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传播理论研究复习题完整版
传播理论研究复习题课程代码152604一、名词解释(共计59题)1.传播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拉斯维尔五W传播模式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5个要素和环节组成,即五W传播模式。3.人内传播(自我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身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部分互动媒体(如互联网、手机中的部分传播)等由固定的中心向不确定的大众的信息发布。5.组织传播指组织体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组织成员之间)和组织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6.跨文化传播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跨文化传播不仅表现为不同种族、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人们因分属不同群体或阶层而形成的各种亚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会不同于所在亚文化内的交流,形成“事件”。7.符号互动论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8.议程设置大众媒体具有地位赋予功能,大众传播媒体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公众对社会环境,社会问题及社会活动的关注度和认知9.数字鸿沟在数字化技术的革命中,接触先进信息技术的人(拥有者)比缺乏先进信息技术条件的人(匮乏者)拥有更多获得信息的机会,能够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他们之间的差距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大,这种现象被称为“数字鸿沟”。10.公共领域在一种开放的私人小群体中,人们在身份平等的基础上,理性地交流彼此的观点。只要是能够贯彻自由、开放、平等、理性精神的,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由公民参与的论坛,都可以被称为公共领域。11.传播批判学派传播批判学派是用来区别实证主义取向的管理学派的一个大而化之的名称,其包括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等。12.准社会互动人们把电视等主流大众媒体中的人物或媒体名人看做真实的交流对象,与其发生互动并建立某种关系。13.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的传播效果随时间逐渐回升的现象被称为休眠效果。14.多数(元)无知是指个人对他人的意见具有相同的错误感知15.社会责任论自由主义理论的演变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是古典的自由至上主义,第二是加入一些社群主义的较为中庸的自由主义,即社会责任论。16.选择性理解在大众传播的大量信息中,受众所感知到得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习惯,需求等一致或接近的部分。17.两级传播两级传播: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18.意见领袖在人们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19.编码/解码理论传播者将特定的内容以一定的符码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即编码活动,亦即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和制作活动。受传者在接收到传来的符码以后,必须经过对符码的阐释和理解才能从中得到意义;因此,受传者对符码的理解和阐释过程,即解码活动、释码活动。20.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德国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他们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是文化不再扮演激发否定意思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营造满足现状的社会的控制工具。21.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予功能大众媒介授予社会问题、个人、团体及社会运动以地位。大众媒介可以使个人和集体地位合法化,提高其权威性。地位授予功能并不只是指授予个人地位,还包括社会问题和社会运动,使人们认为它们很重要,值得关注。22.电视的主流化效果这里所说的主流化并不意味着向人口中大多数人靠拢,而是向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精英所设定的意识形态靠拢,它是便于顺利统治而制造的“主流”。23.偏时间的媒介/偏空间的媒介偏时间的媒介指的是石刻文字、泥板文字之类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媒介;而偏空间的媒介则指的是像埃及莎草纸和中国纸这样轻便容易携带、扩散范围较大的媒介24.“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最著名的一个论断。它想表达的是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延伸—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环境,对“整体的心理”和“社会的复合体”产生影响。不同的内容呈现格式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环境的框架,最终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25.传播中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直接或间接经验导致的判断常常成为偏颇的“刻板印象”。现实中我们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对事物做出判断,于是我们经常根据基模来推断缺失的信息。我们对一个群体了解得越少,越容易用旋板印象来看待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认为他们都是一样的,容易产生负面印象;而我们对一个群体了解得越多,则越容易把他们看做是不同的个体,容易产生正面印象。26、萨匹尔-沃尔夫假设该假设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想像,即我们的语言限制和规定了我们对身外世界的把握。萨匹尔-沃尔夫假设说明了语言观念系统的重要影响。27、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拟态环境,也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28、“媒介事件”戴扬和卡茨提出“媒介事件”的概念,他们把那些在电视上进行现场直播的国家级历史事件,称为媒介事件。29、知识沟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即为知识沟。30、传播过程的控制论模式传播过程的控制论模式是指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此模式引入反馈机制,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传播过程。31、伪事件指为了得到媒体报道而人为制造的新闻事件。