;扩大对外影响可酌情给分)(2)内涵:改革开放。(3)进一步破除了阻碍改革开放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发展,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本文标题:作业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9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