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制作者:07中文B赵敏优美的汉字汉字起源•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仓颉(汉语拼音:cāngjié)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人物,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发明者。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的有虞舜、仓颉、项羽、顾炎武、李煜。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仓颉造字“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一、甲骨文的发现•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阳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墟。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民发现,搜挖甲骨为“龙骨”卖给药店。1899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文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当1899年他在北京发现甲骨后,确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继续被大量人为毁灭。•二、甲骨文的主要研究者•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6月,在日本东京的书店,他拿到了王国维写作的《殷墟书契考释》,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晚年,任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的主编。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罗振玉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考释文字上,他提出对一词的考释,必求其形声义的符合。这些都给后来考释古文字者以启迪。•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5日)字彦堂。河南南阳人。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董作宾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几天后,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王国维(1887年12月2日-1927年5月3日)字静安,号观堂,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1917年,王国维登上了甲骨学研究的高峰。他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他做学问的最大特点,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而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汉字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象形程度越来越低,符号化程度越来越高,形体渐趋方正.时代出现或常用字体原始社会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三国两晋刻画符号(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草书、楷书、行书走向成熟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殷商甲骨文龟甲、兽骨商周金文青铜器、石器西周晚期大篆(籀文)石器秦小篆石器西汉隶书竹简,帛汉代草书帛、纸东汉晚期行书帛、纸汉魏楷书(真书)纸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汉字的构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象形•日、月、山、人、水、木、井、竹指事•刃、寸、本、末、上、下会意•休、牧、从、比、步、益、采、炙、囚形声•上形下声:露、花、草、笠、芳、景、箱•下形上声:烈、忘、警、恭、堡、贷、盒•左形右声:松、城、渔、狸、描、帽、纺•右形左声:领、战、郊、放、鸭、飘、歌•内形外声:闻、闷、辫、辩、问•外形内声:圆、阁、衷、病、赶、厅、近汉字妙用汉字会意或形声的特点,有助于推测、识记字义与字形。文言实词推断:字形推断法可以独飨白粲。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王怒曰:“劓之。”劓:割掉鼻子。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籴dí”字的含义: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解答:籴——买进粮食(翻译: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连接,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粜(tiào)——卖出粮食可见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皿”与器具有关;从“阝”与地名或高地有关;从“求”与毛皮关;从“隹(zhuī)”与鸟雀有关;从“系”与捆绑有关;从“攴(pū)”与敲击关;从“歹”与死亡有关,从“月”与肉有关,从“页”与首有关,从“目”与眼有关。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趣看汉字猜猜看?原来是十二生肖汉字趣话聊一聊•“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字谜请你猜一猜1.千里挑一,百里挑一2.需要一半,留下一半3.黄昏前后4.半青半紫5.喜上眉头6.先人后己7.走出深闺人结识(伯)(雷)(昔)(素)(声)(俄)(佳)藏头诗•我闻西方大士,为人了却凡心。秋来明月照蓬门,香满禅房幽径。屈指灵山会后,居然紫竹成林。童男童女拜观音,仆仆何嫌荣顿。——唐伯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最受公众喜欢的校徽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下图是北京大学校徽,中间的“北大”二字由三个篆书“人”字图形组成。认真读图后回答:三个“人”字图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校徽突出的办学理念是__________________。“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大”字是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北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探究汉字之美:请仔细观察右边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然后思考:这个会徽蕴含了怎样的汉字之美?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参考要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充分显示了汉字“入画”的美感。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我们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试题内容:17、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墨舞冬奥”,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设计理念。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17.构图要素:①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2分)②左边是申办地北京的拼音字母和英文CandidateCity;(1分)③下方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1分)设计理念:①如舞姿般的“冬”字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②标识彰显动感、时尚和现代,将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2分,答出一项即可,如仅答“表明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给1分。)走近高考•14年四川高考•语言运用•19.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答案】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写一写,记一记.•寒暄渲染喧闹•碟片蝴蝶间谍通牒喋血•赡养房檐瞻仰•撩人缭乱燎原幕僚镣铐嘹亮•精粹荟萃心力交瘁憔悴•敝帚自珍舞弊遮蔽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汉字)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本文标题:优美的汉字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9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