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践与认识
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践与认识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呈几何级数的发展,信息技术已不局限于高科技行业的运用,它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了我们教师熟悉的校园,推动着学校管理以及教学观念、方法、内容、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信息技术抢占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独立学习是在新的世纪里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素质。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这一重要工具,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自己要具备这一方面的素质。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掌握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结合外部大环境和学校自身实际,我校在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取得初步成效。一、转变教师观念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善于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于能否调动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否则硬件建设投资越大,浪费也越大。首先让教师通过“耳听”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动态。为此我们采用了三种手段: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材料,如针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行研讨;二是通过网络查找世界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如美国要求12岁的孩子都要学会上网等;三是聘请专家、顾问来我校讲学,让教师“听”到先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声音,如聘请全国名校长杨一青前来我校作讲座,介绍发达国家和省市兄弟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其次让教师通过“眼见”感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当教师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教师才会积极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为此,一是组织学校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开课,其他教师随堂听课的方法来促进教师的学习与提高;二是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真正感受现代化教育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紧迫感。二、开展操作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对普通教师来说还是比较神秘和陌生的,我们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逐年组织培训,主要以操作技能培训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并根据教师水平制订了培训大纲。根据学校培训大纲,培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分级集中培训,根据教师报名和学校考核,进行相应级别的培训,学习相应等级的教材。培训时主要采取学用结合的方式,如培训Word时,就请教师编排自己的教案或习题卷,让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二是培养“种子选手”,根据教师的能力和积极性,每一个年级组培养1-2名“种子选手”,平时就通过这些“种子选手”去帮助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三是竞赛激励,每学期除了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以外,还在校内开展同级别的操作技能竞赛,如同是一级水平的教师开展实物展示台、投影机操作比赛,同是二级水平的教师开展汉字输入比赛等,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三、培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除了专门的培训之外,让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上课和课外辅导。如根据需要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看作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把上课是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评课的一个重点。同时制定考核奖励措施,如在学校的星级教师评定中把信息技术考核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作为课堂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标。四、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我校鼓励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为突破口,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建立的课题已形成科研体系。有已结题并获全国二等奖的市级课题《校园网的建设与使用》,还有2001年立项的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市级课题《信息技术校本教材》,以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网络与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整合》、《让班级走向世界——班级网页建设》等校级课题。几年来,有数十位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各级竞赛中获奖。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装备投入的逐年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日新月异,永无止境,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案教学内容:校园内部网络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1、能使用Inter网在澄江小学网站上上传文件;2、知道校园内部网络网上领居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澄江小学网站相关内容培训:1、学校网址:、网络浏览权限:任何人员都可上网站浏览,并可以下载文件3、文件的上传:(1)申请用户名A、进入网站首页;B、点击新用户注册;C、必须以真实姓名注册。D、根据内容提示填入相关信息。(2)登录用户、上传文件:A、用户的登录:注意密码的正确与否;B、控制面板的使用方法:找准文章所在版块,点击添加文章;文章格式为:小四号,1.5倍行距文章上传的方法,复制,粘贴。尽量避免用附件。(3)文章的管理:文章在未审核进入前台之前,用户都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删除。(4)软件的上传:资源共享管理中的添加软件。二、校园内部网络的使用:1、各办公室网络用名:语数办公室1、2、3,综合办公室、教导处办公室、校长办公室。2、打开网上领居即可看见校园网络的用户。3、如果没有,可点击搜索命令,查找网络上的计算机。4、由于WINDOWS版本的不同,对于网上领居的查看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建议用校长办公室作为中转,但必须及时剪切,或删除,避免资源占有。三、教师们自由练习使用方法。依托信息技术抓好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教师观念的转变更给课堂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如何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我们积极探索新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基于网络的校本教研模式,努力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推进课程改革。一、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研机制,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去关注课堂、研究课堂、评价课堂、重构课堂,如何将课改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解决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很有必要。在以校本为主阵地的教师教研活动过程中,如何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让教师把参与教研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和内在需要,从而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抓好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重视抓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通过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研机制,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1、建立健全领导实施机构。学校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的领导实施机构,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和指挥下,校长、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各部门分工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施和管理工作,把校本教研的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学校在校本教研的规划中,对教研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与方式的确定等,都充分考虑到每位教师的需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突出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师充分感受到校本教研的价值,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2、建立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1)建立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学校实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制定学期教研工作思路,讨论学校教研计划,学习有关条例制度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等,相互交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和经验,组织检查学科组教研计划,开展情况研究,布置各阶段教研工作的重点。(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各科组选定一个时间开展活动,做到“三定四有”,教学讨论、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等集体备课形式,让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同伴互助的目的。(3)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靠的是教师长期读书,尤其是读教育名著的结果。因此,我们从构建学习型校园的需要出发,每学期发给教师一些必读书如《学习的革命》《多元智能》《优化课堂教学》《说课、听课、评课》等。同时,每位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阅读教育类报刊杂志,以及网上浏览等丰富知识和理论,并围绕各自所任学科以及研究的课题,认真做好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笔记,做到“四个一”:每天学一点、每次摘一点、每周学一点、每学期写一篇。建立对话交流制度。(4)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要求教师把相关课题内容、资料介绍、教学文摘、资料下载收藏到网页上。二、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教研提供条件。我校于1995年开始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学校在2002年被广东省列为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几年,我校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做到有超前的意识,高起点的装备,实现了每个教学班“四机一幕”,建成了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1000兆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每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建设了学校网站,并着手建立各教研组、班级网页,这样既促教师在实践中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又为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校本教研提供学习交流研讨的园地。三、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为课程整合校本教研提供条件。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教师必须学习有关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必须掌握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一个研究领域,是一个需要综合信息技术科学、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研究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准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准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建技术应用的基础,包括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程、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媒体展示、远程计算机应用项目和学习的在线讨论。二是整合技术的教育专业准备,主要指教育的一般基础和学科教育的专门基础。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的一般教育理论,包括学习理论,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及生生交互、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方法,教学的多元评价,信息技术应用的道德和社会规范等等;学科教育基础涉及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具体的课程内容、组织学科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三是整合技术与课堂的准备,包括如何构建课堂的信息环境,不同设施环境条件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组织评价与管理。这三个方面的专业准备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上是一个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环节的完整系统。为了抓好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业准备,我们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每学期组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做到一个学期一个内容、一个中心进行实施。1、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选派电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然后电脑老师向中青年骨干教师上课。几年来共组织教师学习了Powerpoine、Autnorware、Flash、WebQuese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常用模版和一些典型成功案例以及网络知识、网页制作知识等,教师设计了一个教学单元的WebQuese教案并进行评比奖励。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资源网站建设的校本培训。因特网上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搜索引擎能够找到许多与教学相关的教育资源,但这些教育资源的有效性却无法从搜索引擎中得到充分的验证,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对每一个找到的资源进行评价,以便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这样,为了搜索资源降低了教师备课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后的二次索引就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有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实践与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3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