于1961年由美国学者布尔斯廷提出。32、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米德认为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自我可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作用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33.作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文化研究学派又称伯明翰学派,其目标是积极地干预现实,反对权力的压迫,帮助我们追求自由。大众媒介始终是其研究焦点,尤其是对电视的研究极为关注。34.作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并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而著称,自许为“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自由民主主义的批判者”。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35.作为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派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派并不是一个紧密的团体,而是一个对现代社会的现象存在着大致相同观点,并有着相似研究方法的松散的学术共同体。批判的传播政治学反对把文化简单还原为商品,注重分析文化商品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36、内容分析理论研究中获取数据的方法之一便是内容分析,是指对大众传播的显性内容进行的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内容分析已经不仅限于大众传播的内容,还包括一切象征符号,而且分析方式也不仅限于定量研究,还加入了定性研究。37、大众传播的麻醉负功能促进社会平衡的社会结构被称为功能,反之破坏社会平衡的社会结构则是负功能。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大众媒体会使广大群众在政治上冷漠和迟钝,把大量时间用在阅读、收听、思考大众媒体中,而不是投入到有组织的实际行动中,是一种麻醉负功能。批判了大众媒体传播对民主政治的负面影响。38、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信息流动不平衡现象。大部分(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像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依附于少数发达国家。39、媒体等同巴伦·李维斯和克利夫·纳斯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个人会像对待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空间一样对待电脑、电视和新媒体,例如儿童认为倒立电视会使电视节目中的爆米花掉出来。他们把这一理论称为“媒体等同”。40、有限效果理论有限效果理论是对早期“魔弹论”的否定,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个人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41、信息王君君信息是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任何反映或“表述”事物存在及其互相作用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大致包含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任何社会信息都要传达一定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通过一定的载体或符号(如文字、音声、图画、影像、表情、动作等)才能表达出来。信息是在一定的系统内运行的,这个系统包括信源、媒介、信宿、传递和反馈渠道等各种环节和因素。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是通过信息的授受而进行的社会互动行为。42、意义王君君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43、符号王君君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44、魔弹论西方早期的一种传播理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或”靶子论”,流行于一战至30年代。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至40年代这一理论便为宣传的实践所打破。45、大众社会理论王君君从个人、社会与媒介的三者关系出发,通过对媒介活动及其客观结果的定量定性研究而获得的系统知识。它影响公众、传媒工作者,传播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社会科学的传播效果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再确保大众传媒发挥强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要对它实行社会制衡,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46、恐惧诉求恐惧诉求通常是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这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47、可说服性是指在传播过程中,接受传播者的态度可能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变化48.纯粹接触假说王君君心理学实验揭示了这样一个效应,即如果某人多次重复接触某物(并不指在了解程度上有何变化),会增加对该物的喜好程度,此谓纯粹接触效应.该效应被视为广告心理学甚至恋爱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在生活中也广为有意或无意地使用。49、潜意识说服王君君传播学的说服包含三种含义:态度说服,行为说服,以及潜意识说服,潜意识说服是以前两者为基础,再加上被改变的行为能够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使之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者威尔逊·布莱恩·凯(WilsonBryanKey)认为广告中包含一些隐藏的或潜意识的诉求,这些诉求可以渗透到消费者的无意识的心智中。因为从传统上来说,受众通常会对说服性信息进行理性的仔细审核,但是潜意识的说服信息绕过了这种理性审查,所以在刺激受众的行为方面,潜意识说服信息特别有效。50、被动学习卢一克鲁格曼和哈特利提出,受众在被动的情况下也能学习。以电视为例,当人们完全放松的时候,脑电波会呈间歇性的阿尔发波,进入半睡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人们的思考能力下降,看似电视的说服效果降低,但另一方面,此时人们对说服性信息的防御性也有所降低,通过潜意识认知,人们也会对电视广告的信息产生感知行为,在恰当的时候回忆起看到的内容。这个过程被称为被动学习。51、强化效果卢一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在大众媒体的激活、强化和改变三种效果中,选举宣传在改变选民的投票决定方面影响不大,而对于大部分选民来说,大众媒体的宣传只是激活或者强化了他们既有的政治倾向。52、准感官统计卢一“意见气候”:自己所处的环境
本文标题:传播理论研究复习题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