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班级:11届体教2班姓名:王锦辉学号:111001226保健学课后练习题第七章1: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有那些?答:1.有主观感觉,客观感觉,运动者经验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选择消除疲劳的方法?答:2.(1)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基本方法之一,亦是必不可少的体力恢复过程。每天不得少于8—9小时,大运动量训练时,还要适当延长,全天训练还应增加2小时的午睡时间。(2)温水浴和局部热敷:训练或比赛后进行温水浴,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温水浴的水温一般为40℃±2℃左右,每次大约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浴后睡觉最合适。局部热敷对组织器官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的作用,对局部神经末梢也有安抚作用。热敷的温度以47℃——48℃为宜,一般持续在10min左右。如果连续参加比赛,则比赛后的温水浴和局部热敷的时间应比平时短些。(3)按摩:按摩可以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的状况,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减轻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因此按摩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按摩可用手、水或电动器械进行。(4)活动性休息:活动性休息就是采用训练手段以外的其他肌肉活动方式来消除疲劳,以达到休息的目的。(5)心理恢复手段:采用这种手段对因为比赛时精神紧张而引起的疲劳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这些手段包括疗养、旅游、观看文艺演出和音乐欣赏等,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爱好和具体条件进行安排。(6)合理的营养:运动时不仅热量消耗大,而且其他营养物质的消耗也明显增加。所以,为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膳食中应含有足量的糖、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7)药物:为了尽快消除运动后的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如VB1、VC和VE及中药黄芪、刺五加、参三七等。这些药物都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并有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等作用,对消除疲劳亦有一定的效果。对长期有明显疲劳征象的运动员应遵照医嘱,可应用VB12、ATP等药物。(8)吸氧或吸负离子:研究表时,氧气和负离子的吸入有助于消除疲劳。训练和比赛后,机体内产生氧债,肌肉和血液中都堆积了一些酸性代谢产物。吸氧可以加大肺泡的氧分压,增大血液中的氧饱和度,能进一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有利于氧债的偿还,促进乳酸继续氧化,特别对消除无氧训练后的疲劳更为有效。近年来,对负离子的研究日趋深入。现已发现负离子可以加强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起到镇静和降血压的作用。神经系统抑制过程的加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地消除疲劳的过程,同时,负离子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成绩。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此法。(9)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训练节奏:合理的运动量可以使体能和运动成绩逐步提高,若运动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没有量的刺激和积累,机体就不会出现超量恢复,那么,训练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如果运动量和训练节奏不合理,就会导致疲劳的积累,以致出现过度疲劳。第八章:1:试述体育课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答:一、体育课的健康分组依据: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调查和有关的医学检查);身体发育状况:通过对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身体发育有无缺陷等情况,综合评定身体发育的程度。生理功能状况:通过机能试验,主要对心血管、呼吸、运动和神经系统检查。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了解过去是否参加体育运动,以及参加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的年限、运动成绩、运动的等级和是否发生运动伤病,并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二)健康分组的组别1、基本组构成:身体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或发育和健康有轻度缺陷(如龋齿、轻度扁平足)但机能水平良好,过去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教学: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和体育测验。也可以从事专项训练和比赛。2、准备组身体健康正常或有轻度缺陷,过去很少参加运动,但机能试验无明显不良。教学:降低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不宜参加专项训练和比赛。3、医疗体育组构成:身体发育和健康明显异常,只能参加文化可的学习,而不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按专们的医疗体育大纲进行教学,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1、健康分组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时,参加运动之前和体检初查之后。2由于精神或伤病因素,难以确定组别时,可暂缓分组或分到较低组。3、经过一学期锻炼,再根据学生的健康和机能水平的变化,进行调组。个别情况也可以随时调组。4、进行组别调整后的学生要进行严格医务监督。(四)体育活动的禁忌症1、体温升高的急性疾病;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期;凡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结核活动期、运动损伤早期,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五)几种常见疾病的患者的健康分组分组的原则:最大程度的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的生理机能,又不引起器官的进一步损伤和疾病的康复。实际操作:严格按照医嘱和征求患者及亲属的意见,尽量分到低水平一组。二、体育课的医学观察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机体对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反应,评定运动负荷是否事宜。了解体育课的组织方法是否合理,运动环境和场地设备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一)观察学生的机体反应1、课前询问学生的自我感觉,测脉搏、血压、肺活量和呼吸频率定指标。2、在可的各部分测脉搏,并随时观察学生的面色、神情、动作和排汗量。3、课后检查,方法同课前。(二)观察课的组织和教法1、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包括保护和帮助),2、记录课的时间、学生人数、组织纪律性和运动成绩;3、观察有否遵循循序渐进性、系统性、全面性和个别对待的教学原则;4、对健康状况较差或有某些生理缺陷的学生,是否进行健康分组;5、教师是否重视安全教育,课的安全防范措施如何;组织测定课的生理负担量。(三)观察和检查运动环境、场地设备的卫生条件1、运动场所的环境是否清洁卫生,有无污染和噪音;2、运动场地器材设备是否安全以及器械安放地点是否合理;3、学生的穿着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室内场馆的通风、照明条件和空气温度、湿度等情况。4、对运动环境和场地设备的检查应在每一次上课前进行。