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黑人文化看美剧翻译的文化缺憾
从黑人文化审视美剧翻译的文化缺憾摘要:黑人文化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构成元素,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它长期处于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黑人文化在美国影视剧作品中通过黑人社会对白人文化的认同和黑人英语翻译中暴露的缺失,以及翻译标准的思维定势得到体现。从黑人文化审视美剧翻译的文化缺憾,不仅包括美国社会主流文化对黑人文化的边缘化处理方式,也表现为翻译工作中以白人英语为唯一准绳的认定标准。关键词:黑人文化;美剧;翻译;文化缺憾美国社会是多个民族共同融合的集合体,黑人曾在美国历史上经历了苦难的岁月,后经一代代民主人士的奋斗和努力,最终成就了今日美国社会中百花齐放的文化景观。黑人文化是美国文化的构成元素,但没有被占据美国主流文化的白人文化全面认可。不时爆发的种族歧视和文化隔阂仍旧提醒着我们,追求种族平等的道路十分漫长。正如杜波依斯所说:“世界历史不是个人的历史,而是群体的历史;不是国家的历史,而是种族的历史。忽视或试图超越人类历史上种族观念的人就是忽视、超越了整个历史的中心思想。”[1]p2在现实生活中,正视文化多元性构成方式却是十分艰难的。美国白人群体中不乏“种族优越论”者,这种情况也表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一、黑人社会对白人文化的认同美国影视剧以其专业的制作人团队、演员的敬业精神和强大舆论宣传攻势,为美剧席卷全球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观众常能在影视剧作品中看到在美国生活中生活,但生活方式不在延续传统的黑人形象。对于身处多元文化语境的美国黑人而言,他们必须面对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轻视和渗透,还要经受个人生活的不同经历,之后才能确立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选择。从整体来说,黑人演员在美国好莱坞影视剧作品中扮演主角的情况不多,他们主要是充当二、三号或是出演反派。摩根·弗里曼、丹泽尔·华盛顿、威尔·史密斯在少数能够成为影视剧主角的黑人男性演员,他们在剧中担任的角色千差万别,却少有美国主流社会所认可的成功形象。在《冒牌天神》一剧中,摩根·弗里曼出演的上帝重新演绎了美国主流文化对上帝的界定。首先,以黑人形象演绎上帝超越了传统认知模式,在展现美国文化多元包蕴性的同时,让观众对美国文化的理解有了新的诠释。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摩根·弗里曼并不是这部作品的主角,他必须将自己隐身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子中才能展现自我的魅力。因此,《冒牌天神》并不是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文化的认可,相反却是美国黑人文化自觉认同于白人文化的实际明证。在认同于白人文化的过程中,黑人逐渐丧失了本民族的文化,并表现出身份认同的困惑和彷徨。一方面,它这种困惑和彷徨使得现实生活中白人与黑人的相处无法实现心灵的敞开,黑人只能在白人的文化阴影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未知,进而孕育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隔膜。另一方面,黑人用刻意的伪装去遮盖本民族的文化,使得自我隔离成为美国文化存继和发展的构成元素。在翻译这部作品时,我们发现了处理黑人英语的瑕疵。比如accessory应被译为男/女朋友、gta=grandtheftauto应被译为汽车大盗、whateverfloatsyourboat应被译为如果那会让你高兴那就去做吧。相关翻译人员在处理此类黑人英语时多采用的直译的方式,尤其是没有将accessory译出影响到了影片欣赏。尽管这是低层次的翻译失误,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正是由于黑人英语长期以来遭受不公正待遇,而我国翻译人士多以伦敦英语或美国英语为范本,才导致此类翻译失误。很多英语工作者甚至认为黑人英语没有语法规则可循,充分展现了文化的隔膜带来的负面影响。语言是我们理解一种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借以判断文化身份重要手段。“文化身份在某种程度上,同时具有固有的‘特征’和理论上的‘建构’之双重含义,也就是说,人们通常把文化身份看作是某一特定的文化所特有的、同时也是某一具体的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系列特征。”[2]p63在摩根·弗里曼出演的多部影视剧作品中,他主要扮演的也都是配角,少有独立担纲的作品。从翻译的缺失和黑人演员的角色配置,我们深刻认识到黑人英语是黑人文化的象征,而忽视黑人英语就如同美国社会忽视黑人文化的主体性。因此,我们只能将黑人文化作为理解黑人社会群体的切入点,无法视其为独立的文化存在。黑人群体自身所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在美国影视剧作品中得到了较好的演绎,作为一种白人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过渡带,“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对黑人文化最准确的理解。他们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深陷于文化冲突的焦虑中。尽管他们获得了舞台呈现的机会,却无法走入美国社会的主体。二、黑人英语的省略和重音2005年上演《人人都恨克里斯》是美国影视剧作品中少有的以黑人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它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纽约布鲁克林区的黑人家庭。它是根据美国黑人影星克里斯·洛克的真实经历改编,并由传主本人担任旁白。作品的主角克里斯被父亲送到白人中学就读,他不仅要承担照看弟弟、妹妹的责任,还需要面对中学校园里的各种挑战。这部作品的翻译存在着如下缺憾:黑人英语具有明显的省略情况,表现为变音、重音前移。在foodstamp一集中,主人公在听完父亲的安排之后说到:“I’mnotdoinganyofthat.”演员的发音中省略了that中的辅音。此类现象不仅在黑人英语中十分普遍,在美式英语中较为常见。在具体翻译中应注重从文化语境入手,就台词的文本进行分析。其次,黑人英语中常见词尾连缀省略的现象,主人公的父亲对妻子说“YoukeptmySharperImage…”,过去时态的kept[t]也被省略了。“grasp”也省略为“gras”。英语中的省略用法较为常见,黑人英语的省略尤为突出。黑人英语中的省略是黑人群体在长期独立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体现了这一民族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随着黑人文化群体在现代美国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我们也认识到黑人文化不再是面对美国白人文化的渗透,也表现出被影响白人文化的痕迹。