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述1.传统康复方法学: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2.理论基础: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贯穿三个基本观点,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方法论上则体现为正气为主、杂合而治、治未病。功能观:是建立在中医学恒动观基础之上的,注重功能训练,运动形体,促使精气流通,不仅使患者具体的脏腑组织恢复生理功能,更重视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工作能力的思想。治未病: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既病防变则是在得病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和转变,促使疾朝痊愈方向转化3.三国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编成了《五禽戏》,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套由医生编成的医疗体操专著。元代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饮食康复专著。隋代巢元方所撰的《诸病源候论》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症候学专书,也可视为我国古代第一部采用医疗体育对一些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专著。《外台秘要》可以视为中国古代有关康复技术的专书。《黄帝内经》不仅提出了中国传统康复方法的理论依据与治疗原则,而且还记载了许多使慢性疾病得以康复的具体方法。强调疾病康复应当考虑人体的身心功能以及自然、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因素,强调全面康复的原则。是传统中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其中有关整体辩证康复观和杂合而的治的综合治疗和调理思想,一直为后世医家进行中医康复治疗是所遵循的法则。清代沈子复编撰的《养病庸言》是清代出版的有关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专著,养病(康复)不同于治病(临床医疗)及养生(卫生保健)。4.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1)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2)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3)内治与外治相结合;(4)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相结合;(5)低成本、广覆盖、技术实用。5.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传统现代基础理论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康复方法针灸、推拿、中医等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大部分以支持性、补偿性为主康复对象基本一致。残疾、老年慢性病康复目的相同,回归社会第二章评定1.传统康复方法的原则:以功能为导向;注重全面康复;进行循证治疗;各康复方法的协同。2.分经论证:根据病变的部位分析其所属经络脏腑的方法。分经辨证:根据各条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临床症候的方法。分经治疗:根据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相应的经脉进行治疗。第三章经络腧穴1.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它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2.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的作用:反映病证,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3.指寸定位法: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骨度折量定位法: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以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经络系统的组成: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生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筋皮、十二皮部、十五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脉循行顺序: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书名成书年代作者穴名数备注《黄帝内经》战国时期黄帝160个左右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基础,针灸学的第一次总结《针灸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349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学的第二次总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时期王惟一354设计了两具铜人针灸模型《针灸大成》明代杨继洲359继《内经》、《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针灸逢源》清代李学川361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重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气血流注次序: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甲膀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配对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4.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部主治: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及邻近器官的病证。这是腧穴的近部治疗作用。即近治作用,所谓“腧穴所在,主治所在。(2)分经主治:腧穴能主治所属经脉循行部位及其深部组织、器官的病证。这是腧穴的远部主治作用。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3)特殊穴位主治:既不属于分部主治规律又不属于分经主治规律的一类独特的腧穴治疗作用。一是全身性治疗作用二是部分特定穴、奇穴的特定治疗作用三是长期的临床经验。5.特殊穴和特定穴的区别: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称为特定穴。既不属于分部主治规律又不属于分经主治规律的一类独特治疗作用的腧穴五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合称“十二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络穴:络脉有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加上躯干前的任脉络穴,躯干后的督脉络穴合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络穴不仅能治疗本经病症,也能治疗气相表里两经的病证郄穴:郄穴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是空隙、间隙的意思。