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从《顽主》到《甲方乙方》到《私人定制》来看大众文化变迁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到当今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的面貌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生巨大变迁。电影《顽主》,《甲方乙方》,《私人定制》一脉相承,为我们展现了每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大众精神面貌和文化价值取向。电影人物是电影的灵魂组成,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举一动都反映着电影所表达的想法。葛优在三部影片中饰演的杨重,(《甲方乙方》中为姚远)便具有典型性,下面就从分析杨重在三部影片中的表现来看大众文化从80年代至今变迁。《顽主》中杨重是三T公司的二把手,与于关马青同为文革后第一批新生都市青年。电影开头我们可以看到,杨重沉静稳重,说话不缓不急,经常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摸样。其人职业素养很高,会迎合顾客心思说话,对他们几乎是有求必应。他与美萍“交往“时,侃侃而谈,谈人生谈理想,仿佛遇美萍如遇知音。当他从酒吧出去后却给于关和马青抱怨“编不下去了”,当两人来救场,自己如释重负躲在一边喝啤酒。开头电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故作深沉,有点小虚伪的都市青年形象。三T公司为三流诗人宝康园获奖梦,与赵老师见面后被其人在电视上批评,被顾客投诉公司吃官司,剧情深入,我们可以看到杨重所谓文艺青年般沉静稳重的背后是对生活和未来的茫然。三人同为新时代新时代新生者,小时候接受的旧文化教育与当今格格不入,即不愿做顽固守旧者又没人牵引,不知未来目标,渐渐沦为城市边缘者,于是开了个三T公司“替人忧替人解难替人受罪“打发时间,从他人的生活中寻找自我存在感。他们三人像都市嬉皮,讨厌沉重“历史使命”,像于关一脸无所谓说出“每天吃饱喝足,打打牌,及时行乐,过最俗的日子也挺好的”当赵老师给杨重夸夸其谈学术文化,人生理想时,杨重自嘲道“我就是一傻波一”在医院面赵老师痛心疾首地批判他们丢了信仰,他们应该为自己堕落哭泣,杨重与同伴一脸麻木看着他,回以一阵哭一样的笑声后一走了之。当于关父亲将三人臭骂一顿,公司又吃了官司,三人干脆走上街头挑事发泄。我们渐渐看到杨重对“高尚人”的不屑,对无聊生活的叛逆反抗。杨重同于关马青一样是走在时代边缘的“顽主”。《顽主》对各类人物的塑造,为我们呈现出文革结束80年代初期都市人精神面貌,世俗化生活中人们的迷茫焦灼,以及社会在向商品经济时代转型时期新旧文化价值的激烈冲突。《甲方乙方》中,杨重变成姚远,三T公司变成”“好梦一日游”这时姚远已不是80年代的迷茫青年,他与另三个同伴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经营公司,帮助顾客回归脚踏实地的生活状态。姚远心怀明确目标,将满心热情奉献事业。如在影片中,他与北雁走上街头赞美他人,在公交车上抓小偷,甚至忍痛割爱把婚房借给顾客。最后四人讨论好梦一日游的意义所在,他们将其变为慈善事业,说出“服务他人,快乐自己”心声。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多次演到姚远和北雁讨论结婚和房子的场景,当北雁开玩笑问姚远婚姻里爱情重要还是房子重要,他毫不犹豫说“没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福的”。甲方乙方里的姚远是一个有奉献心却不乏成熟现实的多重形象。《甲方乙方》杨重到姚远转变,让我看到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深化的状态,社会价值普遍适应了世俗化,新旧思想冲突渐渐被消解,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变得日常合理。与《顽主》不同的是,《甲方乙方》刻画人物鲜有泾渭分明的新旧人,顾客包括杨重同伴四人都是寻常百姓,他们为各自柴米油盐的生活忙碌。从电影本身作为大众文学来看,剧情日常且和谐,少了《顽主》的光怪陆离的景象。情节透露着温情,结局温暖感动,与《顽主》无处不在的讽刺形成反差。90年代大众文学描写对象内容世俗化,少了80年代大众文学讽刺性,多了温情底调。到当代《私人定制》姚远重回杨重,公司名为“私人定制”。杨重仍然有良好职业道德,迎合客人,极力满足顾客“各类需求“。但此时的杨重成为了真正商人,与顾客关系变成了纯粹金钱交易关系。当司机提出定制美人计时,杨重犹豫了一下还是打样让小璐去扮小姐,他安慰小璐说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所谓梦想无非是挣更多钱开更大公司。最后四人想自然道歉后,镜头采访杨重,他表示假如有几千万都愿意捐出但不愿意捐一辆车,他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样子告诉大家因为他真有一辆车。这时他虚伪爱财的一面完全展暴露在我们面前。《私人定制》把21世纪金钱至上,利己主义主题演绎到极致,商人杨重以及顾客是时代典型代表。整个电影充斥着浮夸造作气息,一定程度代表大众文化商业化娱乐化严重现状。
本文标题:从《顽主》到《甲方乙方》到《私人定制》来看大众文化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1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