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强,黑人音乐正伴随着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在黑人饶舌歌手用音乐征服观众的同时,黑人英语的翻译却成为阻碍我们理解其中所蕴涵文化信息的阻碍因素。[i]和[e]的混淆。Tracy对Kenneth说,“Wouldyoutakethisringandselliti……”中ring发成了reng的音,“alittlebit”发成“alittlebet”。鼻音的变化。Tracy对他的同事说“Who’sgonnedomybanking?Who’sgonnewritemyblog?Who’sgonnedothecookingonTacoWednesday?”中,“gon”发成了类似于gone一样的音,也就是说前鼻音(frontnassal)发成了后鼻音。省略和重音的后移是黑人英语重要的特征,它体现了黑人英语与白人英语的差异,也是我们判断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准。同时,我们注意到在《人人都恨克里斯》中,黑人演员在与白人交谈时尽可能地避免了黑人英语发音的特征,而是采用白人英语惯常的发音习惯。而我们的翻译人员仍旧延续了此前黑人英语翻译的失误,这不仅是一种文化隔阂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对黑人文化理解的缺憾。对于生活在白人社会的美国黑人,他们在与白人的交流中必须要像一流的演员一样,不仅要努力克服发音的差异,还要努力融入白人社会的文化传统中。正如美国学者所说:“在白人社会中生活的黑人就像舞台上一个优秀的演员”。“如果白人乐于听到天要下雨,那些白人每天看到的沉默不语的黑人就会告诉他们天要下雨;如果白人乐于听到天要放晴,黑人就会告诉他们会太阳高照。但在心理他们却对白人充满了仇恨,因为在黑人眼里,白人成为他们与生活的障碍”。[3]p66黑人英语的特点可以被概括为赋予节奏、音乐感突出,它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征,并随着美国社会中黑人地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尽管美国社会仍旧存在种族寝室的个别现象,但美国黑人英语的确已经逐渐融入到美国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中。以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为例,她所主持的节目在美国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舆论宣传特征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黑人英语的魅力。三、翻译的思维定势美国影视剧作品中,美剧翻译的缺失不仅表现在上文提及的黑人社会对白人文化的认同、黑人英语的省略和重音的技巧处理层面,更直接反映为我们所确立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我们严格奉行的准则,随着翻译工作的推进和翻译理论的发展。我们围绕“信达雅”的标准似乎取得的较为一致的看法,却没有将理论建设与翻译实践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对‘信、达、雅’三个字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严复所说的‘信’究竟是指‘逐字死译’还是指‘忠实、正确传达原著的思想、风格和精神’?倘若笼统地理解为‘忠实’,那么是指忠实于形式、忠实于内容还是忠实于风格?严复所说的‘达’应从修辞角度解释为‘通顺’、‘通畅’,还是从内容传达的角度解释为‘达意’?对‘雅’字的理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竟是‘文字典雅’、还是‘保持原作风格’。”[4]p14单纯从翻译理论的角度而言,“信达雅”的标准不仅照顾到了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修辞用语和文采润饰,更体现了翻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但我们在经过上文的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单纯以“信达雅”的标准去界定黑人英语在美剧中的翻译,不仅会陷入到文化隔膜的误区中,还会影响到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很多翻译工作者往往将白人英语视为翻译的标准,而忽视了黑人英语的主体性地位。因此,他们会采用“削足适履”的方式去调整影视剧作品中出现的黑人英语。根据“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来建构当下的翻译理论,我们意识到它的价值并不局限在狭隘的翻译文本,而是在于不断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对美国社会文化构成方式的理解和黑人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包括文本意义在内的翻译原则和文学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我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因此,从黑人文化角度来说美剧翻译中暴露的缺失不仅是技术层面,也是文化理解偏差层面。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中,翻译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也是维护文化多元性特征的必要手段。翻译工作中的思维定势促使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并认为具有自居的文化多元性是翻译工作必备的构成要素。仅从黑人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话语体系中的现实境遇来说,我们的翻译工作必须适度融入文化观念,进而在正确、恰当的翻译文化观指引下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对于翻译标准的讨论也不能局限在狭小的语义表达层面,而是要从热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入手,尤其是要注意被翻译文本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参考文献:[1]Robertbon:《AfricanAmericanNovel》[M].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96:2.[2][3]张立新:《白色的国家,黑色的心灵——论美国文学与文化中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J].国外文学.2005(2):63,66.[4]刘云虹、许钧:《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支点——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实践再审视》[J].中国翻译.2010(5):14.
本文标题:从黑人文化看美剧翻译的文化缺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3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