三、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1、了解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理反应,常用的评定方法有两种,一是指数法,一是百分法。(一)指数法通常是记录被测对象安静时(课前)、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10min的脉率,然后绘制体育课的脉率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算出体育课的平均生理负担量,代人生理负担量指数公式,算出生理负担量指数,利用运动负荷指数评定表,分析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是否合理。生理负担量指数=体育课平均脉率/课前安静脉率(二)百分法:K%=(体育课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180-课前安静心率)×100%2:试述早锻炼和课间操义务监督的要求.答:一、早操神经抑制——兴奋,吸入新鲜空气,增进代谢,提高情绪,增强体质以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季节而定,一般以简单易学的活动为主。注意事项:运动量要控制,不能影响白天的学习。时间一般20-30分钟,运动负荷不宜过大。心率:130~160次/min二、课间操作用:暂时缓解室内学习的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维持关节的灵活。运动形式:集体操、视力保健操、注意事项: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10-15分钟)第三节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作用:课外活动和体育可使学生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主要方式,课外活动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复习。一般1小时为宜。与体育课交叉安排,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注意组织安排和安全;内容有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要有一定的身体负荷,一般心律在150-180次/min之间;教师巡回指导和安全检查。3:试述下午课外活动医务监督的要求.答:3.事先应做周密安排,做到定时,定内容,定场地器材和定辅导人员。体育教师应事先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程度,做器材练习时,要安排人员保护帮助。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对课外活动时间的安排,应与体育课的时间隔开来,以利于体质的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第九章:1:试述自我监督中的主观感觉指标和评定标准.答:一.自我监督:经常观察自己的机能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1.主观感觉一般感觉:精神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运动心情不良感觉:肌肉酸痛,关节睡眠食欲/排汗量2.客观检查/Pa.脉搏(安静时)——晨脉清晨刚醒来时的脉搏:频率:如果晨脉加快,尤其是超过平时12次/min以上表明机体功能状况不良;节律:节律不齐,表示有心肌损害b.体重:下降,3~4周,脂肪下降,水分下降;稳定;上升,肌肉上升。体重进行性下降c.运动成绩:合理训练中,运动成绩逐步提高。2:试述田径运动和体操运动的特点和医务监督的要求.答:田径运动1.短跑:能量消耗极大,易造成过度疲劳。应加强预防下肢肌肉拉伤的准备活动和短跑完毕后的继续慢跑2.中长跑:常出现“极点”现象。对中长跑的运动要在预防肌肉拉伤的同时,特别注意运动后恢复期的医务监督,对长跑和超长跑运动要注意运动时的补糖补液3.跳跃要求具有爆发力,速度,柔韧和灵敏性,对下肢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尤其是肌纤维组成中快肌纤维的比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很大。特别注意肌肉,韧带的拉伤,扭伤的预防,着力部位的专项准备活动和场地器材安全措施的检查体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平衡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运动中空间动作较多,动作连贯复杂。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防止在过度疲劳,过度训练和有伤情况下做高难度动作,运动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防止外界干扰,安排好生活,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对场地,器械,个人服装进行安全检查3:试述脉搏,血压,心电图,尿蛋白,血红蛋白指标的测定在医务监督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答:脉搏:在运动过程中脉搏的快慢能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反映反映机体的恢复程度。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常把脉搏作为反映运动机能状态的窗口,而广泛使用。1.安静时脉搏经过系统训练的耐力项目运动员,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即安静时脉搏低于每分钟60次,在多数情况下是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是对长期系统训练的适应。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报道也较多,运动员安静时心率最慢可达每分钟18--25次。运动员安静时心动过于缓慢时,应注意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区别。2.晨脉即基础脉搏,是清晨起床前,清醒状态下,卧位的脉搏数,其特点是较为稳定,且随训练年限延长,训练水平提高而适当减慢。如果基础脉搏突然加快或减慢,常常提示身体过度疲劳或有疾病存在,此外应特别注意有无间歇,是否匀称,如出现间歇应及时查明原因.血压:正常人的动脉的收缩压≤18.6kpa(14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如果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6kpa(95mmHg)称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过度训练,力量训练,由神经内分泌改变引起的青少年性高血压。出现血压异常应调整训练计划,注意休息心电图:心电图反映心肌的生物电变化,与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有关,能较敏感地反映心肌的电生理变化经长期运动训练后,心电图可表现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表现,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表明心泵功能较好,是心脏对长期运动的适应心电图出现多发性早搏,显著窦性心律不齐,ST段及T波变化,提示有过度训练,过度疲劳等引起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下降尿蛋白:因运动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称运动性蛋白尿,常在24小时内消失蛋白尿见于各种运动,以长距离跑、游泳多见运动性蛋白尿出现率及恢复情况与运动训练的强度、运动负荷、训练水平和机能状况有关须排除病理性蛋白尿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正常量为:男120-160g/L,女105-150g/L评定身体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运动性贫血:男低于120g/L,女低于105g/L说明机体功能状况不良,可能有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应当注意调整训练,并注意在饮食中多补充铁和蛋白质4试述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义务监督的要求.答:一.赛前医务监督1.赛前健康检查运动会前应对参赛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况。检查的重点应该是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
本文标题:保健学课后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1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