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阴阳跷脉合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合为十六郄穴。阴经郄穴多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第四章推拿疗法1.推拿的治疗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2.推拿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治未病;调整阴阳。3.推拿异常情况:软组织损伤;骨与关节损伤;神经系统损伤;休克;内脏损伤。4.推拿疗法的禁忌证:(1)未经诊断明确的各种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病患者,推拿疗法的运用会加剧脊髓的损伤。(2)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治疗。如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此时,推拿的运用可使感染扩散。(3)各种骨折及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病症患者。推拿会导致骨质破坏。(4)严重的心、肺、脑病症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5)体质虚弱,身体承受不起手法的患者,不宜使用推拿手法。(6)部分肿瘤患者不宜在发病部位进行推拿治疗。(7)各种急性传染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期,不应使用推拿,以免贻误病情。(8)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的患者,推拿有可能会加剧局部组织缺血。(9)推拿部位有皮肤病变损害、烧伤、烫伤处不宜进行推拿治疗。因为,推拿手法可刺激皮肤加重皮肤损伤。(10)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的腰腹部、髋部不宜施行推拿手法,因为手法的刺激会有引起流产的可能性。(11)精神病患者或情绪过于激动不能配合医生操作的患者。(12)过饥、过饱、疲劳、精神紧张者,应慎用手法或暂缓治疗。5.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1)辨证施法,严格操作。(2)治疗时要全神贯注。(3)手法力量要轻重适宜。(4)患者体位要安置得当。(5)医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6)医生必须经常修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手上不应当戴有其他饰品,以免擦破患者皮肤和影响治疗。冬天治疗时,双手要保持温暖,以免治疗部位受到凉的刺激而引起肌肉紧张。另外,除少数手法如擦、推、捏等法,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操作外,治疗时必须用治疗巾覆盖被治疗的肢体或局部。6.推拿手法:(1)松动类手法:抖、摇、揉、擦、搓、拿、滚、拔伸法;(2)兴奋类手法:拍、捏、拨、推法;(3)镇静类手法:摩、理、按、点、抹法。7.正骨八法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推拿分为温、清、补、泻、通、和、汗、散八种基本治法。内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第五章针灸疗法1.毫针的选择和检查:毫针的选择:针尖:端正不偏,光洁度高,要尖中带圆,形如“松针”锐利适度,进针阻力小;针身:光滑挺直,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处不可有剥蚀伤痕;针柄:金属丝缠绕要牢固不松脱,针柄长短、粗细适中,便于捏持施术。(1)检查针尖(2)检查针身(3)检查针柄(4)检查针根2.常用的进针法:(1)双手进针法:指切、夹持、舒张、提捏;(2)单手进针法;(3)套管进针法;(4)速刺法:插入、弹入。3.行针手法:进针后为获得针感,调控针感采取的操作方法称行针。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辅助手法有循、刮、弹、摇、震颤、飞。4.留针法:是针刺得气以后,将针体留置在穴内一段时间的方法。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达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主要有静留针法和动留针法。5.得气:是指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的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这种针刺的感应称为得气。得气意义:是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是判断患者经气盛衰、取穴准确及疾病预后、针治效应的依据,是针刺过程中进一步实施手法的基础。6.头皮针法原则: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上选穴。额区、顶区、颞区、枕区。7.电针的波形有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中风后偏瘫用断续波、密波,腰腿痛用密波或断续波,坐骨神经痛用疏密波、断续波,面瘫用疏密波注意事项:1、使用前检查性能是否完好2、调节电流时不可突然增强3、毫针若表面氧化不宜使用4、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5老年体弱醉酒饥饿过饱等不宜电针。8.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以温热性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分类: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9.拔罐方法: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10.针灸处方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局部选穴、随症选穴。11.配穴方法:按经脉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左右)。针灸疗法临床主要用于四个方面:针灸治疗、针灸保健、针刺麻醉、经络腧穴诊断。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指医者在针刺过程中,通过对病人的神经调摄和医者本身的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发法治神法在针刺过程中的重要性:进针时,医者要全神贯注,目无旁骛,属意病者,审视血脉,令志在针,意守针尖,迅速刺入皮下。进针后,医者专心体察针下得气情况,合理调整针刺深度和方向,并注意病人神情变化,及时施行补泻手法。针刺后,嘱患者稍事休息,安定神态,勿大怒、大喜、大悲、大忧,以免神气耗散。第八章临床疾病治疗1.颈肩部疼痛:1)推拿疗法:治疗原则:活络止痛,疏利关节。常用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揉、拿法、擦法、按法、点法、拨法。操作方法:①在枕部、颈部、肩部以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揉、拿法缓解局部肌肉痉挛;②点揉风池、翳风、扶突、缺盆、肩井、天宗、秉风、曲垣、肩贞、肩髎、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穴1min;③膀胱经及背部督脉自上而下做推法,肩部沿手太阳小肠经和少阳三焦经做擦法,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缓解局部肌肉痉挛;④针对肩部运动功能受限可做摇法。注意事项:推拿顺序从上而下、中央到两边、健侧到患侧,力量由小到大,层次由浅到深,使肌肉充分放松。不可使用颈部摇法,以免加重眩晕。2)针灸疗法:3)颈痛:风池、大椎、天
本文标题:传统康复法学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966 .html