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从现实主义来看权利与道德
从现实主义来看权利与道德在国际关系理论中,道德要素能否成为国际行为准则问题长期存在着两大截然对立的派别,其争论构成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分野的重大标志。传统现实主义只承认“权力的道义”,认为道义只存在于表象层面,国家只关心自身的安全和生存,为达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理想主义则从圣哲伦理观出发,强调“道义的力量”构成合理,国际关系规范和国际稳定的基点。通过法律或说服促使各国接受和遵守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一、国际道德的产生与发展作为国际关系原则主张的道德主义观念滋生于将霸权主义推及世界的西方欧美各国。它大略渊源于如下因素,第一,一批启蒙思想家在建构国家内部权力体制的道德基石的同时提出了将道德要素延伸及国家间关系的观念,这种观念最早在公众中得到了认同。第二,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中,老牌帝国认识到接受道德主义口号有利于平息殖民地的不满。新崛起国家则可利用维护国际道义的借口进行扩张。第三,广大的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也长期有着要求国际平等和正义的道德主义愿望这既是对西方霸权政策的制约力,也是促使道德主义在国际关系中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力量。美国是国际道德的首倡者,同时,其道德主义主张从一开始就是为其追求霸权目标服务的。构成其霸权战略中的独特政治资源在其追求“世界领导者”的霸权战略中,充当“国际道德警察”是重要的一环。这一点也是今天仍有许多学者视道德主义为新理想主义国际关系原则主张的重要原因。“新”霸权主义借助道德外衣这一现象本身,也证实了道德主义原则在当代国际关系行为中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力。国际道德原则受到了第三世界的普遍欢迎,因为它反映了广大殖民地国家和落后国家长期以来要求国家平等和正义的道德主义愿望。遭受过侵略的国家,最渴望和平、公平和正义。二战以后,原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了国家的主权独立,但由于经济的落后,仍然受制于发达国家。为了真正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以国际道德原则为武器,谴责西方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行径,在经济方面要求平等贸易,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日益提高,它们成为国际道德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国际道德的完善仍然是很艰巨的任务,其中最根本的困境可以说就是各国国家利益的存在。综上所述,当今的国际社会仍处在一个不够成熟的发展阶段,道德的自律性要求与强权国家的自私目的之间不断地产生着冲突和斗争,国际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原则则常常受到强权政治的挑战。干涉、颠覆、恐怖袭击仍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困扰。由于缺乏强制性和共同认可的理论支持,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原则显然是脆弱的。二、现实主义的权利道德观在国际政治行为中有无道德因素的影响?传统现实主义者往往认为在国际政治行为中不存在道德因素的影响,因为在传统现实主义的世界图式中,国际政治不过是独立的行为者在无政府状态条件下持续地追求权力与财富的斗争,国家的竞争实质上是国家实力的竞争,其目的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一个国家的道德标榜和对其他国家的道德毁誉,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行动的借口。任何一个国家决不会因为道德的原因而放弃国家利益,也决不会为追求国家利益所采取的不道德行为而感到内疚。他们认为,国际政治行为只有一个评估标准,那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国家利益。为什么不能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国家?原因之一是;事实上国家行为经常有违道德,而且,没有一种强迫国家按道德行事的手段。从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到摩根索都是以无政府状态为前提,以受权力支配和制约的。他们认为,政治家主要不是依据道德而是根据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来思考和行动的,过分追求道德和道德激情对理性考虑利益和平衡是不合适和危险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国际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新现实主义者如华尔兹等人虽然承认各国主权平等,承认国际政治中最基本的价值观是秩序与和平,但却认为道德并不具有跨越国界的实质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国家也可以采取制裁和威胁的手段。当规则和制度不能确保社会控制的时候,国家对内对外都会诉诸威胁使用武力。按照现实主义的逻辑,在一个无政府的、自助的国际体系中,强权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秩序理念和价值标准采取行动,道义论点也可能被当作宣传语言,用以掩盖见不得人的动机,而且较强大的国家往往无视道义问题。国际道德不过是强权国家用以保护自己利益的面纱而已。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政治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道德利益论,否定了传统国际道德理论关于抽象的道德原则,重新将道德和利益结合起来。但是很多学者提出了“正确理解国家利益”的问题,也就是承认国家利益具有相对性。他们认为在国际社会中,对本国利益作出适度的牺牲是各国很难接受的,但如果没有这种适度的牺牲,国际道德的建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实现国际间的和谐,其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对本国的国家利益适度“自制”,相对性地去理解。不仅要承认其他国家也有其合法的国家利益,又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国家利益。否则,国际冲突将永无休止,谁的国家利益都难以实现。这种观点对国际道德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在目前的国际社会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其他国家的发展都包含着本国的国家利益。国际和平必须是基于各国共同维护的国际秩序,每个国家都必须为这种秩序的建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为在这一秩序中有着它自己的长远利益。如果各国都能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行动的话,那么,国际道德是不难建立的。然而,这个目标离现在还比较遥远。国际政治实践中道德与强权的斗争和较量已经在一个纷繁复杂、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密切的国际社会,怎样落实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中所蕴涵的道德目标:国际和平与公正,应是国际治理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现实主义者从权力政治的思维出发,将国家实力看作道德的基础,认为国际事务中的道德追求能否付诸实践主要取决于国家所拥有的实力,只有实力强大的国家在道德上才能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且道德的思想观念只有被感兴趣的民族国家采纳时才能发挥有效的力量。照此逻辑,国际道德的存在与维系全系于少数强国的道德责任感,而强权国家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借助其超越道德约束的强制性的实力推行其道德理念。这也正如尼布尔在总结西方政治伦理时所指出的:一直到历史结束之前,政治都是良知与权力交战的领域,是人类生活中伦理与强制的因素相互渗透与暂时调和的领域。强权政治显然无法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按道德原则行事的公正的伦理秩序。作为对现实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以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国际制度论者则推出了以国际机制为中心概念的国际新秩序观,强调国际机制(主要是国际法和国际制度)的作用,认为国际机制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能更好地体现国际社会的道德原则。在某些情形下对有效地追求自身利益来说是必要的。在一个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政治经济中,国际机制可能对那些希望解决共同问题和追求互补的目标,而又不愿将自己从属于一个等级控制体系中的世界各国政府来说,变得越来越有用。国际制度论者力图通过国际制度安排这种契约途径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利益。通过国际合作来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进步。在国际机制的框架内,如果各国能以协商、谈判、妥协的方式达成利益的共识,那么就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追寻自我利益并不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得行动的自由。相反,明智而富有远见的领导者明白,要达到他们的目标,无不依赖于对制度的承诺,而正是这些制度,才使得合作成为可能。三、对现实主义权利道德观的看法在现实世界中,现实主义和理想主都有过不光彩的名声,前者曾被贬抑为强权政治,后者则被讥讽为乌托邦主义。但实际上,它们都含有合理的内核,前者如实地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客观现实,后者则反映了人类对美好和进步的追求,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摒弃现实政治中强调对外扩张和称霸的成分,而关注它对国家“自助”、自我防护的重视,那么它的一些基本战略和政策取向对于国家维护自身安全确实是十分有益的,也有助于提醒国家在自身利益上理性、谨慎地行事。同样,摒弃道德政治中那些不切实际的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输出倾向,而真正通过民主的手段来推进全人类普遍利益,无疑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人类的整体前进。同时,现实政治和道德政治又不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反映了国家的利益诉求和规范诉求的相互关系问题。道德政治建立在现实政治的基础上,没有强大的实力为基础,没有对自身核心国家利益的保障,国家的道德政治诉求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如果只看重现实利益,而无视国家在全人类共同利益方面的规范诉求,就会使国家缺乏理想,缺乏对人类进步和共同利益的关怀,会使国家堕入物质主义和孤立主义的短视与浅见之中,从根本上来说,也不利于国家的长远战略和总体发展。在对待国际道德的问题上,正如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摩根索所说,必须防止两个极端:一是过高估计道德对于国际政治的影响;一是过低估计道德对于国际政治的影响。一方面:摩根索认为不能将人们实际遵守的道德规则与他们假装遵守的道德规则,以及与著作家们声称他们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混为一谈。著作家们往往提出政治家和外交官应当铭刻于心的道德告戒,诸如信守诺言、信任别人、公平交易、尊重国际法、保护少数、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等等,以使各国关系更趋和平、更少纷乱。但是,这些告戒实际上是否决定着或在多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动,则是很少被问津的。而且,政治家和外交官们不管自己的实际动机是什么,都习惯于以道德词句为他们的行动和目标辩护,若以其表面来判断其意愿则会犯错误。另一方面:“认为国际政治罪恶至极,因而为国际舞台上的权力欲望寻找道德是毫无用处的”这种观点同样是错误的。因为在现实的国际政治发展中。道德原则已在不同层次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其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功能也已越来越明显而有效地表现出来。应该承认,鉴于当前的国际关系结构转型将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道德主义要真正取代霸权主义成为国际关系运作的基本原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间甚至还会伴随着某种阶段性的倒退或道德扭曲。然而,这并不等于承认在当代完善国际道德主义原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新理想主义主张。相反,道德主义不仅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走向。而且,客观上当代国际社会已经有了促进道德主义的普遍愿望和初步行动。只有尽快地完善这些愿望和行动,才能更好地促使国际关系早日摆脱霸权主义的阴影,走正常发展的良性轨道。09502045张静静
本文标题:从现实主义来看权利与道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2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